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们把石河子人民广播电台誉为“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报春的燕子。在这燕群里有一只矫健的燕,它展翅翱翔,呢喃声声,呼唤着大地。他,就是电台新闻编辑部主任、党支部书记高炯干。1983年10月,高炯干由石河子总场宣传科调到石河子人民广播电台。他和同志们一起,积极进行新闻改革。原先只用六七条稿件的十五分钟新闻节目,增加到十条。第二次改革,做到当天编稿,当天播出还增加了电话录音报道,使当日新闻占到四分之一。在新闻节目里,开辟了“改革之声”、“市场信息”、“石城窗口”等专题,内容更丰富了,形式也愈加活泼多样。1985年2月,他又主持  相似文献   

2.
并非所有的新闻都要抢,有的新闻则需要“养”起来,过了一段时间后,再去采写。“养”出来的新闻并非因时过境迁无新闻价值,有的新闻反而被“养”出深度和效果来。1993年9月,我矿开始实行对考上大中专、技校的职工子女分别进行奖励的政策。我所主编的企业报《牟铜报》归口宣教部。奖励政策是宣教部部长起草的。要抢发这一重大新闻,非部长莫属。果然,文件下发时。他已将这条新闻当简讯写来了。我在刊发他的简讯同时,将他起草文件的初稿  相似文献   

3.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可某分部宣传科科长金立诚却相信另一句俗话:“隔行不隔理”。在有些人看来宣传就是新闻,新闻也叫宣传,其实并不全是一回事儿。金科长从当干事开始,在宣传科一干就是八九年,搞文字材料是机关当之无愧的“高手”,但写新闻知是个地地道道的“门外汉”,一直没弄明白材料和新闻倒底有啥区别。直到当了科长,在层层“加压”下,才憋足劲往新闻门里挤,脾气犟的他认准了一条“死理儿”,隔行没有啥好怕,困难难不倒有心人。使大家没有想到的是,短短的两年内,还真叫他搞出了名堂,成了一名搞新闻的行家里手。口说…  相似文献   

4.
知识之窗     
类别:西方新闻写作编号: “拍肩膀新闻”进入七十年代以来,一些西方新闻学著作中出现了“拍肩膀新闻”这个词。“拍肩膀新闻”,是个形象的说法,意思是指记者要成为读者的亲密朋友,写出来的东西要给读者以亲切感,使读者感到记者在同他们谈心,同他们说知心话。下面就是一条“拍肩膀新闻”: “麦克米伦开始想办法储存热量了。他请教了一位建筑师和住房承包商,了解到如果他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虽不是为新闻而生,但新闻的确正在成为它的特色之一1998年1月17日是一个值得在新闻史上记录的一个日子,这一天深夜,麦特·德拉吉向他的世界各地的近5万名新闻邮件订户发送了一个令人窒息的信息,这个信息同时也放到了他的网站上。这条新闻注定将动摇华盛顿的地基:一个白宫实习生与美国总统有染。”新闻的题头上赫然写着:“世界独家新闻”。  相似文献   

6.
“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记上海电视台记者邬志豪邬志豪,上海电视台新闻中心的青年记者,担任记者工作已10个年头。从1985年开始,他拍摄的电视新闻年年在全国获奖,总数达到刀条(次),其中“全国优秀电视新闻”特等奖1条,一等奖6条,“中国新闻奖”...  相似文献   

7.
19年的夜班岁月,把他的鬓发抚得霜白;30多年的新闻生涯,在他的额头上犁出了深深的沟回;而时光馈赠他的,是他采写的一篇篇新闻作品被收进了一摞摞的专集;是他编发的稿件、主办的专栏.荣获中国新闻奖以及其他诸多奖项。他用在新闻领域取得的一个个成果,铺就了一条坦途,使自己顺利跨入“全国优秀新闻工作”的行列。  相似文献   

