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明学  王士彬  梁蓬飞 《军事记者》2011,(10):I0001-I0001
遵照总政领导的指示精神及中宣部等五部门统一部署.解放军报社自8月初先后派出10多支采访小分队深入全军各部队基层一线采访.社领导带头奔赴大漠、边关、海岛一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写出许多精品力作,深受基层官兵欢迎。这里选登军报部分采编人员下基层采访的图片。  相似文献   

2.
记下连蹲点,是报社的一个优良传统。为了尽快熟悉基层、了解基层,采写出贴近基层、贴近战士的作品,去年3月19日至4月26日和今年4月12日至5月10日.我先后两次住到连队,体验基层连队生活,体味战士喜怒哀乐,在编辑部领导和记部领导的具体指导下,分别采写了两组记蹲连稿件(共6篇),稿件见报后受到了不少好评。在采写稿件的过程中,我对寻找线索、提炼主题和框架构思等产生了一些感悟,觉得颇有些收获。  相似文献   

3.
2011年9月20日至10月31日,我担任记者部值班领导。期间。正是“走转改”活动逐步推向高潮之际,仅以军报《部队新闻》版为例,三分之二的版面头条刊登的都是与记者“走转改”相关的稿件。值班看稿.我深切感受到.版面上来自基层的声音多了.真切感人的报道多了.记者践行的感悟深了.“走转改”已进入广大记者的采访实践活动中.促进了新闻采编作风的转变、加快了新闻文风的改进。  相似文献   

4.
去年8月份以来,全国新闻战线启动了"走转改"活动,在省委宣传部、山西广播电视台党委的及时部署下,山西新闻综合广播全体采编人员迅速投入其中,领导带头下基层,节目中播发了大量从基层一线采访回来的稿件。其中,我们选择了武乡县砖壁村进行驻村采访。所采写的稿件《砖壁村今年迎来"暖冬"》作为头条新闻,在《山西新闻》节目中播出了。这是我没有想到的。原因何在?我觉得稿件抓住了细节,反应了老百姓的心声。我想,这一路走来,我们是真的在往老百姓的心里走。时间还从2011年初冬时节说起。我和记者苑博组成采访小分队,于11月14日凌晨6点从太原  相似文献   

5.
简讯     
▲为了提高基层通讯员的采写能力,《北京有色报》(北京市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主办)5月7日至8日组织了15名基层企业通讯员到京郊的铝箔厂进行实地采访。通讯员们十分珍惜这次练笔的机会,在车间、科室采访后,当晚就写出了稿件。随后,该报的编辑对他们的稿件作了评析。该报还用这次通讯员写的稿件出了一个专版。这次实地采访,给通讯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此,《北京有色报》决  相似文献   

6.
《军事记者》2009,(4):64-64
2009年,解放军报社政工部为求“变脸”,制订了专题版的改版打算,实行策划组稿采编合一的编辑机制,注重策划在先、采编联动。对专题版稿件的要求有:  相似文献   

7.
报社办新闻学习班,我这位编辑有幸带学员下部队进行了一次实习采访。采访回来后,社领导召集我们一起分析研究稿件,在研究几篇稿件的过程中都卡了壳。社领导提醒我们这些直接采访者:采写稿件有时就是“写好关键一句话”。这几篇稿件缺的就是那“关键一句话”。大家怎么都写不出这“关键的一句话”来,不得已,社领导亲自动手。大家采写的稿件本来都灰头土脸的,经过社领导精心编辑,一下鲜亮起来,见了报后有人反映还“有些意思”。社领导高明在何处?初稿和见报稿比较一番,发现稿件里的事还是过去那些事,稿件跨上了一个“台阶”的主要…  相似文献   

