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孙赵勇  任保平 《资源科学》2013,35(1):102-108
在能源消费研究中经常要将其变化分解为各种因素,通过各种因素的影响程度来分析影响能源消费的变化原因.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已经发展了多种分解方法,这些方法的假设前提与算法都有较大差异.本文从能源消费变化量与能源强度两个角度介绍了各种分解算法,对其进行了对比,并运用中国制造业的相关数据比较了分解的结果.能源消费变化量的分解方法中,Shapley算法与M-E算法分解结果相同,但是Shapley算法按照各因素的贡献加权来计算各因素对能源消费量的影响,更适合多因素分解;Se-Hark Park算法与AWT-PDM算法能较好地体现经济结构对能源消费量的影响,但AWT-PDM算法由于权数的确定问题,使得该算法存在不能分解的剩余项.能源强度变化的分解方法分为乘法分解和加法分解两大类,乘法分解反映的是能源强度变化率,加法分解反映的是能源强度变化量.Fisher算法与LMDI算法均是对能源强度的完全分解,而Laspeyres算法与AMDI算法均存在剩余项;方法是对AMDI算法的改进.研究者在研究能源问题或环境问题时,应根据研究要求及所掌握的数据选择恰当的分解方法.  相似文献   

2.
中国工业能源消费强度变化的分解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张晓平  孙磊 《资源科学》2010,32(9):1685-1691
工业是中国能源消费的主体,对工业内部各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和结构变化的深入剖析有助于决策者制定有针对性的具体政策措施。基于改进的差值分解法,本文把1997年-2007年中国工业能源消费强度变化分解为结构效应和效率效应。结果表明,过去10年间中国工业能源消费强度的下降基本上归因于效率效应,其总体贡献率达90.48%。对工业内部36个部门的能源消费强度变化的分解结果显示,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工业等部门的效率效应对降低全国工业能源消费强度的贡献最大,但同期高耗能冶金工业规模扩张产生的结构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效率效应。未来中国工业节能降耗的政策设计应重点关注高耗能重化工业的能源利用效率,并适度控制这些部门在工业中所占的比重,避免产能过度扩张。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法(LMDI),对1983-2018年香港二氧化碳排放的演变趋势及影响因素进行系统解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香港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和石油为主,在能源价格因素的影响下,不同阶段能源消费结构变化明显,从大陆进口电力对其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具有促进作用。(2)经济增长和人口集聚是导致能源消费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由于近年来经济发展缺乏新动能,经济增长对碳排放的助推作用逐渐减弱。(3)能源消费强度、能源消费结构和能源替代效应是遏制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能源消费强度的碳减排作用最为显著。香港控制碳排放应继续实施强有力的能源消费总量和碳排放总量控制策略,重视未来能源价格波动的潜在影响,保持与珠三角以电力进口为主的跨境能源合作,拓宽天然气的国际和国内供应渠道。  相似文献   

