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腐败是一种历史现象,存在于一切有阶级的人类社会中。反腐败则国家兴,容腐败则国运败,反对腐败,已成为一个国际性的课题。当前,我国反腐败斗争正向纵深开展,取得了积极成果,然而腐败要真正得到遏制必须依靠法治,把反腐败纳入法制化轨道。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腐败的严峻态势,并从法律社会学角度,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
火花     
我一直以为,腐败是社会病,准确地说是社会糖尿病。因为:一是腐败不会导致政权速亡;二是腐败导致必亡;三是腐败糖尿病的晚期是免疫力全面崩溃,任何风吹雨打都可能招致并发症突发,而成为不治之症。 ——二月河  相似文献   

3.
腐败是一种历史现象,存在于一切有阶级的人类社会中。反腐败则国家兴,容腐败则国运败,反对腐败,已成为一个国际性的课题。当前,我国反腐败斗争正向纵深开展,取得了积极成果。然而腐败要真正得到遏制必须依靠法治,把腐败纳入法律化轨道,本分析了当前我国腐败的严峻态势,从法律社会学角度,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4.
某媒体发表了一篇标题为《教育腐败是最大的腐败》的文章。乍一听,觉得作者不是危言耸听,便是孤陋寡闻。在如今这个腐败几乎成为顽症的时空里 ,腐败是“按下葫芦浮起瓢”,胆子一个比一个大,案子一个比一个唬人。先前我以为,素以“清水衙门”之称的教育界,纵然腐败,不过鸡零狗碎,难成气候。其作奸犯科者,论官职,比不上副委员长成克杰;论实权,比不上副省长胡长清;论规模比不上远华走私案。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教育腐败怎能独占腐败之鳌头? 后一细想,腐败的大与小,固然可以当事人官职的高与低、涉案金额的多与少论起,但…  相似文献   

5.
腐败是政治肌体上的恶性肿瘤,是跨越不同历史时期和国界的一种反明现象。公共权力的非公共运行就是腐败。运用经济学的方法探析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腐败根源,为我们认识腐败、研究腐败、治理腐败提供了新的观点和新的方法,从制度上治理腐败,要尽快实现经济体制的转轨,完善对行政机构的监督机制,逐步建立合理的利益机制,确保政府及其公职人员正当合法利益的实现,并强化道德约束,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6.
腐败是一种国际性的社会现象,腐败产生的根源是人的私有观念和社会公共权力的异化。遏制腐败的有效手段是法治。但也离不开德治。构建遏制腐败的法治机制必须建立完善的防治腐败的法律体系,健全廉政工作机构,加强廉政舆论监督的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7.
腐败已成为社会的毒瘤,它造成了极大的社会不公。严重地影响了政府的形象与工作效率。当然,腐败不是中国独有的社会问题,一位资深社会工作者指出,困扰第三世界国家的最大问题可能不是人口、环境或经济向题,而是政府的腐败!。  相似文献   

8.
顶级腐败是一航贪利性腐败不断升华的产物,具有一般贪利性腐败的一般属性,但是从其本质、特征、成因等方面又表现出明显的独自特性。  相似文献   

9.
彼得一世为改变俄国的腐败局面和落后状态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但随着改革的进行,新的腐败又出现了。腐败之所以顽固存在和滋生,是因为:第一,官僚制度导致腐败;第二,监督不善助长腐败;第三,沙皇专制保护腐败。彼得一世对腐败进行了严厉打击但并不彻底。俄国腐败之风依旧,改革亦未能深入发展。反腐败的不彻底导致了改革的不彻底,这个历史的教训应为我们所记取。  相似文献   

10.
烧香拜佛竞演化为腐败的一种手段,不仅是对宗教的亵读,也是对国家的亵渎。时光走入21世纪以后,“烧香腐败”之风日盛,其背后产生的腐败链条也已经枝繁叶茂。当佛祖也能被拿来当腐败的幌子时,人们不禁要问:对于贪官,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制约他们?  相似文献   

