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我国对高等教育的多种需求(一)高等教育大众化要求低重心的办学原则我国高等教育从1999年开始扩招,到2004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人数超过200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9%,步入了国际所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主要是四年制院校承担大众化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已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 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是美国学者马丁·特罗(Matin Trow)在1973年提出的,按照他的理论,高等教育可划为三个阶段:适龄人口高等教育入学率在15%以内的为英才(即精英)教育阶段;在15%—50%为大众化教育阶段;在50%以上为普及教育阶段.根据这一理论,美国早在1940年就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西方各国在60-70年代都陆续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  相似文献   

3.
美国学者马丁·特罗(Manin Trow)提出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概念将高等教育分为三个阶段,即精英化、大众化、普及化.在一些发达国家高等教育进入到普及化阶段的今天,我国的高等教育也迎来了一次快速的大发展.通过对美、英、日三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历程的比较,找出其相同之处和扩张的重点不同,并结合这些比较提出对我国当前发展高等教育的几点建议或启示,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1973年美国学者马丁·特罗(MatinTrow)提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根据他的理论,一个国家适龄人口的高等教育入学率在15%以上就进入大众化阶段,超过50%就进入普及化阶段。美国早在1940年就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形成一场持久的运动,并迈进到普及化阶段。社区学院是这场运动的主角,极大地推动了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美国以发展社区学院促进高教多样化的做法为我国促进高教大众化、优化高教结构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大众高等教育论——高等教育大众化文化一个性向度研究》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研究领域的一部重要学术专著,其重要意义在于它提出了一个观察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视角:文化一个性向度,它构成了一种衡量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程度的新维度,即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水平应该以个性价值的实现程度作为衡量标尺。这是一种新的文化精神体现,即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以普遍个性的价值实现为内在追求,这形成了一种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新理论。  相似文献   

6.
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结构与体系变革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中国高等教育结构与体系在大众化进程中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这种变革反过来又影响着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道路。分析这种变革,有利于促进中国高等教育结构与体系适切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文章从以下三方面展开:(一)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结构与体系变革的现实基础和指导思想;(二)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结构与体系的演变;(三)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结构与体系若干问题研究。  相似文献   

7.
高校学科专业发展的教育生态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一、问题的提出“高等教育大众化”是美国学者马丁·特罗 (MartinTrow)于1973年6月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召开的“关于中等后教育的未来结构”国际会议上提出的一个概念。他分别将15%和50%作为大众化和普及化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的划分标准。根据我国政府在2001年公布的《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 ,我国将在2005年实现高等教育入学率15%的目标。这表明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发展的过渡阶段。但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 ,仅仅有“量”的增长是不够的 ,还需要“质”的变化 ①。学科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作为“质”的…  相似文献   

8.
后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是日本学者有本章在马丁·特罗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一种新的高等教育阶段划分理论。根据这一理论,目前我国北京等发达地区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后大众化阶段。  相似文献   

9.
学生支持(student support)是西方开放教育和远程高等教育中的基本理念,学生支持所具有的特点、作用、意义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高等教育的特点以及变化,决定了学生支持的理念是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共存于所有高等教育机构的一种理念。  相似文献   

10.
一、教学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一)教学档案管理信息化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要从1999年扩大招生规模决策以来,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000年的11%上升达到了21%,已跨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  相似文献   

11.
教学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教学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一)教学档案管理信息化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要从1999年扩大招生规模决策以来,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000年的11%上升达到了21%,已跨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  相似文献   

12.
当马丁·特罗在上世纪70年代提出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时,美国等发达国家已经基本上完成了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但在当时,人们并没有认识到这一转变的历史趋势性意义,这一理论在当时也没有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在之后的30多年中,当这一趋势在几乎所有市场经济国家显现时,马丁·特罗的大众化理论才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并引起了日益广泛的讨论。本文想以这样一种认识来参与这场讨论,即马丁·特罗揭示的当代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的最鲜明主题,就是高等教育的职业化。1.高等教育为什么会大众化(1)在历史上,大学首创于12世纪的欧洲。…  相似文献   

13.
关于高等教育大众化问题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大众高等教育≠大众化高等教育近几年来 ,在报刊上时有“大众化高等教育”或“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提法。他们都讲“大众化” ,但却有不同的含义。现举二例 :例一 :“一般认为 ,高等教育入学率在 15%以下是精英教育阶段 ,15%— 50 %之间是大众化教育阶段 ,50 %以上是普及化教育阶段。”(刘尧《当代高等教育的十大特点》 ,载《江苏高教》1997年第 4期 )例二 :“有人预测 ,下个世纪 ,适合未接受高等教育的人们的岗位将越来越少 ,高等教育普及化甚至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呼声将越来越高……”(韦钰《在科教兴国中再创辉煌》 ,载《中国电大教育》…  相似文献   

14.
大众化高等教育的新质量观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化教育,对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提出了新的思考。文章认为大众化高等教育应树立多样化的质量观、适应性的质量观和全面发展的质量观,同时对提高大众化高等教育质量提出了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15.
研究生教育在高等教育大众化中的定位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就高等教育大众化给研究生教育带来的深刻影响,提出了在高等教育大众化中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定位问题,认为在高等教育从精英型向大众化转型中必须坚持研究生教育的精英型定位,并从高等教育大众化这一现实背景出发,探讨了精英型研究生教育的新内涵。  相似文献   

16.
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的过度解读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的过度解读表现在:对于特罗(Martin Trow)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理论,过度突出其中大众高等教育说的地位,罔顾特罗越来越关注的是大众高等教育阶段与普遍高等教育阶段的关系,而非精英阶段与大众阶段的关系;对于西方高等教育发展理论,过度突出大众高等教育说在其中的地位,漠视对立面的其他理论学说;对西方教育大众化理念,过度突出其中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部分,略去了高等教育大众化是整个教育大众化的延伸和发展这一理论的背景.过度解读只能导致对理论的误读和曲解,带来教条而不是创新.  相似文献   

17.
马丁·特罗教授的大众化理论不仅提出了高等教育不同发展阶段的经验性描述,而且提出大众化的模式或“理想类型”来帮助我们理解大众化的高等教育制度.美国和日本作为两个最先进入大众化阶段的国家,其高等教育大众化模式各具特色,被世界各国广泛讨论和借鉴.因此,立足于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制度和组织结构的变化,归纳出美日高等教育大众化模式的特点,通过比较分析,提出我国已经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的高等教育应该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无论是从马丁·特罗 (MartinTrow)的高等教育发展阶段划分理论中的有关论述 ,还是比较研究一些已经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国家的“大众化”进程 ,以及从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等方面来看 ,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选择。最后 ,对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社会心理的角度来分析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问题 ,首先分析了促使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社会心理支撑 ,然后提出了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 ,并进一步论证了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会产生一些什么样的心理后效  相似文献   

20.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美国当代著名教育社会学家马丁·特罗于1973年发表的《精英向大众高教转化中的问题》一文中首次提出的.马丁·特罗提出了高等教育发展的"三阶段论",并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现象做出了经典性分析.高等教育大众化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三个阶段之一,是世界各国普遍接受的通用性概念.我国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才形成高等教育大众化热潮,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内涵尚未有较深入的认识.一般认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三个阶段不仅有量的区别,而且有质的区别,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质与量的统一是它发展的真正内涵,我们通过研究认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内涵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