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体育教学中,标志桶的使用频率较高,既能作为标志,也能作为道具,是"一物多用"的主角。在水平二(四年级)的快速跑教学单元中,笔者给每排学生分别发放红、黄、蓝、绿4种颜色的标志桶(高23c m),前后4名学生为1组进行创编标志桶游戏,要求学生将游戏贯穿课的开始、基本和结束部分。通过组合基本运动方式(跑、跳)和多种玩法(绕、摸、推倒、抛接等),结合路线变化,加大游戏的难度,激发学生参与游戏的兴趣,满足学生乐于  相似文献   

2.
<正>一、首轮试教"显"问题笔者曾在一次多轮教研活动中执教公开课《篮球:持球交叉步突破》,第一次课的设计思路是:在课的准备部分,教师拿篮球绕圈跑,结合"数脚丫"游戏大声喊口号,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兴奋性,达到热身效果,为基本部分打下基础;在课的基本部分,教师采用的练习是安排学生四路纵队分别站在两条端线后面,在练习的  相似文献   

3.
董富秋  李玲 《体育教学》2013,33(5):55-56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是初三下学期第二次课,学生有一定的立定跳远基础,但起跳时蹬地摆臂不充分,落地时收腹举腿不到位,制约了学生成绩的发挥。鉴于此,在课的准备部分,笔者设计游戏"收割",目的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快速跳起的乐趣。立定跳远起跳时的蹬摆效果是决定身体腾起远度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课的基本部分,首先让学生进行充分起跳练  相似文献   

4.
<正>笔者执教的三年级《"8"字跳长绳——进绳时机与动作游戏》一课在第七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中获得一等奖,并获得现场展示资格。现将展示课的教学设计、教学环节与大家进行交流。一、课的设计1.设计理念。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根据"在小学阶段,要注重体育游戏学习,发展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的教学要求进行设计,并将动作技能分解并融入游戏中。通  相似文献   

5.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是初三下学期第二次课,学生有一定的立定跳远基础,但起跳时蹬地摆臂不充分,落地时收腹举腿不到位,制约了学生成绩的发挥。鉴于此,在课的准备部分,笔者设计游戏"收割",目的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快速跳起的乐趣。立  相似文献   

6.
<正>一、创新整队环节,快速把学生注意力从课间转移到课上课堂的前两分钟是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的时间段,创新整队形式则能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1.游戏吸引。一上课,用小游戏吸引学生的"眼球"。如,"剪刀、石头、布":教师和学  相似文献   

7.
设计思路本节课的技术环节或者说动作结构比较简单,但是一个简单的技术如何来吸引学生参与练习?这是需要老师在组织形式上精心设计的。在导入部分:从"两人支撑后蹬角力"到游戏"抓尾巴",让学生通过游戏,立即进入课堂。并且两个游戏与下面的技术学习密切相关,不仅进行了热身,同时又是很好的导入。为了增加练习的密度,教师采用了两人一组的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和调查法的科研方法,深入研究昌平一中教育集团天通苑校区在篮球课中的体育游戏应用,通过调查发现在设计游戏时候体育教师需要根据游戏面对的学生、体育游戏应用的时机,在应用游戏的时候,体育教师还要注意应用游戏的方法,这样才能在篮球课上更好的应用体育游戏,发挥体育游戏的作用。篮球教学已然成为初中阶段不可或缺的重要体育运动项目。体育游戏在昌平一中教育集团天通苑校区篮球课中的应用研究为对象,尝试选择或者设计合适的体育游戏,将篮球教学合适的体育游戏从体育课准备部分到结束部分连接到初中篮球课的完整教学过程中,全面发挥体育游戏的作用,从而提高学生们的篮球课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们在体育课上玩中学,在体育课上学中玩儿,最终达到体育课要求的有效的提高身体素质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将体育游戏进行改编,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从形式、规则、方法、名称上创编成适合自己学生、适合自己课堂教学的"新"游戏。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可以设计不同形式的游戏活动,有些游戏适合低年龄,有些适合大点的学生;有些适合男生,有些更适合女生。发挥好体育游戏作用,能带给学生欢乐,学生在活动中更爱学乐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1.具有实效性从游戏设计到实施的整个过程,作为教者要有明确的目的,多方面考虑,注重游戏的实效性,哪怕是一个两分钟的小游戏,一旦背离目标也会造成负面作用。游戏不仅仅是锻炼学生身体的一个手段,它还具有弥补主教材的枯燥无味、增加课的练习密度、复习和为下一次课做铺垫等作用,目标确定后就可以把游戏自如运用。例如在课的后部分进行一个球类游戏,表面上看没有什么特别,但对下一次课的球类学习却起到很好铺垫作用,学生从心理和生理上都可达到前期准备,教者也可以通过此次练习简单的了解学生情况,以便更好的备课,组织教学。2.…  相似文献   

11.
<正>一、学生课堂是学生的课堂,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吸引更多的学生走进课堂,参与学习,让学生每节课都能学有所得、练有所获,成功的教学设计可以使学生的"学"更有效、更高效,可见,学生的"学"是课堂教学设计中的设计之"重"。当学生专注你的"讲解"、仔细揣摩你的"示范"时;当你设计的语言或动作,让学生"会心一笑",或组织的游戏  相似文献   