4.
利用能量分析法研究了1993-2013年广东省种植业能源消费温室气体排放的变化特征和结构特征。运用LMDI分解方法分析了1993-2013年广东省种植业能源消费温室气体排放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93-2013年广东省种植业能源消费温室气体排放具有较为明显的增长。化肥的使用是广东省种植业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源。农业经济水平和能源强度分别是主要增排因素和减排因素。能源强度因素对广东省种植业能源消费温室气体排放的减排作用不稳定且具有较大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5.
在绿色低碳发展背景下,内蒙古工业加快实现绿色低碳转型迫在眉睫。文章基于2000年—2019年内蒙古工业能源碳排放数据,研究采用Kaya恒等式,并结合LMDI分解法对内蒙古工业能源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解分析,结果表明:能源结构不合理尤其是煤炭能源的消耗过多会导致碳排放增加;能源利用效率过低不利于控制碳排放的增加;经济活动与人口效应对碳排放总量具有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基于LMDI的南京市工业经济能源消费碳排放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史安娜  李淼 《资源科学》2011,33(10):1890-1896
工业经济的能源消费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研究城市工业经济能耗碳排放的特征和影响城市工业经济能耗碳排放的因素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本文以南京市为例,首先从碳排放总量和碳排放强度等指标分析了2000年-2009年南京市工业经济碳排放现状和特征,然后运用LMDI方法构建了南京市工业经济能耗碳排放因素分解模型,定量分析了2000年-2009年间产业规模、能源强度、能源结构和能源排放强度四个影响因素对南京市工业经济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产业规模效益是南京市工业经济碳排放增长的主要促进因素,能源强度效应是南京市工业经济碳排放增长的主要抑制因素,能源结构效应和能源排放强度效应对南京市工业能源结构效应没有明显变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减排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利用LMDI指数分解方法,对中国1995-2006年能源消费密度的变动趋势进行分解和分析,结果表明:2000年之前,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共同促进了能源消费密度的下降.2000年之后,受结构效应由负转正和技术效应影响减缓的双重影响,能源消费密度近几年出现了上升趋势.第二产业的重工业化趋势,能源结构中煤炭消费逐渐增加,企业研发投入低,创新能力不足及其在国际价值链中的低端位置等是造成这一趋势的深层原因.扭转这一趋势的政策取向在于促进企业向产业价值链高端攀升,逐步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充分发挥节能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以及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国化学工业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因素分解方法(LMDI)研究了影响我国化学工业1996-2007年间二氧化碳排放量变化的关键因素,包括部门能源消费、化学工业化石能源比例、化石能源结构、能源碳排放强度、经济增长、化学工业产出比例、化学工业的部门结构、能耗强度等8个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了经济活动和能耗强度下降是影响中国化学工业1996-2007年二氧化碳排放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能耗强度的下降明显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但仍无法抵消经济增长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化学工业能源结构的优化对二氧化碳的排放起到了减量作用;能源结构及具体部门结构效应对碳排量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9.
研究区域碳排放影响因素及作用强度,可针对性的为区域碳排放管理及碳减排政策的制定实施提供一定科学依据。首先,本文分年度测算了河北省2005-2014年的碳排放总量;然后,基于LMDI分解法,选取人口规模、经济规模、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能源利用效率和碳排放强度六个经济指标,构建了河北省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模型;最后,定量分析了各经济指标对河北省碳排放的作用强度。实证研究表明:能源消费结构是促进河北省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能源利用效率次之;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对河北省碳排放增长有一定促进作用,但影响力较弱;产业结构抑制了河北省碳排放增长。在此基础之上,针对性的提出了河北省加强碳排放管理及碳减排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采用IPCC (2006)建议的方法,计算1995-2010年广东能源消费碳排放量.根据扩展的Kaya恒等式,综合考察人口、经济规模、产业结构、能源强度、能源结构等因素的作用,应用LMDI分解法对广东能源消费碳排放进行分解,量化各因素贡献并探讨其作用机理.研究表明,广东能源消费碳排放不断增加最主要的驱动因素是经济规模效应,能源结构调整则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最主要因素;能源强度下降使碳排放快速降低,人口因素则促使能源碳排放增长,产业结构的贡献最小.因此,广东省节能减排应该重点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加快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1.
以2002—2012年陕西的主要能源消费指标和环境质量指标数据为依据,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陕西能源消费和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得出陕西能源消费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联度是显著的。要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目标,就要改变以往的高消耗、高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切实加强能用管理。  相似文献   

