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在“三个自信”的基础上增加了“文化自信”,提出了“四个自信”的要求,这是前所未有地把“文化自信”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上。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相似文献   

2.
中国广播影视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是不可分割的三位一体:中国广播影视的文化自觉来源于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又会推动中国广播影视文化更加自觉;文化自强则是中国广播影视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宗旨所在。因此可以说,中国广播影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之路,必然是文化自觉、自信和自强之路。  相似文献   

3.
曲伸 《今传媒》2022,(8):42-45
随着2035年文化强国目标建设的提出,大众传播媒介如何建设文化自信重新受到学界的关注。本文在文化本土性的视阈下,以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为研究对象,以文本分析法对电视节目传播文化自信的实践逻辑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扎根于文化本土性,用“互文性”营造新时代民族记忆转身,通过符合时代特质的媒介运营制造易于传播的独特文化标签,并在矩阵化传播的过程中与全球文化“他者化”做有效“对抗”。  相似文献   

4.
将中国文化自信放置于全球化这一更为宏阔的历史视阈下进行观照,不难发现中国文化自信的深层意蕴:中华传统文化自信是中华传统文化影响力的神奇回归;中国革命文化自信是对消除殖民文化历史必然性的理性认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性的真理性肯定.由此,不仅可以使我们对中国文化自信获得一种新的更为宏阔的视野,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刷新"中国文化自信"的命题.  相似文献   

5.
杨凯 《报刊之友》2014,(9):20-21
“文化建设”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文化软实力在国际竞争中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各国重视。我国作为文化大国,其灿烂的文化也随着经济的腾飞迅速走向世界。但是,与发达国家和一些文化输出强国相比,我国现阶段的文化外传仍处于劣势,面临着传播内容繁杂、传播手段刻板等问题。要把中国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我们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选取合适的文化内容,丰富传播方式和手段,借鉴他国成功的经验,不断创新传播模式,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周红利  冷怀明 《编辑学报》2021,33(6):610-614
“唯论文”“SCI至上”导向严重阻碍中文科技期刊的发展。中文科技期刊应服务于我国科技创新,服务于中国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需求。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期刊人肩负着推动科技期刊强国建设的时代使命和历史责任。本文就如何办好中文科技期刊,从文化自信视角,分析期刊人文化自信的内涵及文化自信缺失的表现,然后从出版导向、中国特色科研评价体系、融合发展、办刊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思考、提出建议,以期通过增强期刊人文化自信来推动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我国电视节目的创作不断加大文化的含量,一些文化价值较强的节目的热播兴起了电视荧屏的“国学风”。这种现象的勃兴,应从文化现象、文化价值、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四个层面去观察和思考。电视荧屏“国学风”的勃兴,是近年来低俗浮躁之风盛行的中国电视的一剂良药,对我国文化价值观的塑造和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谢瑾 《传媒》2019,(17):59-60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塑造好中国形象、传播好中国价值。电影作为一种载体,可以传播我国的民族文化,展现国家形象,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电影具有的虚拟化、影像化特征对受众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背景下,中国电影的“走出去”也就成为必然,中国电影的海外传播也就承载了提升中国“文化自信”和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职责和使命。《长城》是近年来为数不多的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电影,该片以中美合作拍摄为模式,位居“2013-2018年中国电影海外传播影响力”排行榜首位,获得了国外受众的好感,进一步分析其成功经验可为我国电影文化的海外传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无论是过度的自信,还是极端的否定,两种态度都反映出:被一些人看作中国传统文化“技术”表现的中医药,已经面临一个严峻的时刻。[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十三五”时期,伴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文化产业的发展将会进一步实现逆势增长,依托公共财政与社会资本的多元投入格局以及多层次的文化资本市场的逐步完善,文化消费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尤其是农村文化消费将被充分激活,通过文化产品及文化服务贸易升级,提升中国软实力的增长.在这种背景下,民营书业应坚持文化自信、产业自信、民营自信.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文化自信立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交融发展的悠久历史,宣传中华文化应重视发挥地域文化优势.在中华文化百花园,西藏文化具有独特品格和风范.在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语境下,通过西藏历史人物主题出版等模式,加强议题设置,创新历史叙事范式、擦亮新时代“藏学符号”,是新时代对外传播的文化自信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12.
马红梅  高倩 《中国出版》2023,(20):55-60
文化自信是中国式现代化提出的前提保障和精神力量,乡村文化振兴是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文化传播是乡村文化振兴的关键路径。文章基于文化传播视角,剖析中国式现代化下乡村文化传播体系构建的六大原则,通过聚焦文化传播和乡村文化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机理,探讨文化传播在乡村文化振兴中的功能定位和内在机制,破解文化传播困境,提出以文化传播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以文化现代化建设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技创新事业正在实现爆炸式发展.中国的数字编辑正在从事着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工作,在传统内容编辑的职业坚守与数字媒体展现形式的不断变化发展中披荆斩棘、开拓前行,一“变”一“守”,亦变亦守.本文从中国数字编辑从业者的视角,研究科技创新与文化自信的关系,浅析科技创新对加强文化自信的作用,试论科技创新助力文化自信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萧宿荣 《出版参考》2017,(12):12-17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内容丰赡.从出版理念、选题角度、内容结构、表现方式、多媒融合等诸方面不断创新,切实做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当前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国民文化自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文化“走出去”能力的时代要求,是当代中国出版人的使命担当.  相似文献   

