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古诗教学不仅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诵读、思考、领会、掌握阅读古诗的方法,培养学生读古诗的能力;还要注重开拓古诗意境,使学生真正理解诗意,从而加深对诗句的理解,感受到诗的意境美、语言美。面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这一难点,结合我多年的教学实践,做了如下尝试。  相似文献   

2.
古典诗词的创作讲究“虚实结合”。在一首诗中。一般地写景为实。抒情为虚。纯粹的写景和抽象的抒情都缺少生气和韵味。所以情景交融、虚实结合便成为创造诗歌意境的重要方法。领会虚实结合,便成为品味诗词意境的一把金钥匙。唐代刘禹锡说“境生于象外”。指出艺术意境具有“象”(实)与“境”(虚)两个不同层次。欣赏者充分调动想象力.通过“象”这一直接呈现于欣赏者面前的外部形象去领会“境”这一“象”外之旨.由实入虚、由虚悟实,从而形成一个具有意中之境、飞动之趣的艺术空间。  相似文献   

3.
[习作要求]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从古至今,无数中国人都是沐浴着古典诗词的阳光雨露茁壮成长的。本次习作要求同学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首古诗,想象故事的具体细节和人物的内心活动,改写古诗,让自己走进诗歌,与古代诗人进行心灵对话,领略古代诗歌的深邃意境,培养运用祖国语言表情达意的能力。在学习古诗时,同学们感到最困难的就是把古诗改写成记叙文。许多同学不知道怎样改写,只好简单地将诗的大体意思写下来,这样做远远达不到改写古诗的要求。实际上,改写古诗并不难,只要掌握了适当的方法[金指点拨]和技巧,就很容易写出漂亮生动的文章来。…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教材,选入了三十五首古诗。给小学生讲古诗,要不要领会诗的意境?我认为,作为语言精炼、反映生活深刻的古诗来说,不通过诗的语言的吟诵、欣赏,推敲去了解诗的意境,不让诗人描绘的艺术境界再现在学生的脑海里,使学生受到思想感情和艺术的薰陶,是不会真正学懂古诗的。所谓意境,是指文艺作品中描绘生活图画所形成的艺术境界。它是情与景的融合。诗人写诗,往往是寓情于景之中。唐代诗人王之涣  相似文献   

5.
阅读和鉴赏诗歌,要分析诗歌的意境。因为诗歌不能像散文那样直说,也不能像小说、戏剧那样广阔地展开情节,具体地多方面地刻画人物与描写环境,它是用极其精炼的语言和恰当的艺术手法,创造出清新深远的意境来感染读者的。鉴赏诗歌的意境,就要进入诗歌的意境,使诗中的“此情此景”变成“我情我景”,进而产生思想感情的共鸣。怎样才能进入诗歌的意境呢?(一)从分析形象入手。诗歌中的形象和画面是诗人创造意境的手段。唐代诗人李贺的诗《苏小小墓》,由景起兴,通过丰富的联想,刻画出飘飘忽忽、若隐若现的苏小小鬼魂形象。如“幽兰露…  相似文献   

6.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智慧”,“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为此,人教社七年级《语文》上册,除在六个单元里选人大量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作品外,还特意在课本后面附了十首要求背诵的古典诗词。弄懂这些诗词意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吸收文化营养。  相似文献   

7.
诗歌是用凝炼、形象、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的语言创造出独特感人的意境,来高度集中地反映现实生活,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诗的意境,就是指诗中所描绘的具体情景、生活画面,以及蕴含在具体情景和生活画面中的思想感情和深刻哲理。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呢?  相似文献   

8.
正意境指的是创作者所处的客观环境与主观情思交融后形成的艺术境界,对古典诗词来说,创作应当是处于意境之中的,作品也必然是韵味隽永的。初中生能否学好古诗词,很大程度上要看对诗词意境的领会深度。有些学生掌握了诗的意思,还有些学生则能够领会诗意,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层次,前者停留在意象的理解层面,后者则深达意境深处。对于教师来说,意境教学稍显困难,其原因在于这项内容全在各人领悟,似乎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那么,教师怎样做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走向诗词艺术的境界呢?一、帮助学生从创作背景中找到感情基调我们都知道,成功的诗词作品都是大浪淘沙般经历时代的考验而流传下来的,与创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  相似文献   