12.
晏艳阳  宋美喆 《软科学》2011,25(6):28-31
以指数分解分析法对能源利用效率进行分解,从中找出影响能源利用效率的主要因素:一为产业结构因素、二为技术进步因素。根据变量关系在时间上的非稳定性特征,建立了能源利用效率影响因素的时变参数模型。分析结论表明,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对我国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力是持续稳定上升的,而产业结构调整对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大城市能耗变化的影响因素分解及其区域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滕飞  刘毅  金凤君 《资源科学》2013,35(2):240-249
特大城市的能耗已从生产领域转向城市功能和自身发展方面,因此其能耗具有与中小城市不同的特性。本文首先分析2010年61个特大城市能耗的空间分布特点,再利用D氏数指分解法对1996年-2010年间32个特大城市的能耗变化做因素分解分析,在综合考虑城市经济增长、人口规模扩大和空间扩张三方面因素的基础上选取经济规模、单位产值能耗、人均能耗、人口密度、能源空间支持等5项指标,计算其对城市能耗的贡献率,分析共性与区域差异。结论显示:城市所处区域(特别是气候条件、资源禀赋)对其能耗量和能源利用方式有较大影响;经济因素仍是特大城市能耗变化的主要原因,经济因素贡献率较大的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地区;人口因素在特大城市能耗变化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因此低碳型的生活方式是特大城市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紧凑型空间是城市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应提倡精明增长,建设紧凑型城市可以有效地减少能源消耗。  相似文献   

14.
基于LMDI的山东省能源消费碳排放因素分解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宋杰鲲 《资源科学》2012,34(1):35-41
近年来山东省在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碳排放量增加问题。本文基于《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测算了各种能源的碳排放系数,并对山东省2000年-2009年能源消费碳排放量进行测算。运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x, LMDI)方法将山东省能源消费碳排放分解为人口、人均财富、产业结构、能源消费强度和能源消费结构等五方面效应。结果表明,以2000年为基期,截止2009年除能源消费强度因素的累积效应为负值外,其余四种因素的累积效应均为正值。从逐年效应来看,人均财富是碳排放增加的最大拉动因素,人口仅有微弱的拉动作用,能源消费强度对碳排放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对碳排放量具有一定的作用,但其作用方向尚不稳定。针对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工业能源消耗结构的优化路径及地区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璇  贾蕾玉 《软科学》2017,(6):46-50
通过构建能源消耗、环境污染治理与投资的收益和效用均衡模型,分析能源消耗结构、环保规制与投资结构之间的内在关系.实证结果发现:工业能源消耗结构受到污染排放和治理、投资结构、技术、价格等因素的影响,区域产业结构和资源禀赋条件的差异也影响着能源消耗结构的优化.由此从产业结构、政府调控和市场机制等方面提出能源消耗结构的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16.
讨论已有研究在能源效率与能源消费关系上的分歧及成因,并指出传统能源回弹路径与中国情况的不合之处。通过构建新的逻辑分析框架,对中国能源效率提高影响能源消费的内在机理进行分析,并借助联立方程模型和经验数据对其影响方向和传导路径做出实证研究。得出结论,(1)中国能源效率提高影响能源消费的路径有两条,一是直接抑制,二是通过促进经济增长而间接拉动;(2)与发达国家不同,中国能源效率的提升并未降低能源价格和促进技术进步从而使能源消费回弹;(3)推动能源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增长而非能效提高。  相似文献   

17.
邵庆龙 《科研管理》2017,38(1):127-136
基于VEC模型,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利用中国1985-2011年三个产业能源利用与经济增长相关数据,对经济增长和三个产业能源利用的长期均衡及动态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经济增长是推动能源消费的主要动因;第一、二产业能耗应该继续适度的增长;第三产业能耗对经济增长具有长期协整作用,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此外,本文还从能源投入结构、三个产业能源投入情况以及应对反弹效应的负面影响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纪玉俊  赵娜 《软科学》2017,(5):16-20
基于中国2000~2013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以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产值之比度量产业结构变动,在将地区市场化水平纳入分析框架的前提下,采用门槛回归分析方法,对产业结构变动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考察.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变动对能源消费存在显著的基于地区市场化水平的"双门槛效应",即产业结构变动与能源消费之间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系,随着地区市场化水平的提高,产业结构变动对降低能源消费的作用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