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英国在出版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高度重视法律制度建设,构建了相对完备的数字出版法律体系。其中,在数字出版行业准入、政府监管和行业自律、数字出版内容管理以及数字版权保护等方面具有自身的特点,并呈现出逐渐强化对版权人权利保护的同时强调其版权保护责任,更加明确网络服务提供商的责任,强化技术保护措施,合理兼顾公众利益,注重公众权利保护等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韩国数字出版法律制度具有扶持数字内容产业发展、法律手段与行政手段双管齐下、政府官办协会发挥重要职能、加强内容保护等特点,并呈现出加强对著作权人的保护、兼顾公众利益、适当维护在线服务商的利益、强化政府部门的权力以及明确电子定价制等趋势。  相似文献   

3.
德国数字出版法律制度在立法、司法、执法、版权保护、未成人保护和数字内容管理等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的特点。未来,德国数字出版法律将呈现出继续侧重保护传统出版商利益,适当放松图书馆合理使用权,适当限制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权利等趋势。  相似文献   

4.
数字出版是现今出版业发展的潮流,是出版业最具潜力的发展方向,美国数字出版的发展在世界出版范围内独占鳌头。根据美国出版商协会的统计,2011年2月,美国电子书的销售额达到9030万美元,同比增长202%,已超过纸质书籍8120万美元的销售额[1],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分析我国数字出版法律制度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我国数字出版法律制度存在的数字版权制度不健全、法规可操作性不强、缺乏统一的数字化标准以及数字出版准入许可、权利管理信息、长期保存制度缺失等问题。提出了要完善数字版权法律制度,明确有关法律条文,加快数字化标准建设,健全法律体系,加强国际合作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李光霞 《出版广角》2015,(13):44-45
数字出版是融合并超越了传统出版而发展起来的新兴出版产业.随着越来越多市场主体的参与,数字出版领域的法律制度亟待完善.对此,本文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如完善数字版权转让制度,促进数字出版发展;完善数字版权许可制度,实现数字出版各方利益平衡;完善数字出版基本法律制度,实现技术发展与版权保护等.  相似文献   

7.
日本的出版研究及出版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日本有两个研究媒介和大众传播问题的学会,其一是日本传播学会,其二是日本出版学会。其中,日本传播学会原名为日本新闻学会。该会成立于1951年,前年迎来了创立五十周年纪念日。虽然名曰新闻学会,但是除了报纸之外,也从事着有关广播和广告等方面的研究。因此,1991年正式更名,使学会全面研究大众传播问题的意图更加鲜明化,进而该学会进行以出版为内容的研究活动也成为了可能。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出版业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新竞合格局,在传统出版业与数字出版相关的新的业态环境中,传统出版业与数字出版之间,通过自组织等方式形成的协同关系推动了出版业的向前发展.本文利用自然科学的协同论原理初步论证了传统出版业与数字出版业的关系和协同模式,以期促进横断科学方法论研究出版传播和社会管理的学术工作.  相似文献   

9.
日本的数字及动漫出版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7月12日至17日,由出版发行研究杂志社组织的中日联合出版日文版"中国出版研究专号"暨日本数字出版状况考察团,先后与日本出版新闻社进行了卓有成效的业务谈判,对日本昭和图书株式会社、纪伊国屋、讲谈社、东贩等多家知名出版发行单位进行了实地走访,对日本出版业在数字出版、动漫出版领域的发展现状、特点及未来走向,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获得了最新数据材料.本文系调查报告的一部分,本刊在此摘录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杨驰原 《传媒》2005,(7):4-8
2005年7月8日,首届数字出版博览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标志着我国数字出版直会大幕开启。国家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的领导、科研机构、出版单位、数字出版相关企业、国外知名数字出版厂商的代表共聚蛊会,在“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会议主题下,展示国内外数字出版先进技术和成果,研讨中国数字出版发展的问题与出路。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很多产业的发展,都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而在电脑技术和网络的发展与应用方面,我们抓住了发展机遇、几乎与发达国家同步。枝术的进步和网络的广泛应用,铺就了一条数字出版的高速路,而我国数字出版业却始终在高速路外的辅路上行走。如何认识产业发展的现状,破解产业发展的难题,使产业得以健康快速发展,是我国数字出版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本届博览会主旨所在。我们认为,本届盛会是我国数字出版业驶入高速路前的盘整,对我国数字出版业的发展,将产生巨大推动作用,将引领我国数字出版业驰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相似文献   

11.
Legal scholarship's main mode of formal communication, the law journal article, is mostly stuck in the print publishing model. By adopting some tools and practices made possible by digital communications, legal scholarship can become more accessible, flexible, and interdisciplinary. Instructive examples can be found in the 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edicine (STEM) journals. These practices are publishing in HTML and e-book formats and adopting persistent identifiers for scholarly works.  相似文献   

12.
数字技术的蓬勃兴起和迅速应用,正在给传统出版业带来深刻变化。面对数字技术时代图书出版观念的更新、行业存在形态的蜕变、出版单位生存和发展模式的变革,如不跟上技术变革带来的产业发展潮流,都将被边缘化,乃至被淘汰和抛弃。在此背景下,积极思考和应对数字化转型及未来出版业发展的趋势,是目前传统出版业亟待破解的难题,更是当代出版人必须直面的重大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3.
马军  赵静 《出版科学》2012,20(3):51-55
重点从宏观、微观、管理模式、信息技术及供应链共五个层面分析我国出版物流行业的基本现状;结合供应链管理的原理,亦从五个方面提出并研讨当前出版业规模化、数字化及市场化背景下我国出版物流行业转型与发展的几个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14.
中国图书馆法治建设:现状与问题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李国新 《图书馆建设》2007,(6):10-14,18
阐述了近年来我国图书馆法治建设理论与实践的现状、问题与进展。主要问题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图书馆法》的制定、图书馆员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和《公共图书馆建设用地指标》的编制、《政府信息公共条例》与图书馆、图书馆行业自律规范建设。  相似文献   

15.
Reading with a digital device is bringing a great change in South Korea, owing to the evolution of devices and LTE network service environments. Such technological changes continue to transform the reading environment around the world. Consequently, publishers and content providers are open to new segments of the markets with opportunities. The future publication fields such as planning and design of digital content in the mobile environment are great examples. Finally, preparing for mobile reading environment is a very important step to adopt new waves of changes coming to the digital content market.  相似文献   

16.
美国现有的版权法律条文不能有效地应对数字出版商们的忧虑.尽管数字作品可以享受和印刷作品同等的版权保护,我们似乎仍然需要新的法律条文和理论来应对数字作品和技术的特殊性质.在面对与数字侵权有关的问题上,美国通过立法、改进美国版权署的职能以及签订国际条约或协定,缓慢开始颁布一些关于数字侵权的条文.数字侵权虽然在庭审中得以应对,但法庭运用的是传统版权概念中的"合理使用"来分析数字侵权.目前,人们只能通过诉讼的方式迫使美国法庭建立一套能充分解决电子侵权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新形势对档案文献编纂工作提出了数字化转型的新要求,探讨了数字出版语境中档案文献编纂出版工作在编校出版技术、业务流程、出版物形态和发行模式等方面发生的新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