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写有关职工题材的文章,用“情有独钟”四字来形容,我觉得一点都不过分。粗略估算,我发表的两千多篇文章中,有80%以上与职工的内容有关。尽管写的多是职工,但就写作体会也有其规律可循。写自己熟悉的东西,在取材上,大多是身边的小事。我所反映的小事的文章,如《学绝技,毋忘学好传统》、《于细微处见精神》、《公选食堂司务长好》等多篇言论文章,  相似文献   

2.
刚当报道员时,我自信在地方学校作文写得好,上了十余篇小稿,便总以为搞报道不就是一个劲儿地熬夜、不停地爬格子么?于是,在将近半年的时间,我曾努力地往这方面使劲,稿子洋洋洒洒地写了近百篇,人瘦了好几圈,谁料三四个月过去了竟“杳无消息”。 后来由于工作需要,我被调到了政治机关当打字员。这期间,我接触的材料多了,接触的人员也多了,视野开阔了,获得的信息就更广了。一次,我到宣传科送交打印材料,在一名干事的办公桌上意外看到一叠地方寄至部队战士的优抚通知书,翻看日期都是上一年以前的,经询问这名干事,才知道:他刚从文件柜里清理出来,这些都是三四年来战士家乡送给战士本人安心服役的“定心丸”。当时也不知是谁负责的,没有及时分发下去,造成了“积压”。由此,我就把这一现象写成了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厂矿企业报发展很快。企业报如何根据自己的特点,办出特色,使它成为企业中广大职工喜爱的读物,大家都在探索。本期选登了三篇文章供参考,并希望企业报的同行们,利用这块园地,交流经验。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厂矿企业报发展很快。企业报如何根据自己的特点,办出特色,使它成为企业中广大职工喜爱的读物,大家都在探索。本期选登了三篇文章供参考,并希望企业报的同行们,利用这块园地,交流经验。——编者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现在暗涌一股不正之风,抄袭之风 !有人居然还振振有词:“天下文章一大抄 !”我把这类东西一律斥之为“二手货”。这种二手货主要靠“拿来主义”,看到别人有好东西“拿”来就用。   这些年,太多的复印机式新闻,已让读者腻烦。打开每天的报纸,日报与晚报一样,党报与专业报一样,掩上各家的报头,都是一个面孔,一个版式,一个爹娘生,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就好似复印过的一般。   版式雷同,栏目也如出一辙。现在的人不知是懒得动脑呢,还是这就叫“提高效率” ?你搞“焦点眉批”,他也搞“焦点眉批”,你想出一个“新闻点击…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名普通记者,我参加了“三个代表在基层”采访活动。 这是一次最深入的采访。特定的报道任务,把我们引向了以往很少有记者到过的基层。我所在的第  相似文献   

7.
我从事新闻报道工作30多年,即在机关生活过,更多的是生活在基层。作为一个老通讯员,尽管当通讯员的体会有千万条,但我体会最深的一条:就是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至今仍记忆犹新的是第一次投稿的经历。1966年我的手稿第一次变成了铅字,写的就是我自己。我入伍后在高炮连队当炮手,训练时,来回的给5号手递炮弹、搬炮弹,没有其它炮手坐在炮盘上,转动手中的仪器体面。指导员看出了我的心事,让我学习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后  相似文献   

8.
生活中随时随地都会出现新闻,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新闻人物”,包括自己。有时,将自己所见所闻或经历的事儿写出来,可以把稿子写得更加生动。一天早晨,我到海边跑步,发现一条港鱼沿着海边不时探出出头来喘气,好像是在与我赛跑似的,一隐一现,往港口方向游去。这件事,我觉得挺有意思,回来后,就写了一篇《我与港鱼赛跑》的稿子,被《中国体育  相似文献   

9.
同一事件,有人这样写就上了寸金之地,而有人那样写则泥牛入海,原因何在?关键是最佳报道角度的选择。怎样才是最佳报道角度呢?我写稿几年的体会是:选取采访过程中最能打动自己的事实去写。记得去年11月28日,我部驻地一家工厂发生了火灾,我部官兵立即奔赴火场和消防队员、工厂工人一道迅速阻止了火势的蔓  相似文献   

10.
有人说,二十世纪,将是一个人人可以写自己的世纪。这句话初听起来有一些令人不解,但若是你能细心地浏览一下当下的中国图书市场,尤其是以写自己的经历体验、生活观察、想象空间为胜的长篇小说和各个人传记来看,尤为突出。人人写自己,无疑是扩大了写作者的队伍,这里不提是作家,就是因为目前的写作队伍日益壮大,如果写一本书就可以称为家,那就极可能出现人  相似文献   