9.
抒 情言志是诗歌的根本特点。诗歌是表现形式繁多的一种文学体裁。我国诗歌的发展,历经几千年,承袭着诗经开创的优良传统,产生过无数伟大的诗人,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这些诗感染、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之所以如此,就在于诗歌是借助于鲜明的形象表达最强烈的思想感情。而要领会诗歌的意境,需要读者具有一定的生活阅历、文化修养。一个感情贫乏、思想苍白的人恐怕难以进入诗的意境。因此,对中学生说来,诗歌教学有一定难度。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必须较熟练地掌握有关诗歌的一些基本知识,包括诗歌的特点,诗歌的分类,诗歌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体会意境     
本文就古代诗歌教学的方法问题谈了自己的认识,把“体味意境”作为重点,提出了“体味意境三步曲”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1.
陈连林 《师道》2009,(11):19-20
龚定庵在北京,对戴醇士说:"西山有时渺然隔云汉外,有时苍然堕几席前,不关风雨晴晦也!"西山的远近,离开了物理学的距离,变成了心中意境的远近。心近,则意近;心隔,则境远。  相似文献   

12.
在教学中,教师应怎样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丰富的内涵,进入其如画般的意境,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呢?我认为在古诗教学中,应指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声画结合,语言绘景,充分领略诗歌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13.
小语中的古诗多是抒情的短诗,具有鲜明的艺术形象和深远的艺术意境。所谓意境,就是作口叩所描绘的景境(包括写景和写事)和所表达的情境(作者的思想感情)。意因境而存,意借境而发。但由于诗词所表达的意境往往与作  相似文献   

14.
<正>培养学生音乐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有重视音乐兴趣的培养,才能顺利地、很好地完成音乐教学任务,才能真正使学生在音乐的海洋里尽情地感受美、体现美,享受美。日常生活与音乐息息相关,音乐能直接或间接影响人们的认识、情绪、情感活动等,因此,可说音乐是与生俱来、不可或缺的生活重要组成部分。而音乐的学习,最重要的是培养欣赏的能力,懂得如何欣赏音乐,才能进一步去演奏或去探讨音乐。音乐教育并非使每个人成为莫扎特或是贝多芬,但是要培育孩子们懂得欣赏音乐、懂得去感受美和享受生活。教学方法是丰富多样的,从音乐欣赏教学的角度来说,大致  相似文献   

15.
李沅林 《甘肃教育》2006,(1B):25-25
语文教学中,我对诗词教学情有独钟。为此,我愿将自己教学诗词的一些体会与同行交流。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中,我对诗词教学情有独钟。为此,我愿将自己教学诗词的一些体会与同行交流。一、培养兴趣,从预习开始课前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学生的兴趣往往从这里开始。我安排预习的宗旨是:从核心入手突破一点,带动全诗。如: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哪几句是写景的,写的是什么景?哪几句是抒情的,抒发的是什么情?(我确定诗的核心是:叙事、抒情、言志)2《.登高》中有两句诗经常为人们所传诵,请指出是哪两句?如何理解?(核心是:悲秋叹世、思乡之情)3《.雨霖铃》一词的主要内容是以冷落的秋景作为衬托来表达和恋人难以割舍的离情。词中有几句用了什…  相似文献   

17.
诗歌的特点是以意境这一种特殊形式来反映自然景观、社会生活和表达感情的。因此,诗歌教学要启发形象思维,使学生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意境。第七册《瀑布》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从声、色、形三个不同的侧面传神地描绘了瀑布美丽壮观,自然地流露诗人对祖国河山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教学中,我启发学生运用形象思维,想象诗人所描绘的瀑布的壮丽景色,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诗的意境,提高了教学效果。一、启发记忆,引导学生通过形象来理解诗题。理解诗的题目时,我这样启发学生:“请你回忆一下,在哪里见过怎样的瀑布?”有的学生回…  相似文献   

18.
【设计思想】 朱自清的《绿》是苏教版九上第六单元的第一篇散文,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具备了有关散文这一文学体裁的知识。本文旨在引导学生感受文章富有韵味的意境美,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领略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强烈感情。  相似文献   

19.
王维在盛唐诗坛上开宗立派,主要缘于其山水诗在情景关系上对前代的超越。他的笔锋,将山水诗境推向“情景相谐、理意俱融”的和谐境界。他对自然形神兼备的艺术表现,形成了一种玲珑淡泊的清雅诗境。此种境界也是诗人所追求的理想人生境界的一种外化,是其寻找生活本真、向往天人合一境界的诗意表达。  相似文献   

20.
针对小学生兴趣上的特点,在古诗教学中就应让学生体会诗的意境的美,让学生的情感和诗的意境融为一体。部编小学教材中的古诗,大多是绝句,诗人用短短的四句话,勾勒出一幅幅色彩明艳,优美动人的画面,抒发了作者的真挚感情。教学诗歌,要把学生带进这个意境,使学生读着诗句如临其境,如见其景,如闻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