11.
说起腐败,人们可能有一种感觉,这几年,党和国家反腐败的力度加大了,可腐败案件似乎也更多了。2000年,纪检监察系统查处的案件就在10万件以上,涉案的金额越来越大,处理的官员级别越来越高,仅省级以上干部就有22人。腐败似乎有制止不住之势。平心静气地说,这几年政府治理腐败想了不少的招儿,查处的力度不可谓不大,然而,腐败的花样不断翻新,政府按下葫芦浮起瓢,总有点力不从心之感。腐败现象何以如此猖獗?有人认为,是因为政府对腐败手软,致使腐败的风险小、代价低。这话固然有些道理,但不全面,像胡长清、成克杰那样的高官,…  相似文献   

12.
不能为腐败开脱罪责——评腐败“外因论”许剑在反对社会腐败的斗争中,有一种不和谐的音调值得人们重视,即把社会腐败的产生简单地归结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提供的机遇与条件,归结为改革开放条件下社会的法制一时跟不上,体制的不严密,归结为各级党政干部的物质待遇低,生...  相似文献   

13.
信息是秘书工作的基础,但信息是一把双刃剑,它也是秘书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从信息角度分析秘书腐败的原因以及实观途径,认为治理秘书腐败必须加快信息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腐败与公共权力没有必然的联系,腐败在于公共权力主体的介入,腐败只能是公共权力主体的腐败。因此,反对腐败必须强化对化共权力主体的制约。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取得了巨大进步,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与此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消极现象,其中政治经济领域的“腐败”问题尤为严重。近年来腐败涉及的面和程度有进一步扩大和加深的趋势。究其根源,一是缺乏对“公权”的必要和适当的限制与监督,“逐公权而谋私利”存在并蔓延;二是腐败的产生有着不可忽视的、广泛的民问心理认同基础,且二者紧密相联系在一起。要真正把腐败控制在一定限度,或者说消除腐败,制度建设和道德自觉当然是顶重要的,但清除腐败的民间心理认同基础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6.
人类社会存在腐败现象,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腐败产生的根源有两个,一是私有制的自私性、贪婪性、掠夺性,二是人类自身存在的弱点,即人的欲望膨胀具有自发性。消除腐败必需从消除这两个根源着手。只要我们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特别是注意提高人民群众的素质,面对腐败行为,由呼唤苍天、呼唤圣人、呼唤“青天”转向制度建设,就一定能不断夺取反腐败斗争的胜利,直到最终从整体上消除腐败。  相似文献   

17.
文化是指一种存在于社会中的普遍信仰和共同遵守的规范及惯例。在一个社会里,文化氛围对腐败的态度决定了腐败有没有可能发展蔓延的空间。特殊的岗位存在着特权,一些掌握特权的人们有的之所以敢光明正大的利用职权为自己谋取私利,把自己炼成“腐败明星”,是由于他们生活在一个“规范及贯例”都对腐败行为格外宽容的文化氛围里,  相似文献   

18.
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贯彻十六大精神,分析当前腐败现象和主要原因,探索解决腐败问题的有效途径,加大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力度。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关于腐败形成原因的思想李文发邓小平在领导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十分重视惩治腐败的问题,对腐败现象产生的根源也进行了探刻的剖析.研究这一思想,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对我国的廉政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一、腐败产生的思想原因腐败是指国家官员...  相似文献   

20.
建立思想道德的长效机制、反腐倡廉的制度体系、权力运行的监控机制,以构建完善的惩治和预防腐败的体系,是当前反腐工作的重点。为此,必须在权力主体主观上构筑“不想腐败”的思想防线,在权力运行机制上构筑“不能腐败”的法制防线,在权力内外环境上构筑“不便腐败”的监督防线,构筑“不应腐败”的心理屏障、“不必腐败”的动机屏障、“不该腐败”的道德屏障等八大屏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