12.
<正> 为适应当前小学体育教育的要求,培养中师生体育活动的组织能力,我根据小学体育的特点,从游戏教学入手,制定了游戏教学进度,使其贯穿于体育教学之中,并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我的游戏教学进度是这样安排的: 第一学年学习编写游戏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整理自己熟悉的民间少儿游戏。在民间有许多游戏,但大都没有文字记载。通过整理这些游戏,学生就可掌握游戏的编写步骤和方法,为以后编写体育游戏打下基础。第二学年注意观察教师的游戏组织方法;将民间游戏修改、翻新;在体育课上组织同学进行游戏;锻炼组织能力。第三学年了解游戏的类型、特点;自己编写体育游戏;在体育课上组织进行,提高组织能力。实施游戏教学一般应在课的准备部分和结束部分进行,学生在课前向教师说明要组织的游戏及其组织方法,教师给予指导。学生整  相似文献   

13.
<正> 一年来的体育教学实践证明,课上给学生一点“自由活动”时间,深受他们的欢迎。这样做有利于调动他们上课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锻炼热情。但自由活动绝非放任自流,而是要根据教材内容、课的任务、学生年龄特点,在一定时间、一定范围内进行。我的做法如下: 一、在课的准备或结束部分给学生点“自由”。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课前准备一些小件体育器材,如布包、皮筋、跳绳、体操棍、排球等。课上分好小组与活动场地,由小干部负责组织本组同学进行自己喜爱的游戏与活动,教师各组巡视并参加同学的活动,还要提醒干部掌握时间,活动量不要过大,注意安全等问题。二、在课的基本部分给学生点“自由”。当学  相似文献   

14.
中学体育情境教学的特点与常用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一、中学体育情境教学的特点1.鲜明的主线体现体育学科的特性。主线是情景教学设计的关键,内容的设计可用“网状”教学框架,使各部分紧紧相连,节节递进,达到运用主线进行身体练习之目的。例如,主线是“山区学生上学(双杠支撑)”的课,准备部分是“钻山洞”—游戏激趣,基本部分是“翻山越岭”  相似文献   

15.
<正>在"十城市"第27届中小学体育教学研讨会上,《跑与游戏》研讨课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节课从"小豹子逛森林"入手,接连到"小豹子毛巾操",自然过渡到主教材"小豹子学本领"、"小豹子大练兵",再延伸到游戏环节"小豹子大比拼",到最后的拓展提高部分"小豹子抢  相似文献   

16.
闫密 《新体育》2023,(20):100-102
“一单”:一节完整的课堂包含课前导学→课中研学→课后助学,本课题研究的“一单”即学习单,是衔接完整课堂必不可少的部分。“学习单”是指教师围绕学生学习而设计,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的课堂专业指导方案,是教师根据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如何关联已学知识、生活经验进行思维和知识建构的“学习历程”,也是教师课前、课中、课后为学生提供适切学习方法和路径的“导学地图”。“四化”:把学习目标→内容化,把教学内容→问题化,把学习问题→活动化,把学习活动→序列化。“四化”体现的是设计先于教学的理念,教师依据设计的学习单实施课堂教学。本文从结合微课视频,做好课前导学;总结相关问题,引导课堂研学;融合小组合作,做好课后助学;基于核心素养,学习目标内容化;做好引导工作,教学内容问题化;结合体育游戏,学习问题活动化;融合辅助练习,学习活动序列化。七个方面对小学体育教学中“一单·四化”教学范式运用展开探究。旨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要求下进一步提高体育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体育素养,全方位增强学生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7.
在一次公开课中,某教师上了一节"综合性练习"为主题的课,在课的基本部分,授课教师安排了"翻山越岭彩旗飘飘"的综合性接力练习.游戏方法是:参与游戏的同学人数相等,呈四路纵队站立,学生手拿彩旗经过第一个栏架时必须跨越,经过垫子时前滚翻翻过,然后蛇形跑经过锥形障碍物,然后钻过栏架沿跑道返回,把彩旗交给下一个同学,以速度快者为胜.  相似文献   

18.
休育课堂准备部分游戏巧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骏 《体育教学》2011,(9):51-52
体育游戏是从游戏中发展和派生出来的,它以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为目的,有鲜明的教育意义。体育游戏融体力和智力开发于一身,集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深受老师和学生的喜爱,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游戏几乎在每节体育课中都会出现。一直以来,大家都倾向于将体育课堂分成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而游戏也往往被安排在基本部分的最后,或者是结束部分的开始。如今,很多老师都习惯在课的开始部分也设计一个游戏以达到调动学生情绪和活动身体的目的。但往往很多游戏并不适合放在准备部分,因此,在设计准备部分游戏时不加选择地加入游戏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学校体育》2021,(7):39-40
<正>笔者参与了2021年江苏省小学体育与健康优秀课评选活动水平一"跑与游戏"单元的评审工作,对其中的3节《游戏:黄河、长江》课印象深刻。虽然是相同的教学内容,但是3位执教教师基于课标,围绕教材,从学生实际出发,在"教学目标"引领下大胆实践,创新突破,让游戏教学富于变化。他们遵循体育教学规律,以"过程安全、掌握技能、培养情感、帮助弱小"为本课的教学目标,引领和实施富有变化的游戏教学,既提升了教学质量,增强了安全性,又满足了学生的内在需求。  相似文献   

20.
我在每学期初制定学期教学计划时,都要适当的安排几节游戏课,缓解学生的学习疲劳,调动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同时通过游戏发展学生的各种身体素质,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但在上游戏课时总是感觉时间太短,学生总是意犹未尽,在一片哀声叹气声中结束。究其原因是每节游戏课上教师用于讲解游戏方法和规则用去了大部分时间(每堂游戏课我都变换游戏内容,要么做自己设计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