8.
8年前,江苏一家报社的一名编辑在给一个叫李玉银的函授学员写鉴定时,特意加了这么一条评语:该生在写作方面很有发展前途。8年后的今年,此语真的得到应验:李玉银当上了北京军区某高炮旅的新闻干事。李玉银是1990年3月从山东利津县来到塞北军营的。部队火热的生活激发着他的创作欲望,新训期间,因在被窝里打着电简写稿的他被班长善意地“克”了好几次。1991年3月,他调进了政治部报道组。能有一个专门从事写作学习的环境,这对李玉银来说如鱼得水。文学创作和新闻写作完全是两码事,他写的新闻稿件一次次被新闻干事“枪毙”了。于是他首…  相似文献   

9.
猜不透他年龄的,就会唤他“老俞”,他笑笑,下意识地用手摸摸渐少的鬈发,自嘲而幽默道:“没法,水土流失呀!”他,其实才33岁,一个婚姻上的“误点”者。今年5月,在由全国上千家报刊几十万记者参加角逐的全国好新闻评选中,他以一篇新闻作品摘取一等奖的桂冠。他,自然成了新闻界中的新闻人物。作为上海电视台家庭演唱大奖赛的评委,他的名字一次次被笑容可掬的陈燕华响亮地报出:“新民晚报,俞亮鑫。”一他属马。他说: 在新闻这条跑道上,他已汗涔涔地跑了7年。  相似文献   

10.
通讯员园地     
驻豫某高炮团政治处主任徐汉发是位“老宣传”,但却甘心情愿为报道员们当“助手”,成了助人成材的“六大员”。 “信息员”徐主任在生活工作中处处留心,善于发现新闻线索,及时通报给报道员。仅去年一年,新闻干事和报道员就从徐主任那里得到了86条信息,其中有76条信息形成稿件后在报上发表。 “读报员”徐主任在多年关心扶持报道员工作中,逐渐形成了这样一个习惯:凡是《解放军报》上刊发反映部队基层的头条新闻.他再忙也要抽出时间给报道员们读一遍,帮助报道员分析稿件,增强新闻敏感性。 “资料员”有一次,新闻干  相似文献   

11.
资产阶级新闻事业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总结出一条重要经验,就是“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所有资产阶级新闻学著作,记者职业团体都强调这一点。所有资产阶级新闻媒介都宣布自己的新闻是真实的。他们说,只有坚持新闻真实性,新闻媒介才能完成自己的社会责任。 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威廉斯博士1908年制订了最早的《记者守则》,其中第四条规定,“记者只应写他所深信为真实的东西。” 法国新闻学者贝尔纳·瓦耶纳著的《当代新闻学》说,“报道的事件要毫无疑点,并有直接见证。” 日本新闻协会于1946年成立后不久制定的《新闻伦理纲领》规定,“报道新闻的基本守则,是对于  相似文献   

12.
2000年12月30日,刊发在永州日报第三版上我写的一条新闻特写《“异蛇村”农民三审“十五”计划》,去年频频“中彩”:先是获2000年度永州日报好新闻一等奖,接着拿回了湖南省市州报好新闻、湖南省好新闻、中国地市报新闻奖两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并获第十届湖南新闻奖。然而,知情的人都知道,这条稿子在发表时险些出“岔”。我们永州,历史上有一个很著名的人物——柳宗元,1200年前,他在愚溪河畔写下千古名篇《捕蛇者说》,使“永州之野产异蛇”名闻遐迩。近年来,永州的“我的得意之作”征文?“异蛇产业”如日中天…  相似文献   

13.
新闻党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精髓,它关系到新闻工作的政治方向、观点、立场。马克思是新闻党性原则的奠基人,他从“人民报刊思想”、“无产阶级报刊思想”发展到“党报思想”;列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党报思想,第一个提出了新闻党性原则的概念;江泽民继承和发展了列宁党性原则的思想,把党性原则作为新闻工作的“首要的一条”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对于指导我们的新闻实践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西安晚报的《毛泽东手书<长恨歌>碑廊在仙游寺落成》(1992.5.18),在1992年底全国计划单列市党报头条新闻竞赛中被评为一等奖。这条新闻堪称这一园地里的一朵奇葩。首先,记者景险峰具有敏锐的新闻嗅觉。这条新闻线索是他在和一位同志聊天中捕捉到的。闻讯后,他立即深入现场采访,写了这条独家新闻。景险峰所以能多次抓到独家新闻不是偶然的。他认为“积累加思索,才能抓到比较有特色的独家新闻。”他平时广交朋友,涉猎极为广泛,文史哲经、古今中外、天南地北,乃至轶闻趣事等等,都力争知晓一些,都经过“新闻器官”筛选而有计划地予以储存。他的居室分门别类地储存了一批  相似文献   