11.
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河北涿州市毋江水从时间上来讲,我算是新闻战线上一个老兵,可以总结诸多感受体会。但我感到体会最深的还是“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所谓“自己熟悉的人和事”,就是指新近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典型人和典型事。这些“人和事”具有新闻报道价值,值得总结...  相似文献   

12.
《今传媒》1995,(Z1)
想给自己写本书文/陈玉恒编者按:大凡报刊社,人多势众者都设有通联部(组);势单力孤者则指定专人做通联工作。《报刊之友》是报人自己的刊物,而报人是包括热爱报刊事业并不断为之投稿的通讯员的。毛泽东日志提倡群众办报。重视通联工作也是群众办报的举措。为着体现...  相似文献   

13.
王涛 《湖北档案》2010,(8):34-34
有一个网络作家写过这样一段话:“每个人都是一本书.父母是我们的出版社,生日是我们的出版时间,身份证是我们的书号。老人是史书,军人是兵书,僧人是经书,多胞胎是丛书,良朋诤友是参考书,那些以刺青、文身、彩绘为时髦的年轻男女是图画书。  相似文献   

14.
最近,笔者收到一位通讯员通过QQ邮箱传来的一篇新闻稿件,打开一看,主题虽好,但从头至尾就是一副公文腔调,不仅格式与会议简报如出一辙,行文时标有“一二三四”,而且内容空洞,语言也干巴、生硬,读后味同嚼蜡,让人就像捡了块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为了救活这篇新闻,更是为了对这位通讯员负责,作为编辑的我,在网上与通讯员进行...  相似文献   

15.
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高尔基,在初学写作的时候,打算把自己流浪生活中亲眼看到的事情都写出来。在动笔以前他读了意大利和英国诗人的一些诗。这些诗给他很深刻的印象。于是,当他动笔写作的时候,就用这些诗句来写。有一个著名的作家读到他的作品,却皱起眉头说:用你自己的语言来  相似文献   

16.
近5年来,我坚持结合工作搞报道,每年在各级报刊刊稿都在百篇以上,4次荣立三等功。对此,我体会最深的是:机关干部在结合工作搞好报道时,要写自己最熟悉的东西。作为机关干部,你结合工作搞报道的题材从哪里来?机关干部结合工作搞报道,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因为机关干部与部队的中心工作有着更具体、更直接的联系,从一定意义上讲,所干的就是中心工作,这是新闻工作者无法比的。新闻专职人员必须经过深入采访才能得到的东西,而机关干部大都不需再采访即可成稿。那么,如何才能把自己熟悉的东西写成稿件?实践使我体会到:首…  相似文献   

17.
仔细想来,能真正体会到自己写书自己读的情趣的人并不多。  相似文献   

18.
我由实践得知:到基层,到第一线,到群众中去,到生活海洋的底层,亲身感受,把自己的思想情感融化在生活之中,才能写出有血有肉的典型报道。 1991年夏季,我县遭受百年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县机关干部纷纷赶到基层,到农村,帮助群众抗洪救灾,转移物资。作为重灾县的重灾乡——横桥乡,更是水患严重。7月9日那天,由于狂风暴雨,联圩危急,  相似文献   

19.
博客是英文“Blog”的音译,源于“WebLog(网络日志)”的缩写,是继E-mail、BBS、IC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它是以网络为载体,简易迅速便捷地发布自己的心得,及时有效轻松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再集丰富多彩的个性化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  相似文献   

20.
林浩 《军事记者》2006,(11):66-66
顾名思义,“编后”是编辑“编稿之后”写的,与稿件的作者何干?通讯员给自己的新闻稿写类似“短评”、“编后”这样的评论,是不是越俎代庖?是不是狂妄之举?笔者从新闻写作的实践中体会到,这种做法对报道员来说是有益的。给自己的稿件写评论,可以从历史渊源中找到根据。两千多年前的司马迁在《史记》一些篇章的末尾附有“太史公曰”,这是司马迁对所记叙的人和事写下的评论,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短评”、“编后”之类的文字。《史记》之后的史籍也多有类似评论,诸如《汉书》的“赞曰”、《三国志》的“评曰”、《魏书》的“史臣曰”、《资治通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