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宽容是金     
古代有位德高望重的禅师,一天晚上在禅院里散步,发现墙角有一把椅子。心想:这一定是有人不顾寺规,越墙出去玩了。老禅师搬走了椅子,凭感觉在这儿等候,没多久,果然有一位小和尚翻墙而入,跳到了“椅子”上,他觉得“椅子”不似先前那么硬,软软的,甚至有些弹性。落地后小和尚定睛一看,才发觉刚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老师,老师是用脊梁来承接他的。小和尚顿时惊惶失措,仓惶离去。  相似文献   

2.
作为教师都有同感,在班级管理中时常出现这种现象:班主任做调查、询问情况而不能继续;组织活动、树立典型而不能始终。究其主要原因,一是学生思想表达和生活方式各有不同,班主任难于穷尽班级管理的各个方面,管理出现“空缺”;二是班主任唱主角,不顾学生思想情感的变化,“硬管、硬看”,未形成以人为本、共赢班集体的局面。那么,如何补缺,搞好共赢.创建班集体呢?  相似文献   

3.
课堂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的教学活动,其本质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教学创新,应当是我们每一位紧跟时代发展的教师应努力追求的目标。但是,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轨道上,根据应试要求教师可以不顾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从教学目的、内  相似文献   

4.
“高原现象”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指在学习或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出现的暂时停顿或者下降的现象。在成长曲线上表现为保持一定水平而不上升,或者有所下降,但在突破“高原现象”之后,又可以看到曲线继续上升。研究发现,教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也存在着“高原现象”,处在“高原期”中的教师,专业发展停滞不前,好象很难再上一个新的台阶,找不到前进的动力,影响教师的专业成长。[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教师的教学活动,其本质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教学创新,应当是我们每一位紧跟时代发展的教师应努力追求的目标。但是,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轨道上,根据应试要求教师可以不顾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从教学目的、内容和评价上综合考虑自己的教学策略,造成教师长期被束缚于凯洛夫思想框架中的“教学环节”上,教师的创造性劳动被降低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6.
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会出现“高原现象”。处于“高原期”的教师,表现为专业发展停滞不前,很难再上一个新台阶,找不到前进的动力。一些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半途而废。“高原现象”已成了许多教师专业发展上的“拦路虎”。  相似文献   

7.
高校作为社会的一个细胞,它与整个社会发展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社会上的不道德风气,必然冲击着学校这块“净土”,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后勤出现了一些不顾职业道德的错误思想,如有人认为“政治是空的,理想是远的,权力是硬的,钞票是实的”,这些思想对高校的改革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消极作用。有的利用职权,刁难群众,不给好处事难办;有的吃回扣,收礼品,请客送礼,拉拉扯扯。凡此种种现象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8.
古代有位德高望重的禅师,一天晚上在禅院里散步,发现墙角有一把椅子。心想:这一定是有人不顾寺规,越墙出去玩了。老禅师搬走了椅子,凭感觉在这儿等候。没多久,果然有一位小和尚翻墙而入,跳到了“椅子”上,他觉得“椅子”不似先前那么硬,软软的,甚至有些弹性。落地后小和尚定睛一看,才发觉刚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老师,老师是用脊梁来承接他的。  相似文献   

9.
语文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2001年《语文课程标准》给语文以全新的定位。然而,现实并不如想象中那般美好,我们时不时地看到这样的现象:错位——非语文的东西“越俎代袍”;不到位——工具性“流于形式”;越位——人文性“大红大紫”。  相似文献   

