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时会听到“蛋白质结构”、“蛋白质变性”等词汇。“蛋白质结构”是指蛋白质呈现出的空间造型,而“变性”实际上是指它们原有的形态发生改变。那么,蛋白质如何摆出造型?它们为什么要“搔首弄姿”?这些对我们人类又有什么样的意义呢?  相似文献   

2.
《科技新时代》2004,(7):60-61
有两种正处于研发期的新材料——“自我愈合”材料和“泡状合金”材料,它们将是发生交通事故之后车身自我修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小辞典     
必需脂肪酸在不饱和脂肪酸中,有三种称为必需脂肪酸,它们是十八碳二烯酸,十八碳三烯酸及二十碳四烯酸,是动物和人类营养所必需的。当发生脂肪缺乏病时,给以这些“必需脂肪酸”才有治疗作用。有人曾用含有“必需脂肪酸”的脂肪治疗湿疹,特别是婴儿湿疹,有良好效果。据说这种湿疹患者血液中的必需脂肪酸很少,当治疗痊癒  相似文献   

4.
蚂蚁与蚜虫     
湘泓 《百科知识》2011,(13):57-57
在自然界有一种奇妙的合作发生在蚂蚁和蚜虫之间。它们总是比邻而居,如果有许多蚂蚁在出土不久的棉苗上爬来爬去,那么在棉苗上一定有不少蚜虫。在全世界已知的2200多种蚜虫中,大多数是农作物的害虫。但是蚂蚁却与蚜虫“狼狈为奸”,时刻关怀保护着它们,使蚜虫更加肆无忌惮地危害农作物。  相似文献   

5.
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认为“科学与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它们有很强的联系。艺术和科学事实上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6.
大凡关注食品健康的人,肯定听过“隔夜菜致癌”的说法。在网络、报刊上,甚至有某人吃了隔夜菜被送进急救室的报道。许多专家也纷纷解释:隔夜菜会产生亚硝酸盐,而亚硝酸盐是一种致癌物;更有甚者,指出“蔬菜每加热一次致癌物增加几十倍”。那么,蔬菜中有多少致癌物?它们又从何而来?“隔夜”过程中发生了什么?蔬菜,又该如何保存和食用呢?  相似文献   

7.
《科学与文化》2006,(9):20-21
尽管自然界的事物错综复杂、千变万化,但是它们都是互相联系、循着一定的规律而发生改变的。这些规律都是科学的、符合情理的。但是,自然界事物的变化也有“反常”的时候。反常了,还符合科学原则和科学理论吗?  相似文献   

8.
在苍茫的夜晚,一具僵硬的“尸体”,在“赶尸匠”的驱使下,直绷绷地向前行走着……这就是发生在湘西大地上的令人毛骨悚然的“赶尸”现象。其实,类似的现象,不仅在我国有,在国外特别是北美洲、南美洲和非洲等地也普遍存在。如我刊2001年第12期的《惊现还魂尸》,说的就是发生在海地的“还魂尸”现象。不论是外国的“还魂尸”,还是中国的“赶尸”现象,它们都被披上了迷信的外衣,被传说得神乎其神,甚至成为某些人用以营利和危害他人的手段。所以,对这些现象进行揭露和剖析,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的未来学研究中有一个问题常使我们魂牵梦绕——“机器人有权利吗?”对这个问题,“老学究”们嗤之以鼻,严肃的政府官员则怀疑这种研究的意义。尽管如此,我们坚信,机器人的发展并拥有权利将会是历史的必然,它不仅对司法和审判系统,而且会对统治我们社会制度的哲学思想和政治思想产生强烈的、影响深远的冲击。因为,虽然现在的机器人还被认为是机器,是一种无生命的物体,它们只能进行有限的活动,它们需要人工制定的“思维”,它们缺乏理性和感情,它们不会痛苦和恐惧,它们不会爱……等等,当然也就谈不上什么权  相似文献   

10.
艾琳 《科学大众》2011,(10):22-25
它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福气”;它们,在西方常常与吸血鬼联系在一起,当然,也有蝙蝠侠这个光辉形象它们天生拥有回声定位的本领,被称作“活雷达”……由于长相丑陋,不少地方有种不科学的说法,认为蝙蝠是“偷吃了盐的耗子”。虽然名字的谐音让它们沾了“福”的喜气,但蝙蝠向来不是讨喜的动物。因为总是在夜间活动,它们备受人类误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