8.
8月中旬以来,按照中宣部统一部署,新华社精心部署、周密安排、广泛动员、扎实推进,在全社采编人员中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截止目前,新华社党组成员以及新华社各采编部门、各分社领导班子成员和编辑记者在全国各地县、乡、镇、村建立基层联系点600余个,已有500多人次参加了蹲点采访,在各供稿线路设立"走基层听民声"等专栏共播发文字、图片、视频稿件2500条(张),网络、报刊等社办媒体终端设立专版、专题刊载大量稿件,推出了一批报道精品,特别是有效提高了编辑记者的思想水平和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9.
《传媒观察》2012,(1):5-9
2011年8月9日中宣部等五部门决定在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后,新华日报社党委高度重视,迅速部署,认真落实。新华日报及各系列报、网站等按照有关要求,组织记者深入基层,锻炼采访,并开辟了"走转改"专栏。新华日报结合正在进行的2011年第五轮记者基层联系点报道,及时对"来自记者联系点的报道"进行了改造;9月16日起又在头版推出新专栏"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目击、体验、记录、对话、调查"。截至11月17日,上述两个专栏共见报稿件151篇;扬子晚报开设了大型"走转改"专栏"走基层看民生",刊发专题报道20多组,每组报道的篇幅都在半个版以上,同时加大了已有品牌栏目和热点活动的工作力度;中国江苏网推出大型综合专题"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我们在行动",发布各类稿件200多篇,其中原创稿件30多篇;南京晨报开设了"晨报记者走基层"专栏,刊发报道52篇(组),加上"民生工程·民声记录"等相关栏目,共刊发"走转改"稿件60多篇(组);江苏经济报开设"走基层访企业"、"记者在基层"、"推进‘八项工程’在基层"等栏目,刊发报道70多篇;江苏法制报开设专栏"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平安法治建设一线见闻",刊发稿件25篇,加上其它相关报道,共刊发"走转改"稿件70多篇;江南时报推出"走转改"栏目"风从基层来",刊发稿件35篇。集团所属其它媒体,包括大学生村官报、江苏手机报等也都结合自身特点,积极参与"走转改"活动。新华报业传媒集团的此次总动员,报道成果显著,得到普遍好评。10月8日,中宣部《新闻阅评》以《大道理也能讲得入耳贴心新华日报走基层发现基层宣传干部典型》为题,介绍、肯定了新华日报"走转改"有关报道。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和时任江苏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杨新力分别在这份《新闻阅评》上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了此次"走转改"的活动成效。为此,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日前专门举办了一场"走转改"作品研讨会,集团各报刊记者畅谈了各自在基层一线的采访见闻和深刻体会。以下为江苏省有关领导的重要批示及集团记者代表的发言摘要。  相似文献   

10.
凌翔 《军事记者》2013,(8):26-27
在解放军报社工作快20年了.一直从事基层政工新闻稿件的编辑工作,经常打交道的作者是师团以下基层一线的报道员。编辑来自基层一线的稿件.好处是稿件的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军营生活气息.坏处便是很多作者是新手.刚刚启航,不少稿件存在散、大、空现象。  相似文献   

11.
今年5月到8月.我同编辑部的同志们分别到基层进行了几次调查研究和采访。通过这几次采访,让我找回了当年当记者时的感觉.体验到了那股激情、那种兴奋和那样的意境。最深刻的感觉是:下去走走,益处多多。  相似文献   

12.
新闻稿件加盖公章,似乎已成了不成文的制度。记者、通讯员写出稿件,交被采访单位领导或本人过目,认定报道事实,这无可非议。至于在稿件上加盖公章,如用意在表示被采访单位领导对报道所持的同意态度,为了维护新闻真实性,也可考虑。可是,报纸编辑部从每天大量来稿中看到的情况是,绝大多数稿件都盖有公章,这些公章又大多数不是采访单位的,而是通讯员本人所在工作单位的。有个在县矿产资源办公室工作的通讯员,写了不少村、乡两级生产、工作的稿子,他总是盖矿产资源办公室的公章。  相似文献   

13.
正我们身边总有一些记者,他们能勤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行调查采访,通过走基层,把报道内容的焦点对准百姓,真实地反映人民群众的生活。这些记者因勤下基层、深入群众进行采访"抓活鱼"而获得丰硕成果、事业有成。"新闻记者深入基层才能出精品"——这就是笔者从事新闻行业七年来最大的体会和总结的经验。当笔者刚进入报社工作时,工作无头绪,写出的稿件质量不高,总是得不到同事、前辈和领导的认可。单位的长辈们和领导提议说,像笔者这样的年轻人  相似文献   