15.
中外新闻事业在几百年的发展中总结出一条重要经验,就是“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只有坚持新闻真实性,新闻媒介才能完成自己的社会责任。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1908年制定的《记者守则》第4条就规定:“记者只应写他所深信为真实的东西。”我国新闻工作者十分重视新闻的真实性,把这一点提高到新闻工作的无产阶级党性原则来认识。 新闻工作者在新闻采写实践中,必须时刻绷紧“真实性原则”之弦,树立强烈的求是意识,防止新闻失实。 求是意识的精髓就是实事求是。树立求是意识,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对记者来说至关重要,舍此则…  相似文献   

16.
我采写的小通讯《两副对联的苦与乐》,出乎意料地荣获安阳市1986年新闻写作三等奖。这大概归于曾使我激动不已的新闻“灵感”吧! 去年8月,我随有关单位的人员到北丰村采访养鳖专业户王敬修。攀谈中获悉他的“罗曼史”。他家,一出门就是漳河,他自幼就在河滩捕鱼捉鳖。三年困难时期,他这条光棍汉靠捕鱼捉鳖为生,整天连自己的  相似文献   

17.
最近,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政委周坤仁上将在后勤工程学院新闻干事陈福强的新闻工作有关报告上批示:“典型宣传不错,有力度、有广度、有深度”、副政委杨德清中将批示:“成绩可佳”。我怀着激动的心情,采访了这位仅从事了4年新闻报道工作,三次荣立三等功,一次荣获二等功的新闻干事。见了面,才知他是个标准的文人:眼镜,害羞,不善辞令。好不容易找到他爱人聊天,进行间接采访,并翻箱倒柜找出他在全国各地报刊、电台、电视台刊播的1100余篇(条)新闻作品,以及100多个荣誉证书,我这才对他4年来所付出的艰辛和取得的成果惊叹不…  相似文献   

18.
在信江河畔,在鄱湖之滨,在广袤的田野上,在机声隆隆的工厂里,经常活跃着一位身材高大、头发花白、扛着摄像机四处奔波的记者,他就是今年江西省广播电视系统“三爱”十佳标兵获得者、上饶电视台新闻中心副主任兼记者张爱明。张爱明喜欢用美学的视角来做新闻,哪怕是一条简单的时政新闻,他也会利用会场内外的信息,来扩大时政新闻的价值含量。如2002年4月4日江西卫视联播播出的:“中国青年组织助学行动在上饶正式启动”,在这条动态性的消息中,他没有直接讲这项活动的起因,而是通过采访受助对象来向人们透露了助学行动的对象、…  相似文献   

19.
编辑老师:今年《新闻知识》第一期在“新闻知识讲座”专栏里,姚文华同志谈到了新闻界老前辈顾执中先生。说他“练就了两条‘飞毛腿’,不仅‘跑’出了许多好新闻,而且在被日伪特务枪击时,靠‘飞毛腿’幸免一死。”我对这“飞毛腿”的故事很感兴趣,想知道他的详情。希望了解顾执中先生事迹的老师能详细  相似文献   

20.
中宣部、中国记协发出通知,号召全国新闻界向甘远志同志学习。甘远志在海南日报工作1095天,采写见报稿1051篇,其中被评为好稿的162篇。他被大家称为“甘头条”,仅2004年7、8两个月,他每月被采用的头条都是8篇。他为什么能如此多产高产?同事们说,“他储存的东西很多”,已进入写稿“厚积薄发”的境界。说甘远志写稿进入“厚积薄发”境界,也就是说他爱岗敬业达到了一定高度。他在海南日报3年中几乎每天见报一篇稿子,同事们还说他“薄发”,可想而知他在写稿之外的“厚积”上下了多大工夫。甘远志的“厚积”是他为了搞好新闻工作而努力创造各种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