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祝福》是高中语文教材的经典篇目。笔者认为,小说中的祥林嫂的悲剧命运,不能不说和其他女性人物有密切关系,甚至可以说,就是这些和祥林嫂同性别的女性,直接将祥林嫂推向了命运的深渊。那么,小说中祥林嫂以外的女性如何"为难"祥林嫂的?她们为什么“为难”祥林嫂呢?从这些女性人物的角度,来解读文本,也可以很好的挖掘主题。一.女人们“为难”祥林嫂的表现第一个给祥林嫂命运带来重大转折的女性是她的婆婆。小说中,祥林嫂第一次来到鲁镇,是以一个寡妇形象出现的。  相似文献   

2.
肖红袖 《中学生读写》2009,(12):156-156
“故事,什么是故事?当一个人经历过别人没有经历的事件后,就成为了故事?或者,成了人家茶余饭后的消遣吗?”女性无论经过多少磨难,总会残留着一些孩子般的纯真。而谁又真正品析得到这份纯真的背后,曾是一个人的命运呢?小说贯穿始终的正是这份纯真,谢染的纯真,或者苏惠的纯真,也可以说是平凡女性的善良与无助。  相似文献   

3.
叶圣陶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代有多方面贡献的文学研究会作家,女性是他早期小说的重要题材。他描绘了多种层次女性的生活与心灵,挖掘了女性的爱心,展示了女性心灵的美与善;并以之作为救治中国当时社会弊端的“药方”。既包含了“问题小说”作家的共性,也表现了他独特的视角与女性观念。其中不乏对传统审美的继承,也有明显的背逆。他早期女性题材小说富有“中国”的、时代的特征,也富有叶圣陶个人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从宗璞“十七年”时期的小说中,可以看出女性意识的觉醒,作家开始以女性作为书写对象,书写女性获得解放后,开始从自我出发,自己选择道路,自己决定命运。但是,将“女性意识”放在“十七年”的历史语境下,“女性意识”就显得有些无力。本文拟探讨宗璞小说在“十七年”时期对女性意识的书写及其缺失。  相似文献   

5.
李劼人因“大河小说”独占中国文坛一角,小说中大胆而叛逆的女性群像因为表现出鲜明而执着的现代追求,一直备受论者关注.但由于传统的影响、时代的局限、地域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又使这些女性又不可避免地带有“未完成”的现代特征:她们的反叛以男性依附为基础,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回归传统,呈现出不彻底性.同时,作家本人在塑造女性群体时的无法突破的思想困境,也造成了“大河小说”女性的“旧式”.或许正是因为这种“未完成”的过渡性,使李劼人的“大河小说”的意蕴变得更加丰厚.  相似文献   

6.
周大新长篇家族叙事小说《第二十幕》塑造了盛云纬、曹宁贞、王文蕊等主要悲剧女性形象。她们为爱而生,为情而死,最终却沦为男权世界的牺牲品。她们与男性的关系体现出鲜明的“二元三人”模式。男权社会压制与女性自身的弱点是造成其悲剧命运的双重原因。女性塑造也深刻体现了作家对百年中国历史女性群体悲剧命运的现代思考。  相似文献   

7.
女性的“全面发展”实则就是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是同一过程。但由于女性的特殊历史地位,又使二之间产生了相互作用、互为前提的辩证关系。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女性解放与发展的程度比男性要低。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女性解放才成为了衡量人的解放的“天然尺度”。所以,只有处于社会底层的女性得到“全面发展”,才能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简评文夕的小说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夕小说塑的“二奶”女性形象在90年代的女性学中具有某种原创性。在对女性命运的关注与思考,人们同心世界的开掘上,她的小说也显示出独特的视角与别样的深度。此外,夕小说的语言风格也值得评说。  相似文献   

9.
雷妍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北平沦陷区作家之一,其小说取材广泛,在其短暂的生命中创作了六部小说集。其创作总是贯穿着对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怀,对女性悲惨命运的申诉。在她的作品中,女性形象多样纷呈。本文将雷妍刻画的女性形象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旧式乡村女性形象;另一类是新式知识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0.
艾丽斯·门罗以鲜明的女性写作特色在文坛上声名卓著,这归功于其小说长期关涉女性题材,反映不同女性的人生境遇,并与其他女性主义作品形成了“互文性”关联。《办公室》与《一个人的房间》的主题相似,艾丽斯·门罗成功地将伍尔夫的女性主义主张充实到《办公室》的读解语境中去,从而表现了对女性命运的深层思考。  相似文献   

