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7年,一个名叫蒂莫西·雷·布朗的人突然之间便成为了全世界关注的焦点。他是艾滋病感染者,在德国柏林接受白血病骨髓移植治疗,令人惊奇的是,经过骨髓移植后,他的艾滋病居然被神奇地"治好"了。艾滋病这个长久以来被医生和科学家们称为不治之症的疾病,就这样在不经意之间被成功地治愈了?"柏林病人",黑暗中的曙光?艾滋病一直是无数医生和科学家眼中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山。艾滋  相似文献   

2.
一位德国有着10年艾滋病史的病人最近成功地被医生治愈了!一位医学博士在利用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时突然灵光一现.想到有一种特殊的基因可以阻碍艾滋病毒侵害细胞.于是寻找到含有这种特殊基因的捐献者骨髓.在消灭了德国艾滋病人自身被感染的骨髓细胞后.将捐献者骨髓移植到了德国艾滋病人的体内。最终奇迹发生了.在20个月的监测中。这位病人体内再无艾滋病毒的任何迹象。  相似文献   

3.
许多携带艾滋病毒的母亲会把艾滋病毒传给自己的新生婴儿,这是无数家庭的悲剧。最近,美国科学家似乎成功地治愈了一个艾滋病婴儿。这位婴儿在孕育了35周后早产,其母亲在临产检查时发现感染了HIV。医生决定对出生31小时的婴儿进行鸡尾酒疗法治疗,也就是各种艾滋病治疗方法多管齐下。29天之后,在标准测试中,婴儿体内已经无法探测到艾滋病病毒。21个月后,婴儿体内无法探测到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18):I0014-I0014
[导读]电子显微镜下一个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H9T细胞。目前该研究还停留在实验阶段,简悦威的小组还未将这些经过基因编辑的iPS细胞培育成CD+4T这样特殊类型的白细胞。电子显微镜下一个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的H9T细胞。科技日报讯在战胜艾滋病的漫漫长路上,人类又迈出了一小步。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科学家目前借助基因编辑技术,用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成功培育出能够对抗艾滋病毒感染的白细胞。  相似文献   

5.
一个吸食麻醉品成瘾的人瘫倒在大街上,并被匆忙送往附近的急诊室。他已处于肺炎的末期。他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处治医生怀疑为艾滋病但并未对吸毒者的血液进行HIV病毒检验。医生并不设法救活这个病人,使他在花费不能保险的几千美元代价的条件下,借助强化治疗得以苟延残喘几个星期,而是让他死去,并将死亡原因记录为肺炎。  相似文献   

6.
艾滋病病毒结构图最新的统计表明,全球已有4500万人染上艾滋病病毒(HIV),艾滋病已夺去2500万人的生命。中国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约65万,其中艾滋病病人约7.5万;人群感染率平均为0.05%。全球预计到2010年HIV感染者将达到1000万。在日益严重的疾病传播面前,一个问题油然而生:人类能征服艾滋病吗?怀疑归怀疑,但人们还是把征服艾滋病的目光看好基因疗法。那么基因疗法在今天对于艾滋病只是一种理想呢,还是正在实施呢?实事求是地说,虽然人们现在还只是在观望,但基因疗法治疗艾滋病越来越有希望。从基因变异认识药物的有效性瑞士的一个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7.
正2018年世界艾滋病日前夕,一条消息引起轩然大波,中国科学家贺建奎宣布,世界首例基因编辑婴儿—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双胞胎健康诞生。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经过修改,使她们出生后就能天然抵抗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究竟是否可行,需要从基因编辑和基因疗法本质和发展来看待。  相似文献   

8.
欧盟有关机构近日批准,正在合并中的葛兰素一史克集团生产出治疗艾滋病的新药"三泽维尔"(Trizivir)抗毒片. 葛兰素一史克集团声称,这种新药在一个药片中包含了三种抗艾滋病病毒(HIV)成分,是抗艾滋病药物的首创.这个制药集团说,与目前市场上已经有的治疗艾滋病病毒感染的药物相比"三泽维尔"抗毒片的好处尤其在于服用方便;每日二次,每次一片,不需要对饮食作任何限制.  相似文献   

9.
HIV分为两种亚型.HIV-1和HIV-2,世界上大部分艾滋病患者都是由HIV-1感染的。人体都有一个抗HIV的天然防御系统,不过HIV病毒利用自身的蛋白(Vif)把这个屏障给破坏掉了,所以病毒可以复制。HIV-1 Vif是由保守的Vif基因编码的磷酸化蛋白.  相似文献   

10.
正英国伦敦大奥德蒙街医院和伦敦大学学院儿童健康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最近采用一种新的基因疗法——分子剪刀(基因剪刀)来编辑基因,产生设计的免疫细胞,用来治疗耐药性的白血病(血癌),成功治愈了一名一岁大的白血病患儿。利用基因剪刀来治疗罕见病、难治病,尤其是遗传性疾病,是当代医学发展的一个方向。不过,基因疗法有多种,仅仅是利用基因剪刀的方式就有多种。基因剪刀修饰细胞一岁的蕾拉·理查兹患有复发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一种难以治愈的白血病。尽管药物化疗能治愈一些白血病,但化疗对于复发  相似文献   

