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极为重要。对于智力低下、不能很好接受家长或教师教育、生活能力和辨别是非能力差的智障儿童来说,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他们今后适应社会生活、立足社会显得更为重要。我所带的班级共有18名学生,其中2个孩子是自闭症,  相似文献   

2.
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智障儿童的成长极为重要,为提升智障儿童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通过以学校一日生活为主线,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班会晨会为载体,家校紧密配合等教学策略,促进智障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名特教战线上的教师,对于自己的学生没有过高的要求,只希望他们能在社会上生存,能在社会上生活。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正常儿童来说重要,而对于智障儿童来说尤为重要。培养一个正常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不容易,而对于培养一个智障儿童的良好的行为习惯那更是难上加难。  相似文献   

4.
没有好的道德教育,弱智学生良好的品行难以养成,个性难以发展,人格难以健全,自身各方面素质难以提高,将来走入社会、适应社会也会更加困难。因此,为了智障儿童更好地生存与发展,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做好智障儿童的德育教育工作。家庭是智障儿童的第一个学校,是智障儿童生活的第一环境,父母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确的教育观念,“净化”自己的言行,为孩子做表率,将对智障儿童良好的道德行为养成起极为重要的作用。智障儿童的道德教育要“幼儿化”,父母要从孩子的心理年龄、思想特点出发,以幼儿化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对他们进行具体、形象、直观的引导…  相似文献   

5.
沈贤芸 《考试周刊》2012,(19):189-190
3-6岁的儿童正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一切的行为习惯养成都要靠学习。这个时期,既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又是沾染不良行为习惯的危险阶段,如果不适时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就会错失良机,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然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于孩子需要的东西,家长不需要花很大的努力就可以办到,所以只要孩子需要,家长就会尽量满足.  相似文献   

6.
智障儿童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自理方面的困难。要让智障儿童融入现代社会,掌握生活和生存所必须的技能和能力,就要做到智障教学生活化,然而智障儿童对任何事物都没有极高的兴趣,即使有兴趣持续时间也非常短暂,要想教会他们任何一项技能,首先要想办法让其对所教的内容感兴趣,因此智障教学不仅要生活化而且要娱乐化,使他们在娱乐中学到本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各种技能和能力,使他们的智力水平得以提高。使智障儿童具有生活自理能力或半生活自理能力,为他们走向社会,参与生活,尽可能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幼儿时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人一生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幼儿,其德商和情商都很高.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理论,重在让幼儿在生活中获得知识、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在不同的生活中体验不同的教育方式.为了使幼儿身心得到良好的发展,我们必须以身作则,注重细节教育对幼儿的影响,了解细节教育在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问题上所起的作用.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引导幼儿、帮助幼儿,使他们在生活中学习、成长.  相似文献   

8.
正在当前社会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人们更多的关注孩子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孩子的良好习惯的培养却往往不被重视。习惯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和个人成长的道路。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单靠幼儿园教育是不行的,只有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关注,才能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幼儿早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遵循以下三个原则。1.生活化原则及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养成途径。幼儿的一切行为活动离不开日常生活,要充分利用园内活动环境和园外特定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选择与幼儿生活紧  相似文献   

9.
张晶 《黑河教育》2012,(7):58-58
在日常生活中,有的孩子举止文雅,落落大方;有的孩子作业认真,一丝不苟;有的孩子言行粗俗,庸庸碌碌;有的孩子学习松懈,马虎粗心。孩子的这些表现都同他们的日常行为习惯的好坏密切相关。小学阶段是儿童形成各种习惯的关键期,教师的引导和监督,对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们必须把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教育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独立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养成,是为了缩小智障儿童与正常儿童的差别,使其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自立于社会。所以,培养智障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刘玉容 《学苑教育》2019,(10):17-17,19
智障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世界各地都是不能忽视的存在,他们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原因表现的言语不清、行为怪异等特征与普通人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但是作为社会的一员,没有经过良好教育的智障儿童,他的不良行为会给自己制造麻烦,甚至会给社会带来危害,本文就如何培养智障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智障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往往不是自发的,必须通过强有力的、有计划的示范作用和艰苦细致的教育。怎样培养智障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呢?本文结合实例从文明礼仪、劳动卫生和遵守纪律三个方面分析如何培养智障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3.
幼儿阶段是一个人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其身心健康、知识获得、能力发展、品德培养、个性形成都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对丹东市5—6岁在园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情况的抽样调查发现,幼儿在生活卫生习惯、礼仪习惯及学习习惯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需要家园合作教育训练,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相似文献   

14.
2.规范的行为训练可给予宝宝均衡的营养心理学大师佛洛伊德曾指出:"我们许多基本的适应习惯,都是在儿童时期养成的。"任何一个孩子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良好的心理和行为习惯,而良好的心理和行为习惯必须要从小时候开始进行训练。父母是训练师,通过训练,给予孩子的不仅是正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孩子的学习,劳动等各方面去阐述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指出:家庭、社会、学校对孩子习惯形成的影响。强调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久的过程,值得共同关注。拥有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构建人生成败的必要重要条件,它象高楼大厦的坚实基础,只有一个坚如盤石的基础,才能使我们的孩子成长为栋梁之材。而小学阶段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必须从生活中的小事着手,给予正确的引导,这也是成为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所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一个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是在漫长的学习和生活中逐渐养成的,小学生所处的家庭、社会、学校等环境,对其影响极大。怎样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一辈子受用不尽,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我,有必要谈谈自己的拙见。  相似文献   

16.
每个人都要经历幼儿阶段,幼儿阶段是人生的初级阶段,很多习惯和行为的养成都将在这个阶段完成。因此,重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非常关键的。孩子的天性就是玩,他们的行为习惯贯穿于整个生活和学习中,不管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应该从实际入手,掌握幼儿的习性,为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铺垫坚实的基础,本文主要分析和探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策略。  相似文献   

17.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但是寄宿制学校的学生,只有周末才可以回家与父母团聚,甚至有很多小学生是留守儿童,半年或者更长的时间才能与父母见一面,对于这些小学生来说,他们的父母会觉得自己亏欠了孩子,因此养成了小学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好吃懒做,不懂礼貌等的不良行为习惯,对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极其不利的。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寄宿制学校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在教学的过程中,多与小学生交流,从而帮助小学生渡过心理适应期,促使他们形成健全的品格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8.
为智障儿童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智障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要为智障儿童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首先要充分了解智障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新生入学时我们对每个学生进行医学检查、智力测定、教育评估及行为鉴定,对他们的病史、家族史、个人爱好、行为习惯、思想品德等做到心中有数。这些学生人学不久,一些不良的思想、行为习惯逐渐有所暴露,  相似文献   

19.
孩子从小养成学习、生活、待人等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就会助就其成就一番事业。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首先就需要父母从点点滴滴的行为中及早引导、敦促,帮助他们逐步地养成。  相似文献   

20.
<正>生活自理,是指自我服务、自己照顾,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培智儿童生活自理能力都很差,都具有很强的依赖性。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去做!儿童习惯养得不好,终身受其累。"而对于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来说则更是如此。所以,针对智障儿童的特点和生活自理现状,提高智障儿童的生活自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