11.
女性写作呼唤“女性阅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卫慧棉棉的新写实主义小说属于超前的妇性主义写作,但由于、女性的阅读”尚未成熟,“男性阅读”依然独霸坛,超前的女性写作就只能遭受被误读的命运。  相似文献   

12.
莱辛小说《最甜蜜的梦》是一部关注女性命运及成长的小说,小说通过现实主义笔法对小说中女性展开很深入地探析和塑造,在现实与理性的冲突中,在社会伦理和社会秩序的矛盾中,莱辛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鲜明的女性形象,她们在面对社会的打击和命运的蹂躏时,没有变的颓废,而是更加坚强地面对。她们在命运的打击面前,选择的不是退缩,而是迎难而上,她们在一步步地成长和蜕变。总体而言,小说《最甜蜜的梦》中莱辛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作者的写作功力和写作技巧在这部小说中格外凸显,无论是作品的内容还是写作能力,都显示出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本文将围绕着小说《最甜蜜的梦》来重点研究莱辛小说的成长主题。  相似文献   

13.
徐枫 《文教资料》2012,(33):63-65
施蛰存通过对“英雄”自身心理的剖析、对人民群像或个体的塑造以及处于“英雄”对立面的女性形象的刻画.使曾经的英雄走下了神坛,他们深陷在对性欲的苦闷和对女性的崇拜之中不能自拔,从而成为了一个真正的“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施蛰存人民意识、平等意识的觉醒以及对于女性心理、命运的关注。本文以《将军的头》小说集为例探析施蛰存历史题材小说。  相似文献   

14.
对日本文学作品进行研究的朋友们应该都很熟悉“源氏物语”这部作品,它创作于11世纪,是一部长篇的写实体小说.这部小说的描写背景跨越了多个朝代,同时在作品中对多位女性的命运进行了描写,有人那中国的红楼梦与之比较,说两者有相似之处.因为在“源氏物语”中描写的女性也多位皇族和贵族,也有着生命轨迹的起伏变更,本文并不注重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主要研究从“源氏物语”中女性的命运变化来探索日本在11世纪对女性形象的观点以及日本美学角度上女性的形象塑造.  相似文献   

15.
张玉婷 《文教资料》2009,(10):30-31
舍伍德·安德森的代表作《小镇畸人》被誉为美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小说。作为美国现代主义小说的先声,安德森的创作风格暗合了当时刚刚兴起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将笔触深入到小镇居民的“畸形”内心世界。向读者展现了一幅幅面对工业文明冲击下,“畸人们”渴求爱与理解的画面。本文将重点讨论小说中三位饱受爱的失落的女性形象.揭示她们在现代工业文明冲击下内心的孤独与痛苦。  相似文献   

16.
张爱玲的小说关注女性命运,描写了女性在特定历史环境中的生存与挣扎,揭示出女性个体生存的困境.  相似文献   

17.
魏金鸽 《家教世界》2013,(4):247-248
在现代文学作品中,金钱往往跟女性命运绑在一起,在女性命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笔者将结合《月牙儿》、《阳光》两篇小说就金钱对女性命运的影响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8.
虹影小说将追求性爱欲望和颠覆传统伦理道德作为体现女性意识觉醒和女性价值认同的标志,是导致小说中女性走向悲剧命运的根本原因。小说中女性的悲剧命运反映了作者自己的困惑与迷茫,或是回归文学"为伦理服务"这一目的不自觉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自传性”成为五四女作家“女性写作”的途径,从女性主义角度看,女作家的“自传性”小说是真正的“女性写作”。文章用女性主义的眼光对五四女作家的“自传性”小说进行研究,探究其蕴涵的女性意识,有助于我们更直观、真实、深入的认识五四女性。  相似文献   

20.
林海音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台湾文坛最具影响力的女作家之一。她的小说大都以自己的人生阅历为素材,书写北平和台湾的人与事,特别是她将关注的目光聚焦在女性身上,以女性的爱情、家庭、婚姻等生活为内容,讲述了女性命运的困苦与不幸,揭示封建伦理对她们鲜活生命的桎梏与戕害,行文中漫溢着女性的悲剧意识,表达她们要做“人”的愿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