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中日惯用语和成语中身体词汇比喻的对比分析,发现客观世界的自然属性以及中日文化源远流长的交流,决定了中日惯用语和成语中身体词汇的比喻有部分相似之处;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文化的变迁,尤其是生活风貌、文化习俗、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等影响,使中日两国身体词汇的比喻又有着众多相异的特征。可以说语言现象背后存在着文化的制约。  相似文献   

2.
动物是人类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英汉两种语言中,不同种类的动物被赋予了各具特色的文化内涵,因此构成了富有特色的动物词汇隐含含义。由于各民族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地理环境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异同,英汉动物词汇的隐含含义中出现了相同、不同与空缺的现象。因此研究英汉动物词汇的隐含含义将有助于丰富人们对英汉两种语言文化的了解,促进两种语言人们之间的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3.
动物是人类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英汉两种语言中,不同种类的动物被赋予了各具特色的文化内涵,因此构成了富有特色的动物词汇隐含含义。由于各民族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地理环境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异同,英汉动物词汇的隐含含义中出现了相同、不同与空缺的现象。因此研究英汉动物词汇的隐含含义将有助于丰富人们对英汉两种语言文化的了解,促进两种语言人们之间的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4.
作为词汇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动物词汇,在语言中承载着丰富的象征意义。由于不同的生活环境、历史文化、风俗习惯、思维方式等原因,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动物词汇呈现出相同、相似抑或是相反的象征意义。了解英汉两种语言中动物词汇象征意义的异同,可以加深对西方文化的了解,从而减少中西文化交流中由此而引起的冲突和误解。  相似文献   

5.
惯用语是一种很有特色的语言形式,在各民族语言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语言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中韩惯用语在结构形式、表意特点、来源等方面,既有共同之处,又有不同的地方.在学习过程中,如何区别它们的异同,是一个难点.本文旨在通过中韩两国惯用语的对比研究,找出它们各自的特点及其体现的两国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异同,以加深人们对中韩惯用语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中日两国文化背景相似又相同.中日语言文化既有异也有同.同异中包括词汇和句型.词汇中分别有传统文化词汇和惯用语.除此之外还有语感对于翻译也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词语是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英汉两种语言有着极其丰富的带有文化内涵的动物词汇,但由于两大民族不同的历史、传统、习俗,以及不同的思维方式等,经过历史积淀而成的这些动物词汇,在文化内涵上虽有相同或相似之处,仍存在很多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遇到有关动物词汇时,就需要我们了解相应的文化内涵并采取适当的翻译技巧来处理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英、俄两种语言中由人体部位及器官词汇构成的惯用语很多,本文通过对头、脸、眼睛、鼻子、嘴、牙齿、舌头和耳朵等人体部位和器官词汇所构成的惯用语进行分析,发现不同民族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异同交织,从而使语言打上了民族文化的烙印.  相似文献   

9.
杨妍  彭雪华 《英语辅导》2014,(1):157-159,177
隐喻是语言现象,更是认知现象,它与人的思维方式和认知发展密切相关。人类拥有几乎相同的身体经验,导致人们的世界隐喻观也是相似的,因此英汉这两种不同的语言中的"心"的隐喻表达就存在相同点。但是,由于不同的文化孕育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价值观导引不同的认知思维,所以英汉"心"的隐喻表达又存诸多相异。本文依据隐喻认知理论,结合英汉语料,对英汉语言中的词汇"心"的隐喻表达进行认知剖析,以揭示语言背后的认知机理。  相似文献   

10.
汉英两种语言作为不同文化的载体,反映了各自在语言系统、生活方式、社会历史背景、思维方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由于这种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导致了汉英词汇空缺现象的产生,研究汉英词汇空缺现象产生的原因,了解文化差异对形成两种语言词汇空缺的重要影响,有助于两种语言文化背景的人们更好地沟通与交流。  相似文献   

11.
语言模式的生成必然受到思维模式的控制和支配,语言行为和语言形式重现着人类历史的社会文化图像。从不同民族的习用语中,可以窥探其独特的造词心理和文化传统。为汉语惯用语探源,不是为了个体考证惯用语的来龙去脉,而是从整体上把握惯用语生成的心理机制和文化背景,从而从根本上解释汉语词汇系统中为什么会产生大量为汉族人所喜闻乐说的惯用语。  相似文献   

