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曦 《教育教学论坛》2013,(12):144-146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已经成为我国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如何保障和提高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应进一步深化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推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更新研究生培养理念,从招生录取、培养方案、学位授予标准、导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着手,保障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
美国、法国、英国、德国等世界高等教育强国通过采取多样化的培养模式,实施严格的过程考核和淘汰机制,强化导师的指导作用,建立常态化的学术交流制度,大力促进研究生培养的国际化,以及产学研结合培养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有效地保障了研究生培养的质量。这些措施和经验为深化我国高校研究生教育改革,促进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和内涵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深化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在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的现实背景下,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对于实现高等教育强国,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现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在高等教育系统中,研究生教育处于最高层次教育,与其他教育层次的教学形式相比,研究生培养的教学形式更为复杂多样,除了大家熟知的“课堂教学”外,“问题研讨”、“课题研究”、“学术报告”等都是常见的研究生教育教学形式。  相似文献   

4.
论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中的数量与质量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连年大规模扩招研究生,使得研究生的数量直线上升,同时,出现了培养质量难以保障等问题。但招生数量的扩大,并不是导致培养质量下降的必然原因。我们当前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在保持适度的研究生招生数量的同时,采取诸如改进招生工作、完善培养过程、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和深化管理改革等措施,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促进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针对地方医学院校硕士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生源质量欠佳、培养过程松懈和导师队伍建设滞后等问题,指出构建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是提高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必由之路。介绍了温州医学院采取深化课程和学分改革,在研究生教育管理过程中优胜劣汰保障培养质量,完善导师聘任后监督机制,提升和优化导师队伍等一系列措施构建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做法,并分析了实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对于提升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和研究生就业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如何构建和实施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对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具有长远的意义。本文探讨了研究生创新创业的内涵与特点,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办法。  相似文献   

7.
如何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培养高层次创新应用型人才是江苏海洋大学一直思考的问题.本文以江苏海洋大学为例,提出一些措施和策略,以推进学校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保障应用型研究生培养质量,同时介绍了在应用型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应对举措.  相似文献   

8.
当前,研究生培养质量存在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不强、培养质量监督保障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本文重点探讨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问题,并指出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既需要培养单位的内部改革,又需要主管部门进行宏观调整,旨在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9.
系统质量观从系统的角度对研究生教育质量进行分析,将其分为微观的培养质量与宏观的结构质量。系统质量观的提出有利于深化对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认识,有利于推动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有利于保证研究生教育持续快速发展。基于系统质量观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必须从理念层面和制度层面加以推进。  相似文献   

10.
基于高校调查的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机制的案例研究发现,生源质量保障是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机制的前提,课程教学质量保障是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机制的基础,科研质量保障是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机制的核心,导师指导是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的决定性因素,学位论文质量保障是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机制的关键,管理体制机制是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机制的制度保证。针对研究生培养中刚性的管理制度多而柔性的质量文化缺乏等问题,应通过深入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提升导师队伍整体质量,实行研究生分类培养,优化研究生培养氛围,加强质量文化建设等途径完善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1.
科教融合是提高高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现实需要。校企合作有力地促进了科教融合,基于校企合作的科教融合式人才培养模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江苏省在此背景下推出的产业教授制度作为一种研究生培养新举措,已经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对于深化政产学研合作、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当下研究生教育管理实践界、高等教育研究理论界对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构建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等三大关键问题有不同认知与理解,研究生教育管理实践界对三大关键问题持研究生教育过程观,高等教育研究理论界持相互独立观。基于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背景,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三大问题的逻辑顺序关系依次是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构建研究生质量保障体系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相互内在关系是构建起从主体构架、责权利界定到主体间相互关系及互动机制的完整系统,形成保证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资源汇聚与整合、多元主体职责划分基础上的管理体制制度设计到多元主体间良性互动机制构建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培养质量已成为社会对高等教育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因此,通过探索、改革和实践符合地方高校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和管理方式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结合西藏农牧学院生态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现状和特点,分析了对研究生教育的认识,从三个方面提出了提高生态学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具体措施,提出了对未来生态学研究生培养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曹智勇  张燕 《高教论坛》2020,(2):121-124
高等教育质量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主题。在高等教育中,层次最高的是研究生教育。英国高等教育出于自身声誉和精英传统的考虑建立了内部质量保障体系,而英国社会的广泛互动参与又促进了外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形成。我国应从淡化政府参与、提高第三方机构地位、提高高校服务和责任意识、建立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的利益相关主体责任分担机制以及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出发,切实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武汉大学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主要做法,阐明了培养模式创新在提升培养质量、促进内涵式发展中的形式与地位,指出优化培养体系、强化培养链管理与健全保障机制是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核心.  相似文献   

16.
大理学院在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通过加强重点学科和学位点建设、研究生课程建设、研究生科研和实践能力训练、导师队伍建设,改革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研究生招生制度、研究生培养模式和培养机制,建立研究生资助工作体系和研究生教育评估制度,促进了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高。但也还存在研究生生源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研究生管理体制、培养模式和培养机制有待进一步改革,导师和研究生教育管理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等问题。只有进一步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才能更好地适应研究生教育的新要求,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研究生培养与课程教学密不可分,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以深化课程体系改革为主线,以研究生成长成才为中心,以知识重构、结构优化、制度保障和机制创新为抓手,探索和构建了以培养“六大核心能力”为导向的教育学学术型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发展之路。课程改革有效破解了学术型研究生人才培养过程中面临的课程编制尚未充分关照研究生的多元化和差异化需求、课程结构存在公共课与专业课比例失衡、课程教学与学术研究训练脱节、课程制度与机制保障不够健全等问题,形成了学术型研究生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模式和新样态,其经验能够为地方师范院校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起到积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阐述我国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理念、目标的基础上,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例,对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试行以来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提出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进一步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的核心问题,是研究生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也是衡量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水平的重要标志。博士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最直接的主体是研究生培养单位,因此,如何保证和提高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如何建立科学和适应中医药发展的质量保障体系是我国现阶段研究生培养单位迫切的任务。本文结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相关经验,总结提高博士研究生质量保障体系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中国矿业大学在研究生教育中通过改革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做法:坚持把提高培养质量作为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线,抓住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积极推进各项改革,以改革促进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以规范的管理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