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下喷自吸环流反应器内气-液两相流和气-液-团三相流体系的液相局部流动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用改进皮托管对液相瞬时速度进行了测量,并借助湍流统计理论对渡相平均速度、液相湍动速度和湍动微尺度等液相局部流动参数进行了统计分析和处理,着重讨论了喷射液体流量和固体粒子加入量分别对喷射有效区和导流筒内管流区液相局部流动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过去十年,纳米点,纳米棒和纳米线的可控合成取得了巨大进展,这源于纳米材料尺寸和形貌可以改变材料的性质。为了更好调控纳米材料的形貌,根据已经取得的实验结果去研究纳米材料的合成机理成为研究的热点。在本综述中,我们系统了归纳了化学可控合成纳米材料的方法,包括共沉淀方法、溶胶-凝胶法、微乳液法以及水热/溶剂热法。而且,根据纳米材料的合成机理,我们总结并分析了均核合成机理、异核合成机理、软模板诱导机理、液体-液体-固体合成机理以及气相-液相-固相合成机理。另外,对纳米材料的在纳米器件、光催化、太阳能电池以及纳米记忆材料的应用进行了介绍。本综述对材料科学家和化学家在可控合成纳米材料核更好地理解纳米材料的合成机理必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微流控合成是最近几年才兴起的一种高效合成化合物的技术。由于微反应器内部结构较小,因此它具有高效传热和传质等优点。许多反应在微反应器内反应时条件更易控制,更适合于有毒、爆炸性等反应的操作。本文简单介绍了微反应器的种类及其制作方法,报道了近几年有关微流控合成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的研究方法,对氨气(尿素醇解法合成碳酸乙烯酯工艺的副产物)在磷酸中化学吸收的气液两相流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计算采用了多重参考系(MRF)模型和流体体积函数(VOF)多相流模型,通过建立气泡流动的准三维流场和加载传质及非均相反应UDF程序来进行.结果表明,在强烈机械搅拌下进行鼓泡吸收时,N...  相似文献   

5.
1.一维氧化物纳米材料的合成方法一维氧化物纳米材料的合成方法目前应用较多的有模板法、化学气相沉积(CVD)、水热与溶剂热法及微乳液法等。1.1模板法。模板法是最常用的合成纳米材料的方法之一,被广泛地用来合成各种各样的纳米粒子、纳米棒、纳米线、纳米管等。模板法是将单体、聚合物溶液或熔体引入模板的纳米孔  相似文献   

6.
三分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壳侧通道二次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35°倾斜角三分螺旋折流板换热器壳侧流体流动特性,重点考察了壳侧通道的二次流分布.在子午切面上的结果表明:壳侧通道内轴心区域的流体受螺旋流动离心力的作用存在向外扩张的趋势,而外围区域的流体在向心力的作用下存在向轴心流动的趋势;在壳侧通道的每个螺旋周期内,流线分成上下2股,并在左侧折流板附近形成迪恩涡,在右侧折流板附近开始向心流动并最终被吸进轴向主流中.一个螺旋周期内平行的2块折流板之间多个平行切片的结果进一步证实了二次流的存在,同时还显示了V形缺口处存在的倒流现象.二次流有利于螺旋通道内流体的掺混,有效促进主流流体与近壁流体的动量和质量交换,从而可强化此类换热器的传热.  相似文献   

7.
数学在化学中的应用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解偏微分方程的方法说明“少量多次”问题,用积分方法解决“活塞流反应器中多股加入的接触模型计算”,这是数学在化学中应用的两个实例。  相似文献   

8.
应用确定性混沌分析技术,初步研究了下喷自吸环流反应器内气-液两相流动的时序压力波动的局部混沌特性.结果发现,在本文实验条件下,该反应器内局部最大李雅普诺夫指数值均大于零,并且呈现出与局部分形维数类似的分布规律.这些结果表明,该反应器内的流动行为呈现混沌特性,可以应用诸如局部最大李雅普诺夫指数和局部分形维数等局部非线性特征参数从更深层上揭示多相反应器内的流动特性,例如流区过渡及流动结构等.  相似文献   

9.
在气液两相流研究中,相分布、相速度等流场特征信息对深入了解流动机理、提高模型计算精度有重要意义,但由于气液流动的复杂性与随机性,使得它们的准确测量较为困难。该研究基于快速电阻层析成像技术,首先对垂直向上气液管流中弹状流流型下多种工况的流动结构进行图像数据采集与重建;然后通过互相关算法得到轴向速度场分布,并与漂移流模型进行对比;再对按时序排列的横截面图像序列进行调整得到正确比例的空间三维图像;最后获得段塞长度、频率等特征信息。结果表明,快速电阻层析成像技术可以测得速度场分布、段塞长度、频率等特征信息,可用于优化与这些参数相关的理论模型和经验关系式,有助于提高气液两相流的模型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生物方法控制合成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着重对微生物体和动植物体在控制合成纳米材料方面的应用做了具体评述.并对该领域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