12.
隐喻不仅是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人类生存和认知的基本方式之一,它植根于语言、思维和文化中。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中隐喻概念运用的分析比较,我们发现隐喻作为人类基本的认知活动具有其普遍性和共性。但是隐喻的主要表现形式还是语言,英汉两种语言作为不同文化的载体,反映了人们不同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不同的文化模式。由于两种思维和文化模式的不同,在隐喻的生成和理解上都存在着不可忽视的一些差异。在此,我们将对由于生活环境、生活经验、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不同所导致的英汉两种语言中隐喻的生成和理解上存在的这些差异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动物词汇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非常活跃,人们经常用动物来描述人或物的某种品质、性格。由于认知的普遍性和共性,动物词汇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有许多相同的文化内涵;但由于地区差异,思维不同和文化特性导致英汉两种语言的动物词汇所折射出来的信息还是有差别的。  相似文献   

14.
隐喻既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其根植于人类的语言、思维和文化中。因为人类的认知活动依赖于身体结构和物质经验,即使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由于人们的身体结构和物质经验是相同的,所以存在着人类共同的普遍性的隐喻概念,因此汉英这两种语言在爱情隐喻方面有相似性。同时汉英两个民族由于地理环境、文化渊源、生活习俗的不同,使汉英这两种语言在爱情隐喻方面又有明显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5.
英汉动物词汇文化内涵异同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在不同语言和不同文化背景下,每个词除了具有字面意义外,还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由于受风俗、历史、思维方式、宗教信仰等诸方面文化因素的影响,汉英两种语言赋予许多动物词汇以各自特定的文化内涵,分别反映了各自文化发展的差异.从文化语言学和对比语言学的角度来分析对比中英两种语言中动物词的文化内涵之异同会有助于语言学习.本文结合实例从同一动物词汇代表相同的意义,同一动物词汇代表不同的意义,不同的动物词汇代表相同的意义,英汉特有的动物词涵义这四个方面来讨论英汉动物词汇涵义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对动物词汇文化意义的揭示和研究,不仅可以避免交际中的语用失误,而且对于不同文化的比较与导入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通过比较,人们可以更清楚地感受到英汉文化在动物词语上留下的历史文化差异,从而帮助人们顺利、恰当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6.
世界是五颜六色的,语言是丰富多彩的。不同的民族,由于各自的生活环境、历史传统、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心理气质等的不同,也产生了各自独特的联想和比喻。在不同的民族语言中,一些字面意义完全相同的词汇,可能会引起相同、部分相同或不同的联想;而一些字面意义完全不相同的词汇也可能引起相同的联想。在跨文化交际中,英汉两种语言体系所承载的文化特征表现为完全对应、不完全对应、不对应等。这个特点在颜色的表达上,可见一斑。我们来比较一下两种语言在颜色表达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17.
社会习惯语和惯用语是现代汉语词汇中的两种重要的语言现象。二者名称听起来相近,实则在范围、格式、用法上大相径庭。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它们的存在都大大地丰富了现代汉语词汇的宝库。  相似文献   

18.
“语言词汇是最明显的承载文化信息、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工具”。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极为丰富,但在许多方面存在着不对应现象。从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学的角度上来说,它的产生是因为每一种语言都有它自身所特有的语言体系与建构,每一个民族都有它自己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语言心理、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两种语言之间的语义和文化的对等是极为少见的。词汇空缺现象是指由于文化和语言的差异,一种语言有的词在另一种语言中也许没有对应或契合的词。这些词语有的源于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的不同,有的源于社会生活的不同。例如:英语中的…  相似文献   

19.
社会习惯语和惯用语是现代汉词汇中的两种重要的语言现象,二名称听起来相近,实则在范围、格式、用法上大相径庭,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它们的存在都大大地丰富了现代汉语词汇的宝库。  相似文献   

20.
肖蓉 《海外英语》2014,(16):267-268
惯用语是一种习用的固定的词组,既有三音节为主的固定格式,又有比较灵活的结构和强烈的修辞色彩。它通过比喻等方法而获得修辞转义。是每个民族长期使用发展起来并逐渐固定下来的语言形式,通过它可以充分反映出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之间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在本质上蕴含着浓厚的民族文化精髓。我国对汉语成语、谚语以及歇后语等语言现象的研究较多,对惯用语进行深入研究的却不多见。该文试图通过对汉语和日语中"虫"惯用语的对比分析,来探讨中国人民和日本人民对"虫"的相关认识,并藉此来探寻"虫"惯用语的产生根源及其背后蕴含的各自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