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感性和理性不应被视为认识过程中独立的两个阶段,而是认识中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人们认识过程中以纯粹感性因素出现的客观状态是不存在的,以净化的理性因素出现的客观状态是没有的。人的认识不是沿着直线前进的,它充满着复杂矛盾的曲折运动。任何死板、僵化和片面性都会把认识引向唯心主义泥坑。主观思维和客观世界都服从于同样的规律,二者的一致要以客观世界的规律被正确认识为前提.使自然、社会领域的辩证法成为概念的辩证法,即使客观的辩证法成为主观的辩证法。人的认识一定要在实践的基础上超越经验水平达到理论水平,从而使经验水平的东西得到论证和说明。经验水平向理论水平提高的行程,完全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是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和否定规律的具体作用,是最重要的思维形式和思维规律。通过这些规律的永恒运动。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接近于客观世界.这就是人类认识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有一种主体性观点认为,本体论问题过时了。他们认为本体论问题是“旧有思维框架”、“僵化的思维模式”,认为“唯物论与唯心论只是哲学发展一定阶段上形成的对立派别,它们并不代表哲学论争的永恒本质”,“在现代哲学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消失了”。他们还认为“只有打破本体论的思维模式”,“超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才能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变革的实质(转引自《当代哲学思潮研究》,中央党校出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中职德育课教学,主要探讨了如何认识和解决学生在学习中普遍存在的厌倦性、僵化性和片面性问题。  相似文献   

4.
哲学与宗教虽然是两种独立的意识形态,但从人类哲学认识史看,一般地说,唯心主义与宗教常常有亲缘关系。唯心主义是精制了的宗教,而宗教则是唯心主义的粗鄙表现。在人类历史上确有过唯心主义哲学和宗教神学的合流,而在“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其他“一切革命的社会政治理论大体上必然同时就是神学异端”。这种唯一  相似文献   

5.
我校政教系青年教师单少杰,在积极搞好教学的同时,努力进行科学研究。他在中、老年教师的支持和帮助下,撰写题为《论唯心主义这朵生长在人类认识树上的无果花》论文,探讨唯心主义在人类认识史上的作用问题。此文在《中国社会科学》八二年第六  相似文献   

6.
抽象思维一般来讲有两种意义:一是指在思想上抽引出对象的一般的本质特性,而不管其余的具体的特征;二是指认识的僵化、片面性和它的脱离实际等。列宁、黑格尔等常在后一种意义上使用这一概念。本文写作受黑格尔《谁在  相似文献   

7.
在《人类理智新论》这部重要的认识论著作中,莱布尼茨在坚持理性主义认识论的同时,又特别强调和重视感觉经验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他在对“感觉经验”的认识中,已试图突破经验论与唯理论各自的片面性,这在哲学的认识史上是一个了不起的创见。  相似文献   

8.
在补充申诉的第二部分,杨献珍着重陈述了他对《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的理解和认识以及艾思奇对该书的错误认识和观点。他说,《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自始至终都是指明“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唯心主义的理论。那么,列宁承不承认“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中的“同一性”,根据毛主席的解释,就是“互相联结”的意思,“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就是说思维和存在之间有联系。从这个意义上来了解,应当肯定列宁是承认“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的。  相似文献   

9.
《说“小”》是一篇典范的思想评论。如能针对实际,指导得法,则可形成读写能力的正迁移,在德育渗透和智育开发上获得有益的效果。一、联系思想实际,指点认识迷津。中学生特别是高三学生思想认识的丰富性复杂性又是和他们认识的浮浅性片面性分不开的。如很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康德“批判哲学”的体系,以其“三大批判”中的《判断力批判》为中介,把《纯粹理性批判》和《实践理性批判》有机地统一起来,以审美主体性“统一了认识主体性和伦理主体性,从而使人的创造能力由片面趋于全面,由分裂走向整一”。它既不同于“上帝创世说”和无神论的“自然进化论”,也区别于青年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它给予前者以毁灭性的打击,“在人类思想的各个领域开辟了一个以人为最后目的的新纪元”,但与后者相比,它“把人类创造能力看作社会历史得以形成的最早原因”,则充分表明它“未能看到人类的全部创造能力,包括人的全部感觉都来自人类物质生产和创造。就此而言康德美学的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其“审美主体性的唯心主义色彩特别浓重”。因此,从历史发展的观点看,“康德成为现当代西方哲学界和美学界唯心主义流派与代表者的鼻祖”是极其自然的。然而,康德的审美主体性理论展示的未来——尽管这种未来还是一种看不清的抽象历史观——则是其“美学的合理内核”,它为青年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美学的确立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料,“从而成为人类精神宝库中的不朽财富”。  相似文献   

