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校企共育"是高职院校联合区域企业共同培养合作企业所需技术技能人才的一种人才培养方式,是高职院校与区域企业在达成人才共育理念共识基础上的对接性人才培养措施与手段。它既是高职院校增强人才培养针对性的现实需要,也是区域企业获得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路径选择。"校企共育"需要以"人才供需联合体"和"共育性人才培养机制"为保障,为高职教育与区域产业的人才对接提供有力支撑,推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施技术技能人才的"校企共育",将有力促进高职教育与区域产业的人才供需对接、人才能力对接和人才成长对接,提升高职教育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高职商务英语教学模式改革是提高商务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在高职商务英语教学中,应贯穿"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学观,突出职业素质、实践能力的培养,推进第二课堂、学生自主学习和现代技术辅助教学,采取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等形式,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零距离"对接.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紧跟市场的需求变化、加强市场调查,以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为导向改善高职院校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办学特色,实施校企合作九口对接——产业与专业对接、岗位与课程对接、基地与车间对接、用人单位与评估制度对接、技术能手与师资对接、工种与培训对接、生产与科研对接、厂长与班子对接、企业与育人对接的高职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4.
德国"双元制"给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开辟了新的合作典范,对比德国在职业教育法律法规体系、"专业-产业"对接机制、产业对接手段等校企合作对接机制,分析了广东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对接机制在提高职业教育水平、实现职业校本特色的必要性,最后,探索广东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对接机制横向、纵向创新方面的具体策略、实现途径与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5.
推动产教融合深化发展,优化校企协同育人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产教融合视角下高职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展开探讨,提出职业教育融入区域产业的对接机制、校企"双主体育人"的合作机制、高端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培育的深化机制以及校企协同育人的长效运作机制,从四个方面入手实现产教融合视角下高职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实现企业、...  相似文献   

6.
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是高职教育发展的根本目标,高职教育是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当前,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仍存在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不相适应的地方,存在合作育人流于形式、动力不足、意愿不强等突出问题,难以满足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的需求。通过构建政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政校企协同监督与保障体系,改革创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鼓励企业参与构建政校企协同人才供需联合体,实现政校企深度融合,有利于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实现可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要紧密对接行业企业的人才动态需求,实现深层次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基于滨海新区产业发展的天津高职教育改革创新是区域经济与高职教育互动性的典型案例,以此对其进行实证性分析,以期对目前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能有所启迪和帮助.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相融有利于强化专业理论教学与企业生产实践的有机结合,实现专业人才供给与企业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达到专业技能培养与科学人文素质的有力提升。当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相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校企合作政策法规支持不足,人才培养模式不够规范;企业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人才培养难与企业对接;高职院校缺乏对企业的吸引力,其人才培养难以达到企业要求。基于此,笔者提出加大校企合作政策法规支持;企业转变合作观念,对接人才培养转型;深化育人模式改革,达至人才培养要求等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相融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模式陈旧、缺乏有效的执行及监督机制等导致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校企合作产生诸多问题,影响了商务英语专业的生存和未来发展。校企合作应以建设长效运行机制为关键,以激励措施为切入点,最终实现政府、企业、学校、学生四方共赢。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肩负着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与使命,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在面临经济快速发展,进出口贸易日益繁荣的今天,如何能够以服务区域经济为宗旨,进行以校企合作为核心专业建设,既提高专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又能与区域企业达到双赢是本文着重讨论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校企合作是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广东行政职业学院商务英语专业在校企合作的探索实践中,采取以"共同核心需求"为契合点的"1+N"校企合作新模式,大大提高了人才培养对接区域经济现代涉外服务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很好地满足了企业的需求。其他专业和其他学院的校企合作提供了一种可资借鉴的新模式,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政府、学校与企业三方联动,是促进高职教育发展的最佳路径选择,但目前三方联动存在问题,不能有效促进高职教育发展。只有通过"立宪"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校企合作、培养与区域产业需求对接的质量型人才、打造"三高"师资队伍等途径,实现政府、学校与企业三方联动,才能有效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高职教育是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一种高等教育类型,打造渗透企业文化内涵的特色校园文化,更有利于高职为企业培养人才,增强服务区域经济的能力。要全方位实现校企文化的对接,积极开展校企一体化办学实践,充分发挥政府、行业、企业和高职院校的积极作用,实现校企文化的有效对接。  相似文献   

14.
新兴专业的发展要求高职院校主动与新兴产业类企业共同创新校企合作机制,如“借船出海”式、“借鸡下蛋”式、“借梯上楼”式、“葵一蟹共生”武、“筑巢引凤”式;基于校企合作,构建了“产业驱动,校企融合,岗课一体”新兴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实现了“三个对接”:通过“产业驱动”实现了专业设置与市场的有效对接,通过校、企二个办学主体的“融合”,实现企业人才需求与学校人才培养的有效对接,通过“岗课一体”实现课程设置与岗位能力的有效对接。  相似文献   

15.
刘爱华 《时代教育》2015,(2):169+171
校企合作,特别是校企深度合作是我国中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培养新时代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根本之路。在过去的几年探索摸索中,我校电子商务专业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面对即将迎来的"3+2"中高职衔接班,我们专业教师应更多地思考如何更好地开展校企深度合作,以构建稳定、长效的合作形态,使校企合作深入、持续、健康地发展,实现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达到学校、企业、学生、社会等多赢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地方区域经济发展、促进本地劳动力就业、改善民生、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高职教育要促进产业发展,必须加强与本地产业、行业、企业的合作,为其提供优质的专业人才,而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需要行业、企业的深度参与。要保障校企合作的深度,需要保障制度、约束制度。激励制度等方面的对接制度,并提高对接制度的执行力。  相似文献   

17.
校企合作,是基于市场和社会需求为目标导向的职业院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培养人才的一种方式,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目前高职商务英语校企合作存在诸多问题,原因主要在于缺乏适合我国国情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港口经济环境下,高职商务英语校企合作能否持续、深入开展,关键在于建立政府主导、院校主动、企业参与的"三位一体"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8.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技能需求为目标,是培养生产和服务的高素质劳动者的教育。校企合作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既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又符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规律,是实现高职教育的有效教学途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学校与企业互动,生产与学习结合,实训与岗位挂钩,校企合作可实现教学与企业岗位的无缝对接,达到高等职业技能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相融的探索已在部分高校开启,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相融也有利于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对接。当前以广东省部分高职院校为例,在分析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相融的内涵基础上,即以应用技术能力培养为主线、以人文素质和职业素质培养为基础、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相结合的理解,分析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相融的现状,并提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相融的有益探索,即加强高职院校自身建设、以提升学生职业发展力为核心、促进校企双方深度融合与提升。  相似文献   

20.
全方位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目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趋势。以商务英语专业为例,从国内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背景和现状出发,探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思路、方向和意义,为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