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温总理指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就没有道德,就没有一切。"爱是教育的灵魂,爱是学生成长的动力。中国自古就有"亲师信道"之说。要想让学生亲师,教师就必须付出爱。教师爱学生,就要俯下身躯,用心体会学生的成长,细心品读每一个学生的内心世界。用爱去温暖每个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智慧,哺育学生成长。  相似文献   

2.
教育,就是从爱出发的,没有爱,教育的阳光就无法射进学生的心灵。可见,教师热爱学生是教育的需要,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对正在健康成长的学生来说,教师的爱是一种神奇而伟大的力量。有了老师这种爱的力量,就能强烈地影响着学生,促使学生从内心深处诚心诚意地接受教师的教诲。许多实践证明:教育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热爱学生。但教师对学生的爱,掺不得半点私心杂念,要爱得纯洁无私,没有界限,没有等级,一视同仁,要爱每一个学生。  相似文献   

3.
正多年来,我一直坚信:德,是教师的灵魂;才,是教师的根本;爱,是教育的实质。没有教师沉稳而成熟的人格影响、满腹经纶的才华导向、爱满胸襟的宽容与度量,就没有教育的朝晖夕露,没有教育的春华秋实。1.爱生如子,把关怀倾注给下一代。爱是教育的前提,是和学生进行心灵沟通的渠道,是照亮学生心灵的火焰。我始终把对学生的爱视为自己的天职,我对学生倾注了满腔热情,真诚  相似文献   

4.
“爱学生”是教师人格的灵魂。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去爱每一位学生,尤其是“问题学生”呢!我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实践认为,爱要平等,才能“打到心灵深处”;爱要真挚.才能抚平受伤的心灵;  相似文献   

5.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人类特有的社会情感,它如温柔的春雨,滋润着萌生的新芽;它如和煦的春风,慰藉着企盼的心灵。那么,教师的爱如何通过品德课教学走进学生心灵,使学生受到爱的  相似文献   

6.
爱是教育的永恒主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养料,是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力量。教师只有对学生付出真诚的爱,才能唤醒、激励和鼓舞学生,才能使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7.
爱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是教育的关键,也是教育的基本要求。爱需要教育,教育也需要爱。教师应该用心了解学生,用爱倾听学生,用信任温暖学生,用人格打动学生,让学生在爱的环境中为未来努力。  相似文献   

8.
李叶青 《学周刊C版》2010,(3):131-131
爱是教育的润滑剂,是教育好学生的基础,是教育艺术的灵魂。什么是爱?爱就是理解、尊重、信赖、鼓励、期待。没有爱,就谈不上教育。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教师的天职,甚至是教师最主要的品质。俗话说:“十年育树,百年育人。”  相似文献   

9.
苗承秀 《甘肃教育》2014,(17):24-24
正所谓"传道之人,必须闻道在先","塑造他人灵魂的人,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灵魂。"说的就是教师唯有用自己高尚的灵魂才能塑造学生高尚的灵魂,这是心灵与心灵的共鸣,是爱与被爱的回应。唯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一、要有严而有度的民主之心在现实的教育中,有的教师将成绩好的学生视为"掌上明珠",对成绩差的学生则另眼相看,如此种种缺乏公正的爱,在滋润了少数学生的同时,却伤害了更多的心灵。"爱"要一视同仁,学生没有贫富贵贱  相似文献   

10.
苏联著名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爱不仅要说在嘴上,更要身体力行地融入到全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师爱的伟大。”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导者和组织者,面对有思想、有行为的活生生的人——学生,我认为用爱心沟通学生的心灵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苏彩芬 《考试周刊》2011,(57):219-220
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不变的基调:爱是不同民族、不同时代、不同年龄的人们共同向往的完全一样的心灵沐浴。法国教育家卢梭曾说:“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会充分自由地发展,只有真心实意地去爱学生,才能够精雕细刻地去雕琢他们的灵魂。”没有教师对学生的爱就没有教育。哪怕天底下所有的人都看不起你的学生。教师也要眼含热泪地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袒露自己的胸怀,用宽容、认同、信任去激励每一个学生,用最真挚的爱去开启他们的心灵之门。  相似文献   

12.
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把教师热爱学生作为"教育的奥秘",他的座右铭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教育不能没有爱,就像池塘不能没有水一样,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其实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渴望被关注、被爱、被认可和赏识的需求,只是顽劣孩子的这个角落更为隐蔽。当我们用  相似文献   

13.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人类特有的社会情感,它如温柔的春雨,滋润着萌生的新芽;它如和煦的春风,慰藉着企盼的心灵。那么,教师的爱如何通过品德课教学走进学生心灵,使学生受到爱的感应,产生爱的动力,从而使心灵得到洗礼呢?  相似文献   

14.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人类特有的社会情感。它如温柔的春雨,滋润着萌生的新芽;它如和煦的春风,慰藉着企盼的心灵。那么,教师的爱通过怎样的传导途径,才能走进学生心灵,使学生受到“爱”的“感应”,产生爱的动力呢?  相似文献   

15.
当教师必不可少的、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爱学生。一位教师曾说过:"如果没有爱,教育在开始的时候,就已经结束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爱的情感犹如师生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又如涓涓细流,融入学生的心田。它象一场春雨,滋润干枯的荒漠,萌发一片绿洲。在我的教  相似文献   

16.
尹云 《吉林教育》2009,(6):90-90
1.用“爱心”打开心灵。爱胜过一切语言,涵括一切行为。它是教师自觉的人格修养,是教师职业崇高与神圣的核心。教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爱是教育的前提,爱是丰富的,神奇的,独特的,爱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有句名言:“用爱来交换爱”。爱能够转变一个学生的灵魂,促进学生的成长、发展,教师离开了爱,一切教育就无从谈起,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会激起学生对教师的亲切感、信任感,从而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心灵距离,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爱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爱的教育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吴晓嫣 《教师》2012,(16):10-10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毕生追求的教育真谛,爱的教育是儿童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爱学生”是教师人格的灵魂,也是师德的核心。那么作为一名幼儿老师,如何以“爱满天下”的精神,去爱每一位幼儿,尤其是调皮捣蛋的孩子呢?笔者认为,一是以平等的爱,走进孩子的心灵;二是以赏识的爱,抚平受伤的心灵;三是以无私的爱,温暖孩子的心灵。  相似文献   

19.
师爱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1用爱去关注中等生,促进其成长爱,是我们教师心中永恒的主题,师爱无异于母爱,是世界上最动人的语言,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把全部心灵和才智献给孩子的爱,这种爱是深沉的,它蕴涵在我们为学生所做的一切事情中,使学生无时无刻不感受着这种爱的真诚。学生们只有感受到老师的爱,才会有学习的动力,才会在生活中,在学习上一  相似文献   

20.
钱红艳 《教师》2012,(36):18-18
著名儿童教育家孙进修说:“教师要热爱学生,应把学生看成是自己的儿女手足,对他们的关心、热爱和责任感还应超过自己的儿女手足。有了这种感情,才能把一个个学生培养好。”可见,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笔者从言语之爱,架设沟通的桥梁;关切之爱、维护自尊的良方;赏识之爱,照亮心灵的阳光等方面诠释了爱对幼儿教育的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