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曾经有一位女诗人,因感动于2010年玉树4·14地震中玉树州民族中学师生的英勇表现,专门写了一首歌叫《大爱如山》,并为该校的尼玛创作了抒情诗《康巴汉子》.诗文所讴歌的尼玛,正是玉树州民族中学校长,—个魁梧壮硕的康巴汉子.在玉树地震中,他带着大家及时转移学生,有效组织学校的各项救援工作,赢得了“英雄校长”的美誉.  相似文献   

2.
时讯快递     
《陕西教育》2010,(4):4-4
玉树震区重闻读书声4月18日,70多名孩子在地震四天后重新走进了课堂.玉树州孤儿学校成为了地震灾区第一所复课的学校,刚完成帐篷搭建的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第一民族中学3个年级的学生也开始复课。  相似文献   

3.
在青海玉树地震中,玉树县第一民族中学创造了一个奇迹——这所拥有830多名学生的学校,在这场7.1级的大地震中全体师生无一人伤亡。这在满目疮痍的震后玉树,堪称“最牛学校”。  相似文献   

4.
对玉树州教育发展的思考赵瑞麟我省民族教育是全省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省教育工作的难点。地处青南的玉树藏族自治州,是我省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地区。要改变玉树落后面貌,就要把教育作为立州之本,真正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一、必须把教育放到振兴玉树经...  相似文献   

5.
5月29日,首期青海省玉树州地震灾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心理康复教育国家级培训班开班仪式在青海师范大学隆重举行。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副司长宋永刚、省教育厅副厅长高海宾以及来自玉树州的100名中小学(幼儿园)骨干教师出席了开班仪式。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分析研究甘孜州地震带与发生的典型地震案例,对比玉树、汶川地震救援经验、教训,采用文献研究与专家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地震救援出现的突出问题,研究地震灾害发生时的救援建议与对策,并结合玉树、汶川抗震救灾的启示,提出了切合甘孜州实际的地震救援对策。  相似文献   

7.
根据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以及玉树藏族自治州政府的统一安排,我省转移省内外异地就读的玉树灾区学生将于2012年分两个阶段入住新校园。一是今年3月,转移省内外异地就读的3242名初中学生在结束2011年秋季学期学习任务后,全部在玉树州复课(玉树州民族中学除外),不再转移异地就读;二是转移四川的1625名初高中学生,转移辽宁的672名、宁夏的295名高中生,  相似文献   

8.
教育是国家文化的重要范畴,是一个国家文明的基本标志,教育是促进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民族振兴的选择条件。由于玉树教育事业起步较晚,与发达地区相比,玉树的民族教育仍处于落后状态,要提高玉树全民族的整体素质,发展科学技术,尽快摆脱贫困的现状,必须了解民族教育的紧迫感和重要性,大力发展民族教育,认真落实民族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本文着重阐述了玉树民族教育发展的概况,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国家教育方针与本地实际的关系问题,汉语教学与民族语言教学的关系问题,民族教育与民族宗教的关系问题以及玉树民族教育及其存在的弊端,玉树教育亟待解决和重视的诸多方面的问题。这些关系问题是玉树州民族教育发展中必然遇到和不可避免的,充分认识和正确对待、处理好上述关系,是今后玉树各级政府、执教者所要全心面对的。正确处理和利用好这些关系,才能使玉树州的民族教育工作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时机,逐步走上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轨道。以上问题事关玉树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进程,事关玉树教育改革创新、自我完善和发展,事关玉树教育事业队伍素质的提高和全民族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摆脱和扭转玉树地区文化教育落后的局面。  相似文献   

9.
玉树不倒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区玉树县发生里氏7.1级大地震,造成2000多人死亡,12000多人受伤。地震中多所学校损毁,师生被埋。其中,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区民族综合职业技术学校受灾严重,有50多名师生遇难。地震发生后,  相似文献   

10.
在美丽富饶的青藏高原上的玉树州大草原,有一朵经过风吹雨打的小红花。这朵小花,就是青海省玉树州民族红旗小学五(1)班的中队长马玉花。 1998年秋,红旗小学开学的第一天,一个扎着马尾辫、有些腼腆的小女孩走进了一年级(1)班的教室。她很普通,甚至比起周围的同学来,她的衣着还显得有些“土”气。那  相似文献   

11.
《青海教育》2011,(12):17-17
10月17日,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高云龙带领省发改、教育、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负责同志前往玉树州民族中学都江堰校区看望慰问转移师生。  相似文献   