11.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下引同)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大纲》同时还指出:“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和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吸收人类进步文化,提高国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大纲》的上述观点高屋建瓴,对于我们从客观上认识和把握“语文”的重要性,认识和把握“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和重要性,具有高度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虚壹而静”是荀予在《解蔽》中提出的认识客观事物及自然规律的方法。荀子认为,人具有认识客观事物的能力,而客观事物又有可以被认识的一面,但人们又常常容易犯片面性的错误,即“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只有以“虚壹而静”之法才能不被蒙蔽,达到“明参日月”的“大清明”境界。通过对“虚壹而静”的认识方法进行剖析,文章认为它的思维方式具有动态发展性、整体和谐性、辩证综合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正>一、不解之惑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教材辅助文中有这样的表述:列宁说过,唯心主义是"一朵无实花",然而却是生长在活生生的、结果实的、真实的"人类认识这棵活树上的一朵无实花"。就其局部的作用而言,唯心主义哲学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着或多或少的积极意义。说实话,我一直没有自己的理解和课堂阐述。教材对意识的作用是从两个方面阐述的: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轨道”一词的来源及内涵的演变过程的探讨,试图从一个侧面反映化学科学发展的进程中人类认识物质世界运动变化规律的艰辛以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辨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激烈斗争;从而证明:化学科学的每一个发现和发明无不冲击着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不断丰富和充实着辨证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70年代,在以人的需求为特征的身体哲学思潮影响下,莱博维奇指出《资本论》具有缺失雇佣劳动的片面性。由于对资本循环和劳动者(资本作用的对象)认识的不全面,导致对资本认识的欠缺;由于把必要需要看作固定不变的因素,导致对资本整体性考察的缺陷;此外,对马克思的片面认识导致对马克思主义的片面理解。由此他认为,人类需要是生产关系变革的决定性因素,工人的需要优先于生产力,应当用工人需要首要性理论取代生产力首要性理论,把工人需要满足的状况视为判定资本主义劳资关系一致性的标准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动态发展状况的依据,把阶级斗争视为实现工人首要性地位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然而他对《资本论》的片面性解读不完全符合马克思的本意,其超越《资本论》的逻辑存在瑕疵。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现在有必要把人体特异功能、气功修炼与以往对中国哲学史上通常只是被当作唯心主义批判的一些东西联系起来重新进行分析和认识。文中提出,老子的“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涤除玄览”诸论述,首先是一种养生术,其次是进入某种气功功能态的自身体验,再次,这种“闭目塞听”的修身养性方法实际上隐含着“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的辩证法。进而以王阳明为例,分析了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指出,王阳明的生平事迹和思想转变过程具有三个明显特点,一是他一生追求“圣学”过程中,其思想转变都得自他亲身体验;二是在他出入佛老,或行神仙引导之术,或“默坐澄心”时都进入过气功功能态的境界之中;三是这种气功功能态时的心理成为他转入“心学”,认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的重要主观因素。这就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唯心主义是生长在人类认识这棵活生生的树上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  相似文献   

17.
<正>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思维与存在何者为世界本原,二是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其中,对思维与存在何者为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导致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二者既有斗争的一面,也有统一的一面。这两方面相互交织,统一于人类的认识活动。因此,列宁说唯心主义是长在"人类认识这棵活树上的一朵无实花"。【提出问题】在思想政治教材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14页《专家点评》栏,对列宁的上述观点进行了剖析,并附  相似文献   

18.
对性教育进校园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们对性认识的逐渐深入,一些与性有关的社会问题也与日俱增,尤其是在中小学内部,这个问题显得日益突出:“早恋”、早孕和青少年性犯罪率直线上升;“五年级的情书满天飞,六年级的鸳鸯成双对”在某些学校已很普遍……面对这些校园里本不该发生却又有发展势头的现象,学校开设的《健康教育》课和《生理卫生》课已远远不能解决这些问题(更何况有的学校根本就没有开设这方面的课程),因此,有关专家呼吁:“学校应该尽快开设‘性教育’课。”“对中小学生进行性教育已刻不容缓。”早在20世纪60年代,周恩来总理就曾明确指出:“要在孩子首次来月经…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实践这一观点,论述了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实践所起的决定作用,阐明了一种崭新的实践观——科学实践唯物主义.文章分析了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于实践的局限认识,并深刻解读了马克思《提纲》中富含深意的实践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强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我国理论界的传统观点是把社会形态归结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如刘延勃等主编的《哲学辞典》给社会形态范畴下了如下定义:“社会形态:人类历史发展一定阶段上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制度的总称,即社会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我觉得,这样理解社会形态有片面性,其片面性就在于没把社会生产力包括在内。我认为,社会形态应当包括生产力,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