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现代沙特阿拉伯文学叙事艺术》是一本介绍现代沙特阿拉伯文学作品的著作。作者结合翻译该书的实践,探讨功能对等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提出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可以在语言形式和文化因素的处理上对文学翻译起到指导作用,有利于提高译文质量,更易于译文读者对原文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现代散文,尤其是叙事散文以其独特的内容与形式而闻名。本文选取一篇叙事散文《世俗白菜》节选,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与技巧,使译文翻译与原文保持风格一致,功能对等。  相似文献   

3.
翻译的目的是将人类文化和思想以语言沟通的形式予以表现,翻译活动的开展也应以实现翻译目标为基本载体。以功能对等视角为核心,分析了功能对等翻译的特点,并逐一分析了功能对等概念的风格对等、文体对等、语义对等,探讨了功能对等在应用翻译技巧运用方面的优势,旨在通过精准定位翻译需求、丰富语言功能等多种方式,为功能对等概念在应用翻译技巧方面的运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系统功能语言学派认为翻译应当实现语言语篇表达的功能对等。与西方文学相比,预叙在中国叙事作品中比较常见。作为古典小说的巅峰,《红楼梦》中的预叙更是形式多样、各具特色。在其第一个英文全译本中,邦斯尔对预叙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处理,对叙事作品翻译中的预叙重建有不少启示。  相似文献   

5.
功能对等理论的提出,对英语翻译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基于此,分析了功能对等理论在英语习语翻译中的应用需求和应用价值,并基于功能对等理论中的词汇对等、篇章对等、句法对等、文体对等的基础概念,探讨了功能对等理论在英语习语翻译中的实现路径,以提升英语习语翻译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法律术语的翻译是法律英语翻译中的难点,因为法律翻译既要求语言功能上的对等又要求法律功能的对等,而翻译中却经常没有确切对等词,面对的是接近对等、部分对等和不对等几种情况。因此,针对法律术语英译中的这种不完全对等现象可使用功能对等词、扩充词义和释义等方法来翻译法律术语。  相似文献   

7.
运用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指导翻译,能够使翻译实践更具有科学性和灵活性。本文主要介绍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翻译美剧字幕。通过分析功能对等理论及美剧字幕的翻译,提出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美剧字幕翻译策略:减译法、增译法及意译法,以期为电视字幕翻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叠字是一种汉语修辞形式,古代诗词作家更是常常用叠字来抒情、叙事、状物、摹声。诗词中的叠字有名词叠字、动词叠字、形容词叠字和副词叠字。叠字的英译方法有:叠字叠译、语义对等翻译、语用对等翻译、压韵体翻译。  相似文献   

9.
功能对等理论强调: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再现源语的信息.这一理论对于广告翻译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因此,广告翻译应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灵活运用字义对等法、语义对等法、文化对等法等翻译策略来进行灵活的翻译.  相似文献   

10.
一、序言 文学翻译中,译者不仅要在内容层面上与原文建立对等,也要反映原文中通过语体等形式特征体现的修辞、美学功能。根据结构主义文学理论,每一篇叙事都由两部分组成:故事和话语,即叙事的内容和叙事表达、传达内容的方式。现代小说更关注小说叙事的形式技巧,而形式技巧的一个很重要方面便是叙事视角的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11.
方言属于语言学研究范畴,被视为一种结构上依附于更高系统(如语言)的语言变体。方言翻译的理论主要基于语言学相关理论,如关联理论、语言功能理论等。方言翻译不仅仅是一种语言转换的过程,也涉及社会学、民俗学等文化领域。国内外方言翻译研究主要有方言的翻译方法研究、方言翻译的文化研究和方言翻译语言学理论研究等主题。  相似文献   

12.
基于关联理论翻译观,分别从语音层面、语义层面、句法层面和语用层面四个维度探析莫言长篇小说《生死疲劳》英译本中的山东方言英译。研究发现,译者在翻译中,灵活采用直译、意译等多种翻译方法,尽力保证方言翻译的准确性,使译文读者更好地理解地域特色方言文化,促进文化交流和传递。但英译本中也存在方言误译的情况,这对译者扮演好纽带角色、传递源语文化内涵,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13.
以关联-顺应模式为理论框架,阐释了中国文学中方言的广泛运用及其重要性,探究了当前文学方言翻译的现状和困境,运用例证法,分析大卫.霍克斯《石头记》中文学方言的英译,寻求文学方言英译切实可行的翻译途径。  相似文献   

14.
方言,作为语言的一种变体,常用于文学作品中。文学方言可以展现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社会环境,生动地记录文学人物所在的时代语言,真实地反映文学作品所在时代的语言风貌。但到目前为止,对文学方言翻译的研究颇少。因此,笔者尝试从文学方言的语言功能角度出发,探讨文学作品中方言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5.
从目的论角度探讨文学方言的翻译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言,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表达形式,往往会给译者带来极大的挑战。这是因为方言成分在作品中不仅传达了一定的字面意义,而且通常还有着相当重要的文体功能。“方言对译法”和“口语体译法”是两种经常被讨论的方言翻译方法。通过在德国翻译目的论的视角下分析这两种方言翻译方法,对比得出,就英语文学的汉译而言,使用汉语通俗表达法应是比较现实的方言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6.
敦煌变文中的语气词主要有“着(者、咱)”和“里”、“裹”。敦煌变文中的语气词在武威方言中体现为三个语气词:“着”、“哩”和“囔”。其中“着”字在日常用语中单个使用的用例较少,一般是两个“着”重复使用;“里”、“裹”在武威方言中则分化为两个语气词:“哩”和“囔”。  相似文献   

17.
山西山阴方言有两种无标记的拷贝式话题句:对举式拷贝话题句和谓词拷贝话题句,从语用上看,前者主要是进行客观叙述,后者则表消极下抑的主观性语势。  相似文献   

18.
晚清以降白话文的采用,使得方言问题在文学语言建构中得到浮现.在20世纪中国文学中,超越方言,甚至在相当程度上要求取消方言而建立的现代书面语是文学语言建构的主流情况,方言可以在某种程度加入丰富共同语,但不能对之构成挑战.只有在近十余年间,方言建构悖论的逻辑逐渐消去紧张,成为一种探求汉语叙事艺术的可能.  相似文献   

19.
方言文学的今译与翻译是翻译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海上花列传>今译与翻译研究》关注了方言古籍今译的问题和形态。从实践的角度来看,该研究丰富了方言翻译与古籍今译的实践,同时也促进了相关理论的发展。从学术的角度来看,该研究为两种不同的翻译形态做出了新的解释,也为认知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框架。基于清代小说《海上花列传》的中文今译和英文外译两个层面,本书涉及古籍今译的语言问题、文化问题、认知问题和形态比较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到黑夜想你没办法》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原生态人的生命强力、农村"村落聚居"空间化的叙事结构、原汁原味的方言俗语三方面来进行分析,试图通过具体的文本分析,从而挖掘出其叙事内容、叙事结构、叙事语言等多方面的原生态特点及其背后的深层蕴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