12.
提起索南巴吉的名字,青海省玉树州人没有不知晓的,她的事迹虽不惊天动地,亦无可歌可泣,但平凡中孕育着伟大,细微处显现着精神。她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编织的一个个平凡的故事在玉树州民族红旗小学里广为传颂,人们在竖起大拇指啧啧称赞的同时,也禁不住感慨深思……  相似文献   

13.
吉格勒     
《职业技术教育》2002,(24):77-78
1981年,吉格勒以优异的成绩从青海民院藏文专业研究生班毕业后,婉言谢绝了民院要他留校、省民族出版社要他当编辑的盛情,毅然回到玉树州民族师范学校任教。……  相似文献   

14.
玉树州民族红旗学校,是州直唯一的重点小学。前些年,由于学生来源、教师队伍结构以及学校领导易人频繁等原因,学校内部管理制度不甚健全,教师积极性不高,学校教学质量一直停滞不前。近年来,新的学校领导班子乘着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强劲东风,勇于开拓进取,不断深化学校内部改革,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不断提高。一、推行“三制”,强化学校管理  首先,学校确定“完善制度、强化管理、深化改革、提高质量”的办学指导思想,在制定《常规教学暂行规定》、《学籍管理制度》,试行《教师系列量化考核办法》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推行校…  相似文献   

15.
2010年4月21日是全国哀悼日。自汶川地震以来,共和国的旗帜再次为平民而降。“玉树不哭”“我们都是玉树人”……一时间这些似曾相识的口号,再次回响在华夏大地。一场驰援玉树的行动火速展开,武警、解放军战士以及一些自发的救援人员第一时间赶到灾区。玉树大地震后,《情系玉树大爱无疆》吹响了爱心的号角,为玉树募得了21.75亿的捐款,这些数字的背后,有着怎样鲜为人知的故事,是什么样的力量让国人完成了这样的善举?  相似文献   

16.
王超 《湖北教育》2010,(5):56-57
继2008年汶川地震后,青海省玉树州玉树县发生的7.1级地震再次震痛人们的神经。在灾害面前,中小学生如何自救,学校日常的防灾减灾教育如何落到实处?相关专家呼吁。灾害教育应早日进入课堂。  相似文献   

17.
关于灾难性新闻的报道,越来越透明、及时,汶川地震报道可以说是我国新闻报道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而玉树地震报道则是媒体在灾难报道上的又一个突破。本文选取《人民日报》在玉树地震报道中的评论为研究对象,运用个案研究法进行分析得出:新闻评论在灾难性事件发生后可以起到引导社会舆论、开展社会宣传的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王英桂 《青海教育》2010,(11):15-17
第一次与肖玉平接触,是因为一次电话采访。电话的那头,他的声音清晰而干脆,在向记者讲解了玉树地震灾区学生参加中考的相关情况后,他自我介绍说:“我叫肖玉平,姓是‘小月’肖,名是‘玉树平安’这句话中的两个字,整个名字的意思就是希望玉树能够平平安安。可没想到我的家乡玉树并没有真正平安,她遭遇了(7.1级地震)这么大的灾难。”这句话给了记者很深的印象。  相似文献   

19.
玉树地震是破坏性极强、波及范围较大的一次地震,给玉树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而目前抗震救灾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其重点转向了灾后恢复重建和社会经济发展。本文结合玉树地区的具体情况,尝试提出了玉树灾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0.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是全国第二大“藏区”,总人口90余万,辖糜定、泸定、丹巴等18个县。各级各类在校学生17万余人,教职员工1万余人。由于历史、地理等原因,甘孜州教育总体水平仍然十分落后,发展极不平衡,是全省教育落后地区之一。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为了破解民族地区教育发展难题,2001年,四川省实施了“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11年来,甘孜州通过集中办教育、教育信息化建设等举措,使昔日贫穷落后的民族教育驶入跨越发展的“快车道“。而在实践甘孜藏族自治州民族教育跨越发展的过程中,有一名对甘孜州父老乡亲满鲁感恩和热诚的康巴汉子,用他特有的实千精神、富有创新的教育理念,为甘孜州全域康巴儿女的教育负重前行,在他的努力之下,甘孜州藏区的孩子们正朝着“从能读书到读好书”的目标快速靠近,他就是本文的主人翁——四川省藏族自治州教育局局长嘎绒拥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