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睡眠时,体内和体外的各种刺激或残留在大脑里的外界刺激所引起的影象活动,谓之为梦。梦是人的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现在,常用“梦”来比喻虚幻。  相似文献   

2.
学生很喜欢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背诵也极快,可该怎么讲解呢?仅有诵读,他们的理解一定是不到位的,而逐句逐点地讲解,会不会削减这首同的美感呢?很多时候,文字的美在自我阅读时是会跳出蒙眬的第一感的,学生只是说不出而已,而教师不得当的讲解方式会让学生的脑海中只剩下所谓的知识,却让这种模糊的美消解殆尽,思考再三,我和学生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就从一个“郎”字开始。  相似文献   

3.
古人说话讲究辞令,写文章讲究文采.子日:"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这是十分中肯的意见.一部《论语》,不但是儒家思想学问所在,其语言之精炼、优美、含蓄,堪称古文学的典范.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也说:"言以文远."大意是说,文章因有文采,才能流传千古.这些都说明了文采对于写作的重要性.但是,现在有些人写文章不太重视文采,他们的笔下只有抽象的道理,缺少具体的形象;只有甲乙丙丁的描述,没有鲜明生动的论证,效果当然不会好.  相似文献   

4.
5.
鞠圣岳 《现代语文》2009,(4):142-143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志足而言文,情信而辞巧,乃含章之玉牒,秉文之金料矣。”孔子也曾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可见古人说话讲究辞令,写文章讲究文采。现在也不例外,一篇文章如果语言优美,自然引起人们的阅读兴趣。如果没有文采,即使内容很好,也会让人生厌。怎样能使文章文采斐然,趣味横生呢?笔者认为,妙用一些写作技巧,可以点石成金,化平淡为神奇,使文笔生辉。  相似文献   

6.
唐诗是我国文学殿堂的瑰宝,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读杜翁的《水槛遣心》"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思绪便不禁越窗而去,回想起头载竹笠,肩荷铁锄,伫立故园池畔,看微风中燕子斜飞,观细雨里鱼翅沉浮,劳作后的艰辛与困顿片刻间就消失在这细雨微风中了。温馨的回忆是一条温馨的小溪,沉浸其中,获得的是心境的恬静与情感的享受。本文主要探讨"斜"字在唐诗中的妙用。  相似文献   

7.
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学生对于推断题及有关除杂质的题目,在解答上普遍存在着困难。解答过程中会出现或多或少的问题,或不准确,或无从着手,逐渐地,大部分学生将这一类题目视为难题而放弃。经过多年的教学总结,我发现,在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第十一单元中有许多离子对应关系,对于解答这一类题目女小有帮助。所谓离子对应关系,就是这些离子对应的化合物在相互作用后能产生特殊的、明显的实验现象。己知加入的离子对应的化合物,结合题目中给出的实验现象,结合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及溶解性表,可以初步确定物质的范围和除杂质所需要的物质。最终,推断出相对应的未知离子所对应的化合物。小结如下表:  相似文献   

8.
come这个词是大家常常见到的词,也是在口语中常常用到的一个词。这次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它在口语中的用法。  相似文献   

9.
吴纯 《文教资料》2014,(29):49-50
“一”是宋词中极其普通的字眼。本文即探究被我们忽视的“一”在宋词中的妙用,主要表现在衬托婉约词的音节美、纤细美、柔情美;强化词中的豪放感情。另外当“一”与“一”连用描写景物,可以强化抒情力度;“一”与“百”、“千”、“万”连用时则在对比中强化情感、扩大境界。  相似文献   

10.
张金传 《今日教育》2005,(12):47-48
中医学有著名的“四诊法”——望闻问切,如能将之巧妙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也”,是一个在古今汉语中都很活跃的虚词。 现代汉语里,用“也”字的一般规律是,“也”字句之前须有一个铺垫的句子,“也”字句中的某个意思须与前旬相同。如:你跳。我也跳。/你是教师,我也是。假如有人说:“你的狗是黑的,我的也是白的。”这无疑会闹笑话。但语言的运用是灵活多变的.有时,摆脱用“也”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2.
语顿,指的是人们在说话的过程中短时间的停顿。它不是生理上的自然停顿,而是一种有意而为之的口语修辞。语顿以听觉上的时间差,获得思维上的语义差,出乎意料之外,人乎情理之中。在进行口语交际时,如能恰  相似文献   

13.
唐慧 《考试周刊》2011,(33):168-168
超重或失重是牛顿第二定律在竖直方向上的应用,产生原因是物体具有竖直方向的加速度。发生超重或失重现象时测量仪器上的读数常称为视重。视重不等于实际物重。当发生超重现象时,视重大于物重;发生失重现象时,视重小于物重;发生完全失重现象时,视重等于零。例如一个人站在电梯中的台秤上,若电梯具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a,  相似文献   

14.
屠力 《辅导员》2010,(1):36-37
老师有时会要求我们从生活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场景或事情作为习作内容。有时在习作中用上几个象声词,能使文章增色不少。那我们怎样才能在这类习作中用好“象声词”呢?  相似文献   

15.
对“短小精悍”一词,如今人们见得最多的是用它来形容文章。比如,鲁迅杂文,人们就习惯拿它来赞美其篇幅短小,犀利有力,坚硬如铁。这当然是很贴切传神的,没什么不妥。  相似文献   

16.
当我们用“五点法”画函数y=Asin(ωx+φ)(A〉0,ω〉0)的图像时,我们会把ωx+φ看成一个整体,分别令ωx+φ=0,π/2,π,3π/2,2π,通过列表、描点、连线作出函数的图象。  相似文献   

17.
许多同学都知道并使用过“QQ”吧,它不仅可以用来网上聊天,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还可以用来实现远程文件传输,既方便又节省人们的时间。  相似文献   

18.
在中学物理中,有许多物理量和零有关,若恰当而巧妙地运用“零”的概念,常常会给解题带来生机。  相似文献   

19.
叶兰荣 《考试周刊》2015,(40):67-68
语文教师都很重视听说读的能力,会采取各种教学手段策略引导学生参与听说读训练,往往忽视写这项能力的培养。因为在教师的潜意识里,课堂时间有限,不可能花那么多时间让学生写,还不如放到课后写,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斟酌,殊不知,写在课堂教学中有很多妙用。  相似文献   

20.
初唐诗人王勃有一个关于“空”字“一字千金”的趣闻。“闲去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口自流”,口即是“空”,此处着一“空”字,境界天成。不仅是令当时在场的人钦佩不已,即便是现在想来也是妙不可言。事实上,在古诗文中关于“空”的妙用远不止此。“空”字在古诗中的出现不仅频率高,而且效果也颇佳,文人墨客如此钟情于它,我们不防来探究一下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