14.
从2006年3月16日至7月16日.总政宣传部精心组织了一次重大宣传战役——“记蹲点看基层”采访报道活动,范围之广,规模之大,影响之深,效果之好,足可以与以往全国全军媒体大型采访活动相媲美。《火箭兵报》对这次采访报道活动高度重视.严密组织实施,先后派10名记到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连队蹲点采访,采写编发37篇稿件,其中23篇在一版加框刊发,10多篇稿件被评为当月优质稿。此次采访活动引发了我们对新闻报道贴近性的深层思考,同时也对军队媒体的宣传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借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走"是前提。南阳日报社党委采取多项措施,鼓励编辑记者走基层: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制订计划,细化方案;建立制度,专题考评;拨付专项经费,配备专门车辆;出台奖励办法,开展专项竞赛。领导带头、建章立制、编采人员全员参与,常年深入基层采访。2011年8月和2012年1月,报社主要领导带领走基层采访组,分别深入到南召县南河店镇延岭沟村和卧龙区蒲山镇杨营移民新村,采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新经验和丹江  相似文献   

16.
采编录播合一,要求播音员既会播音又懂录音技术;既能采访,又能编辑。这样做,能够引导基层播音员深入实际,钻研业务,为播音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过去,我们基层播音员很少参加采编活动,拿到稿件以后,主要凭借自己的素养和基本功,领会稿件的意图,通过想象去体会作者在稿件中表述的思想感  相似文献   

17.
困惑与问题 近几年来,《聊城日报》不断提升版面质量和报道水平,为跨越发展造势鼓劲、为人民的呼声摇旗呐喊,努力打造权威、本土、深度的党报品牌.但是,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采访体制.《聊城日报》一直是采编部室分置,采访部室只有一个记者部,共有12名记者,按照县市、行业进行了大体分工,编辑部也要求记者每个星期都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但由于改版后对稿件的需求量大、人少以及体制等方面的原因,记者过分追求稿件数量,跑会议、改材料,影响了到基层一线去深入采访,造成来自基层鲜活生动的稿件少,许多一般化、工作性的稿件充斥版面,影响了报纸质量.  相似文献   

18.
自2011年8月新闻战线启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一大批来自一线质朴"接地气"的新闻报道获得多方好评。《孝感日报》也将一批批记者、编辑派下基层,通过现场体验式采访,深入田间地头、基层一线,与百姓交朋友,记录他们的真实生活。新闻界有一句名言:活鱼总是在最基层。在走基层活动中,我深感只有沉下身去,才有可能出奇制胜,写出有份量的新闻。活动中,我收获了一些好稿件,更重要的是对新闻的内涵、对记者这个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以下,谈三点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9.
过去,我在采写稿件时,和有些通讯员一样.跟基层的干部或群众打交道,能做到一见如故,谈笑风生.可在采访自己的上级领导时往往言语拘束,不大自在.分析原因,关键是“怵头”,自觉不自觉地在自己和领导之间砌了“一堵墙”。不敢在这堵“墙”上打开一扇“门”,就很难了解他们,采访他们.因此,我注意克服“怵头”的思想负担,经常借汇报工作、送审清样、或参加有关会议的机会,主动了解领导同志的思想、性格和对新闻工作的重视程度.一回生,二回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跟公司书记、经理和总工们越来越熟,有事能敲门就进,有话见面就讲,从他们那了解报道线索和采访,都比较方便. 采访领导最要紧的是抓细节.一股通讯员都知道抓细节不客易,抓有关领导事迹的细节就更困难  相似文献   

20.
正在全国新闻战线热气腾腾展开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一次新闻文化的创新实践。深入开展好这项活动,对军内外广大新闻工作者学习理解和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从今年8月开始全国新闻战线倡导“走转改”活动以来。不论是媒体的领导,还是编辑记者,纷纷走进基层,为读者提供了大量文风漓新的新闻报道,也展现了新闻工作者深入实际的采访作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