11.
细胞周期的循环过程是由许多基因共同协作而成的,这是一个细胞物质积累与细胞分裂的循环过程。癌变的细胞以及特定阶段的胚胎细胞常常有异常的分裂周期。外源性基因,例如p16、p21、p53、Cyclins等,使白血病K562细胞周期停滞在G1期;CDKS因子会使细胞阻滞在G2/M期;UP介导通路可能使白血病细胞细胞阻滞在G2/M期,也可能在G1期发生阻滞。不同的影响因子会使白血病细胞周期阻滞在不同时期,能为治疗白血病提供更广阔的研究前景。多路径与多靶点是我们研究药物与白血病细胞周期阻滞关系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3月3日,美国科学家在第20届逆转录病毒和机会性感染大会上报告说,密西西比州一名出生时即携带艾滋病毒(HIV)的2岁半儿童在经过治疗后已经一年未显现出感染迹象。艾滋病病毒携带者首次被"功能性治愈"的消息立刻振奋了整个医学界。但是,该消息传出后,也有一些科学家和医学研究人员怀疑,这名婴儿被"功能性治愈"或许并不像人们最初以为的那样神奇,而只是一个难以复制  相似文献   

13.
维甲酸诱导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性细胞的表型是否可能逆转?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一种肿瘤治疗的新途径,即通过启动恶性细胞的成熟和程序化死亡达到分化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应用分化诱导剂——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成功的第一个人类肿瘤。该病的另一特点是有特异染色体易位t(15,17)。在研究APL细胞对ATRA的应答机理中,我们和其他作者阐明了t(15,17)的分子生物学,发现它使维甲酸受体α基因(RARA)与15号染色体上的一个位点PML发生融合。功能研究显示PML-RARA的行为不同于野生型RARA。这一白血病标志的直接临床应用是发展了一种针对PML-RARA融合转录本的逆转录酶/PCR分析。最近,我们又发现了一种新的变异型易位t(11,17),该易位使RARA与11q23上一个被称之为早幼粒白血病锌指蛋白(PLZF)的基因发生融合。PLZF编码一个含有9个锌指的蛋白,可能是一个转录因子。在t(15,17)和t(11,17)两种易位中,RARA是共同靶子的事实提示RARA在APL发病原理中起着重要作用,应用转染试验,我们显示PLZF-RARA和PML-RARA一样,对野生型RARA具有“显性负”作用。近来在白种人APL中发现了具有t(11,17)的病例。虽然伴t(15,17)的APL患者对ATRA均有良好疗效,伴t(11,17)的患者则反应不佳,提示可能是APL中的一种新的临床综合征。对PML-RARA和PLZF-RARA的比较研究必将有助于理解ATRA诱导APL细胞分化的机理。  相似文献   

14.
艾滋病是全球性的一种传染病,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疫苗也未研究成功,病死率极高,因而被称“世纪瘟疫”、“超级癌症”。自1981年美国首次报告病例以来,艾滋病已迅速传播到世界五大洲,到1994年7月各国向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的病例已达85万,实际病例约为400万。目前亚洲及拉丁美洲的病例还在增加,估计到2000年感染艾滋病病毒(HIV)者累计可达4000万,亚洲占1000万。 1985年我国才发现一例艾滋病患者,到1994年11月HIV感染者已达1550例,其中艾滋病患者占43例。与很多国家比较,我国为HIV的低感染国家,但是存在着HIV/艾滋病潜在传播的危险,爆发流行的趋势十分严峻。  相似文献   

15.
毒杀白血病     
白血病是一种可怕的疾病,人体的造血组织会因为大量生病的细胞增生、癌变而被破坏。最近,美国科学家找到了一种治愈白血病的方法,令人惊讶的是,这种方法是用无害的艾滋病病毒来攻陷白血病。  相似文献   

16.
类艾滋疑云     
谭玉龙 《科学与生活》2009,(12):108-109
舌苔发白、头痛、淋巴疼痛肿大、低烧、浑身酸痛、牙龈出血、持续腹泻、皮疹……他们好像得了艾滋病,但却没查出HIV病毒携带。于是,在一个同病相怜的QQ群上蔓延开一种对"类艾滋病"的恐惧。  相似文献   

17.
世界首例能天然抵抗艾滋病病毒HIV的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诞生,在中国乃至全世界迅速引起广泛评论与争议的同时,也给科技创新管理工作带来了新挑战。  相似文献   

18.
《大众科技》2008,(12):9-9
美国科学家首次解码了一个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癌症病人的完整基因组,找出了一系列“新”基因,该发现有助于科学家更好地理解癌症病人的遗传病理,为更好治疗该疾病扫清道路,相关研究包括刊登在近期的英国《自然》杂志上。  相似文献   

19.
《大众科技》2008,(7):10-10
据美国《连线》杂志网站报道,艾滋病目前仍然是一种无法完全治愈的绝症,但科学家们此前却发现有人天生就具备HIV抗体。美国科学家目前称,通过“编辑”人体的某些特定基因,他们目前已经找到一个可以使得所有人都获得艾滋病免疫力的新方法。相关论文近期在线发表于《自然一生物技术》(NatureBiotechnology)上。  相似文献   

20.
<正>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人类与艾滋病的关系就处于这种危险的局面,因为艾滋病病毒(HIV)有很好的藏身术、隐身术和变异术。所谓藏身术是指,HIV善于找到人体的许多部位、组织和器官栖身下来;所谓隐身术是指,HIV不仅有地方躲藏,而且还有深藏不露的隐身手段。除此之外,HIV还有另一个绝招,即变异术,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异,让免疫系统和药物难以攻击它们。由于HIV有藏身术、隐身术和变异术三种"战术",人类难以发现和消灭HIV。躲在大脑中的HIV尽管人们都知道HIV入侵人体后是躲在人体的细胞中,但是,人体如此大,细胞如此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