10.
小娴 《良师》2010,(9):9-9
一位署名“一个曾坐在电单车尾的女孩”来信说,为了爱情,她曾经不顾危险坐在男人的电单车尾。  相似文献   

11.
翻译是沟通人们思想的重要手段,是一项很重要的语言活动,可是在英译汉的过程中,人们经常望文主义,不顾语境,不顾语言所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识,本文就这一现象阐述了一些避免望文生主义的方法,力求使我们英译汉的译文达到“信,达,雅”的标准。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表述,使语文课程特点这一长期争论不休、悬而未定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但必须看到,语文课程性质虽理论上有了定论,但实际操作中或左或右的现象却颇为普遍:强调情感熏陶,便舍弃语言训练;重视阅读感悟,便忽视思维训练;尊重独特体验,便不顾价值导向……上述现象,使得诸多语文教师陷入困惑。  相似文献   

13.
小学计算机教育的“软”与“硬”□河北省滦县老站小学田习民现在,我们惊喜地发现,小学计算机教育正迅速发展,大批微机进入学校,可以说已在紧跟时代的步伐。但随之出现的软件与硬件发展失衡日益突出,形成表面的微机“热”现象不容忽视:一手硬,即硬件高配置,片面追...  相似文献   

14.
探究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法。近来,我们结合所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中学生有效学习的指导策略》,对目前出现的影响探究学习有效性的形式化、片面化、简单化的不良倾向和那些“令人困惑”的现象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研究思考,总觉得这些现象的发生,是由于对新课程所倡导的探究学习方式的现代教学理念理解不到位所导致  相似文献   

15.
戴宁 《贵州教育》2013,(23):13-15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近几年,我国农村学校出现了一个特殊群体一一“留守儿童”。所谓农村留守儿童,就是大量农村青年父母向城镇转移就业,留守家中的孩子。他们都依靠祖父母(外祖父母)监护,因此,就出现了学习监护不力,辅导不到位,生活照顾不周,感情缺失等现象。  相似文献   

16.
教师在说课时常常出现“走调”或“不到位”的现象,究其原因,除了教师自身能力问题之外,更重要的是对说课准备不及时、不充分。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说课亦然,也需要未雨绸缪,才能在教研活动中提高实效。我们多次参加学区和学校组织的青年教师教学比武大赛,并参与了说课,从中发现了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17.
孔建 《现代语文》2011,(11):107-108
在新课程改革走过了十年的今天,我们不难发现在语文阅读教学,尤其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面,存在着种种教学不到位的现象,即“抽条”现象。本文结合教学实际,从阅读教学背景、文本特点、文本内涵和朗读等方面剖析了种种“抽条”现象,以引起语文教师自身的反思,并呼吁大家警惕阅读教学中的“抽条”现象。  相似文献   

18.
引进集合观念克服模糊现象王涛,王俊霞,张瑞凤语文教学中的模糊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它是指在教学中由于主、客观因素的种种限制.教师的讲解、点拨不到位,不能充分发挥“主导”的积极作用,进而导致学生对所学知识认识的浅表化、残缺不全的不良现象出现,影响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为了“不要让你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们让不到l岁的孩子开始认字,两岁的孩子背唐诗,3岁的孩子学外语,4岁的孩子学钢琴……不顾孩子年龄待征和能力发展水平,任意实施超前智力开发,尽可能让自己的孩子比别的孩子早“起跑”。这样,就使肩膀还很稚嫩的孩子,过早地背上了生活的“十字架”,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还没有正式开始就提前结束了。这不仅加重了孩子的心理负担,也打乱了孩子身心发展的顺序,从长远看是有害的。  相似文献   

20.
课程改革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现代“教育新观念”要求我们以开放的心态、发展的理念更新“阅读观”,让阅读真正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服务,新的语文教学大纲和新的语文教材也高度重视阅读中积累、感悟、探究的培养。但长期以来,我们的很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还不能改变“一言堂”的旧观念,重分析轻感知,重灌输轻指导,为了求“甚解”而不顾学生实际硬去解,语文学习面窄,阅读量少,还不能从知识本位走向发展为本。为此,我们的阅读教学必须从整体上改革,必须寻求一个大境界,追求大目标,构建新思路,方能有喜功。其实,东晋陶渊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