15.
张艳 《新闻爱好者》2023,(8):98-100
“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是对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积极实践。节目在科技赋能文化表达、互动巧妙的节目叙事、打造培育文化品牌IP、弘扬中华美学气质和构建文化自信等方面进行了持续探索,发挥了文化和经济融合的巨大活力,创新了传统文化的表达和传播过程。  相似文献   

16.
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中,其五大特征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都能找到源头。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理念与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高度契合;强国富民、公平正义的理念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高度契合;礼乐文明、化成天下的理念和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高度契合;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高度契合;以和为贵、亲仁善邻的理念和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高度契合。这种文化上的规约既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带有深厚的中国特色,彰显出新时代的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也能为其他国家探寻现代化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7.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企业的企业文化本质上就是一个“CEO文化”,通俗来讲就是“老板文化”。一个企业,老板的习性是什么样的,员工们的习性就会是什么样的,老板的风格是什么样的,这家公司的形象就是什么样的,当然也有不合流的,那结果自然是迟早打包走人。这种“企业文化”不独是中国的特点,也是几乎整个亚洲企业共有的企业特点。  相似文献   

18.
中共二十大报告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明确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为今后档案文化服务提供指引。按照新时代新征程档案工作的任务要求,以档案范式理论为分析框架,从文化表征角度阐释档案价值的意蕴所在,包括凭证价值、遗产价值、情感价值和舆论引导价值。同时,以中共二十大报告对“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具体部署为遵循依据,从“引领意识形态、塑造核心价值观、培育文明风尚、繁荣文化事业和讲好中国故事”等五个方面提出档案价值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文化安全观的核心要义是深刻把握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地位,坚定文化自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家发展前景,高举民族团结伟大旗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践行新时代文化安全观需要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措施、大力开展文化交流互鉴、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明确中华文化就是民族文化的根本。未来,我们要打造新媒体平台掌握舆论话语权、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繁荣、明确中华文明突出特性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推进“第二个结合”深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文化自信既不是把自己的文化当作中心而自大自傲,也不是把自己的文化视为独立于其他文化而自满自足。历史唯物主义强调实践与文化之间的双向互动,源于实践的文化具有反作用,正是那些有利于提高人类实践水平的文化才是使人类自信的文化。新时代的文化自信坚守历史唯物主义科学立场,扎根实践,发挥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在同其他各种文化的交往互动中博采众长。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集体记忆”与未来发展的连通机制、主体性风骨与示范性资质的交融,新时代文化自信秉持交往互信的发展路向,在构建“美美与共”的过程中,以担当言说主体与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赋权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