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公德和私德的定义,在我国学术界有很大的争议,各执一词,莫衷一是。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从道德的现实意义来看,无论对公,还是对私,道德都应该有一致的善恶评价。对公德和私德的划分不仅意义不大,而且会产生出诸多弊病。我们认为,只有淡化对公德与私德的划分,才能促进伦理学的发展和全民和谐社会的共建。  相似文献   

2.
学生主体参与是提高道德修养课教学实效性的基本策略。教师应该提升对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价值认识,关心、尊重、信任、理解学生,改变教学内容与形式,提高对学生的亲和力,创造有利于学生积极卷入的课堂情境,使学生成为真正的课堂教学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  相似文献   

3.
课堂道德是社会道德的缩影,是社会文明程度的反映。当前课堂教学的道德性令人堪忧。无视人的尊严、需求和情感,导致课堂与人性、真实和美的疏离,影响了课堂教学整体功能的实现,必须转变观念。以人为本,以真为源,以美为标准,呼唤人性、真实的回归,达成道德性教学的美好境界。  相似文献   

4.
师德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世纪来临之际,人类已进入到知识经济时代,它是人类经历了游牧经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进入又一个全新的时代,它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是不言而喻的。这种变化鲜明的体现在社会经济、政治等宏观结构上之外,在人的心灵世界中表现更为剧烈。作为教师,在这样的历史时期应具备哪些心理素质、对学生又会产生怎样的心理影响,这是本探讨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5.
通过实践 ,我深深地体会到 ,应用文课堂教学应该也必须渗透思想教育 ,我采用下列几方面的做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应用文的积极性应用文没有记叙文那样有生动的情节 ,感人的形象 ,充沛的感情 ,也不比议论文那样富有令人折服的道理和雄辩严谨的语言 ,因此缺乏吸引人的魅力。按照我校的教学安排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讲授应用文 ,学生往往会觉得乏味 ,产生厌学的情绪 ,要想解决这一问题 ,必须寻得一种“兴奋剂”激发学生自觉学好应用文的积极性。我们的学生毕业后大都是从事财会工作的 ,要想在涉足社会后能独挡一面 ,出色地做好本职工作 ,为四化…  相似文献   

6.
课堂道德是社会道德的缩影 ,是社会文明程度的反映。当前课堂教学的道德性令人堪忧 ,无视人的尊严、需求和情感 ,导致课堂与人性、真实和美的疏离 ,影响了课堂教学整体功能的实现 ,必须转变观念 ,以人为本 ,以真为源 ,以美为标准 ,呼唤人性、真实的回归 ,达成道德性教学的美好境界  相似文献   

7.
Two main reasons are given for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al deployment of Piaget's psychological theory. The first reason is that his theory survives psychological scrutiny. In support, it is argued that none of five criticisms directed by Peter Bryant (Oxford Review of Education, 10/3 1984) requires the rejection of Piaget's theory. It is, in particular, contende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cognitive ability is accorded a relative, rather than absolute, construal; that both principles of matching and of mismatching are compatible with Piaget's theory; and that decisions about the validity of Piaget's recent equilibratory model should not be taken prematurely. The second reason is that Piaget's constructivist theory has undergone recent revision and so is of interest to those with psychological or educational commitments to constructivism.  相似文献   

8.
作者通过几年教学实践中教学方法的改革,将专业内容的有关原理与道德情操的修养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学生从自然科学的角度去理解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良好的道德修养,并用这种理解促进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9.
针对民办高校学生品德素质相对薄弱的状况,民办高校应从抓基础教育和养成教育入手,全面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品德培养教育:整体规划,使品德培养教育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主体参与,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齐抓共管,形成全员育人的强大合力;形式多样,增强教育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0.
开放性建构教学法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放性建构教学法是对传统教学法的突破,其主要的教学途径有:案例分析或行为分析、把讲台还给学生、情景模拟等,这是一种具有主体性、创新性、民主性的教育,有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  相似文献   

11.
英语学科在德育中的最大特点是“文以载道”,诸多课文的字里行间,对人物和事物的描写,无不反映出对是非、善恶、美丑的倾向性。教材中有很多的内容描写仁人志士追求真理,不畏艰辛,英勇献身;歌颂忘我工作,艰苦创业,为祖国、为人民无私奉献;赞扬反抗侵略,保卫祖国。维护民族尊严;反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蓬勃发展;描绘祖国壮丽河山,抒发爱国热情……教师只要能以真挚的感情讲述,分析这些课文,就能产生以形感人,以情动人的德育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教学目标的定位是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从思想道德修养课,所承载的道德教育功能的角度,对这一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进行了探讨。五个方面的教学目标,是互相关联,互相渗透的,针对不同的学校、年级、学生和教学阶段的差异和变化,需要从不同视角去思考和努力,才能更好地达到整体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14.
地方大学德育课教学的主要途径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大学德育课必须发挥课堂讲授的主渠道作用,把社会实践作为主要途径和方法,要提倡采用研讨式的教学方法,要善于运用典型案例教学,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相似文献   

15.
《石家庄学院学报》2020,(2):111-115
在我国传统社会,儒家五伦规范作为一种成熟而稳固的价值系统和道德制度安排,曾恒久地发挥着调节、规范和约束等职能。基于现代工业文明和市场经济的客观诉求,以及人际关系和公共生活不断扩展的需要,台湾学者提出以第六伦作为传统五伦的必要补充和现代延伸,为传统伦理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实践中卓有成效地推进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在公共生活领域形成了一条公德→社会公德→公共文明的清晰的发展脉络。新时代的公共文明建设,既要重视在公民长久的职业生涯中涵养公德心和公共意识,又要强化在一般的公共生活、人际交往以及志愿者社会服务的实践中,养成关爱他人和公共利益的良好道德习惯。唯有把私德建设有机融入公德和公共文明建设中,才能顺利实现私德公德的现代转换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个体道德意识在心理机制形成后,进入发展阶段时的自律这一环节,剖析了儿童和原始人在道德自律发展过程中“反思”的重要,论述了自律不仅是“合于法”,更是“本于法”,道德主体既用理性为自己立法,又靠意志来服从这些法则,既是立法者,又是臣民。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对比民办高校和公办高校的图书馆用户特点,概述了当前民办高校图书馆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个人实践阐述了民办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开展策略及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针对职业学校面临的新形势,阐述了职业学校德育必须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必由之路,同时着眼于德育目标创新,指出德育创新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最后,结合德育教学,指出德育工作者只有认清德育创新的必要性,转变教育观念,才能开创创新德育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
“问题解决”教学法,是近年来国际教育界提出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在“两课”教学中应用“问题解决”教学法,不仅是形势发展的需要,也是“两课”建设与改革的内在要求。实施和应用“问题解决”教学法,必须注意以下问题:不能排斥和取代其他教学方法;选择的问题要准确;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提问,不能遏止学生创新;注意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20.
讨论了体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体育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的关系,本着科学、求实的精神,对当前我国体育教育如何渗透品德教育做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