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中小学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在与第一线教师长期交往和交流的过程中 ,深切体会到 ,必须倡导师本研究 ,着力于培养教师反思实践的能力 ,不如此 ,很难提高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当教师真正确立起自身作为研究者 ,并在实践中从事行动研究和研究行动、改进行动的时候 ,教师实践反思的能力才会真正培养起来。一、教师为什么缺少反思的能力第一、缺少反思的意识。教师们在长期的学习和工作实践中 ,一般都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 ,即教师往往非常重视教什么和怎么教 ,“我是老师 ,你是学生” ,教学就是“我讲你听”、“我出…  相似文献   

2.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校本教育研究是教师进行教育研究的基本方式之一,文章从校本教育研究的概念、特征、原则与方法几个方面对校本教育研究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3.
随着教育的发展,社会对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再是只顾自己门前三分地的老黄牛角色,而是敢于承担教育教学研究任务的研究者。让教师成为学者型、专家型教师是许多学校人才培养的发展目标,显然,只有教师成为研究者,其才能源源不断地获得成长的动力源,才能更好地履行教育教学职责。  相似文献   

4.
于洪林 《中国教师》2011,(13):50-52
<正>一、问题的提出教育科研活动是教育教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教育现象进行研究,可以提高教育的科学性,更好地促进教育的发展。这无论对于从事教育科研工作的专业人员还是对广大教师来说都是好事,但在大力推广教育科研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到两种极端现象的存在。一种是教育  相似文献   

5.
当前,教师专业化发展已成为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趋势,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也是我国教育改革实践提出的一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的课题。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中,教师已由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转为教育活动的组织者、设计者、合作  相似文献   

6.
7.
20世纪80年代,“教师成为研究”的运动在欧美广泛兴起,也是我国当前教师专业化中的一个理想目标。它强调教师有能力对自己的实际情境和教育行动加以反思、研究,提出最贴切的改进建议,教师不应是别人研究成果的消费,而是一个不断反思的研究。每个课堂都是实验室,每位教师都是科学共同体的成员,这是教育研究的最高理想。  相似文献   

8.
9.
人们常把教师比作燃烧的蜡烛,吐丝的春蚕。“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春蚕到死丝方尽”,20世纪中叶以来,人们已开始从关注学生的生活走向关注教师的生活。教师的生活意义何在?是不是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今天这种说法,正受到挑战。教师生活的全部意义是  相似文献   

10.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即教师不仅要传授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智慧和能力,同时还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学生良好的人格特性和个性品质,从而完成教书育人的工作。教师的这一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势必要涉及许多与教学相关联的因素。教师要搞好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11.
论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开始实施,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除应掌握专门学科知识和技能,还应具备深厚的教育理论修养,广阔的教育前沿视野,过硬的教育科研能力,敏感的教育问题意识及反思能力。因此,为满足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求,提高教师  相似文献   

12.
成为研究型教师是近年来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教师不仅可以成为研究者,而且与专业研究人员相比具有很多自身优势。成为研究型教师需要有足够的信心,立足实践,有问题意识,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并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  相似文献   

13.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是教师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机能、发挥学生的心理潜能、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培养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了解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构成,是培养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前提。只有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才能保证心理健康教育顺利、健康地开展。  相似文献   

14.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更是全体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因此,应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具备健康心理、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教育知识是教师获得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必要条件;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是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得以培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反思是能动的审视,检验理性认识并进行加工的过程。反思性教育理念已被纳入教师教育方案。反思是教师职业发展和自我评价的有效途径,本文从反思的内涵入手,探讨了外语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方法,并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火热的七月,我有幸成为厦门市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对象,怀着一颗火热的心来到南京师范大学参加培训。这几天,聆听了几位专家的讲座,让我有很深的触动,尤其是刘永和老师在讲座中提到:"老师最大的悲剧是一辈子重复一个错误。"这句话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是否也一直在重复着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呢?我们对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犯的错误,是否及时进行反思并改正了呢?  相似文献   

17.
教师在新课程中的最大变化是角色的变化。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组织编写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对未来教师角色作过这样的描述:现在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的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创造性的活动,相互了解、影响、鼓励。世纪之交,为适应新的时代精神和社会经济化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我国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相似文献   

18.
让儿童成为研究者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而且是人之为人的一种生命本质属性,是人之生命由适应到超越的不屈前行的源泉、机制和旅程。传统教育误解了儿童作为研究者的价值与内涵,使儿童成为研究的仆人而非主体。让儿童成为研究者意味着教育应是人的教育、自主的教育与社会化的教育。与此同时,教师应成为研究者、学习者和对话者,才能应对这一儿童观与教育观转变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教师要成为学型、专家型、研究型的教师”,要从“经师向人师转变”等等,这是近年来针对课堂教学高耗低效、教师越教越累、学生越学越苦提出来的一句“口号”,也是常见于报刊杂志的一句话。这句话向人们表明,新时期要做一名优秀教师,除了爱岗敬业、拼搏奉献、热爱学生、扎实工作之外,还必须要成为一名研究。  相似文献   

20.
作者阐述了自己对"教师成为研究者"这一具有国际影响的教育观念的理解,分析了当前教师学术地位不高的原因,揭示出教师要成为一名研究者的内外条件,并且对教师这一研究者的身份进行明确的定位,即教师作为研究者不同于专职教育科研工作者:教师研究的立足点在于解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教师研究的着眼点在于沟通教育科学与实践的联系;教师研究的方式以行动研究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