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鑫 《中学教育》2005,(2):61-61
史载,明太祖朱元璋曾问群臣:“天下何人快活?”群臣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言功成名就快活,有言金榜题名快活,有言富甲天下快活……朱元璋听后面露不悦之色。沉默片刻,一个叫万刚的大臣答道:“畏法度快活!”朱元璋顿时大悦,夸其见解“甚独”。  相似文献   

2.
不久前听了一节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课文内容大致如此:小青蛙不知道做什么事情最快乐。他问啄木鸟,啄木鸟说:“给大树捉虫最快乐。”问水牛,水牛说:“耕地最快乐。”问蜜蜂,蜜蜂说:“采蜜最快乐。”小青蛙回家问妈妈:“妈妈,做什么事情最快乐?为什么啄木鸟、水牛、蜜蜂说的不一样呢?”妈妈说:“为别人做自己能做的事你就会觉得最快乐。”教师在上课时主要展开了三个环节:一是先让学生说说做什么事情最快乐。孩子们说:“看动画片最快乐”、“过年最快乐”、“逛公园最快乐”、“得到压岁钱最快乐”等等。接着让学生学习课文,…  相似文献   

3.
在设计小学语《做什么事最快乐》一课教案时,我把做快乐事仅仅局限在有生命的动物之间。我问:“小朋友们,你们可以把自己当作一个你喜欢的动物,想一想:当小青蛙问你:‘做什么事最快乐?’的时候,你应该怎样回答呢?”(生开始窃窃私语)为了增加神秘感,我戴上青蛙的头饰问:“你是谁?”同学们高兴地举起了小手“我是大花猫,替主人捉老鼠最快乐。”“我是蜻蜓,捉蚊子最快乐。”“我是大乌龟,游泳最快乐。”……突然有一件小朋友把手举起,又放下,尔后又一次举起,  相似文献   

4.
开学不久,有学生问我:“从自身角度讲,您认为教师成长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我这样回答:“要有所畏,才能有所为。”教书几年来,总结起来共有三畏:一畏时代发展,二畏圣人之言,三畏自身不足。有畏,才有读书的动力,才能让读书支撑我们的生命。读了《教师人文读本》(上、中、下三册)以后,我的这种感受更加强烈,也更为深刻。  相似文献   

5.
境由心造     
曾读过一个小故事:有位国王令人满世界寻找最快乐的人,最后找到的竟是一位赤足老农。老农的理由是:“我一生穷得没有鞋穿,本来觉得很痛苦,后来我看到一位没了双脚的人,于是,我感到自己是世上最幸福、最快乐的人。”这位老农深谙快乐的真谛——境由心造。  相似文献   

6.
羊明朝曾流传过一副对联,上联是“风吹马尾千条线”;下联是“雨打羊毛一片毡”。说的是明太祖朱元璋与其孙子朱允一起戏对。朱元璋的出句警策,入情入理;然朱允的答对,平仄、对仗都没毛病,但思想性太差。朱元璋断言他成不了“大器”。后来他虽登过基,确实是一个混虫,没过多久就倒了台。清代湖广总督毕秋帆去世时,有一个叫赵瓯北的文人,为他写了一副挽联:“羊祜惠犹岘首;马援功未竟壶头。”对联中的“羊祜”、“马援”均是两人名。羊祜,晋朝人,镇守襄阳,有惠政,死后老百姓为他在襄阳岘首立碑建庙;马援,东汉人,建武七年任伏…  相似文献   

7.
有人说:“工作中的男人是最有魅力的。”我想说:“享受工作的人,才是最快乐。”两年前,当我还在《四川化报》任网络编辑时,是决不会说出这样的话来的。  相似文献   

8.
快乐的理由     
我经常会被问到同样一个问题:“看你整天乐呵呵的,为什么?”我没有足够的理由阐述清楚我为什么是快乐的,不过我倒是愿意为大家说说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过的一个故事:有一个国王,他拥有别人梦寐以求的一切,可他总觉得自己过得不快乐,于是他派侍卫大臣帮他满世界去寻找快乐。有一天,有人告诉国王,只要找到那个世界上最快乐的人,把他的衬衫穿在身上,就可以一生都快乐了。国王立即派人去找,最后终于找到了那个人,可当国王想穿上他的衬衫时,他才发现:这个世界上最快乐的人,居然穷得连一件衬衫都没有!人的欲望是一个贪婪的家伙,它…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进步,从政成为一种风险越来越大的职业。因而为官要有忧患意识,做到“有所畏”。一“畏”不干事,二“畏”不干净,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在勤政廉政方面加强自律,不能掉以轻心,不能越雷池一步,只有“有所畏”,才能兢兢业业,清清白白。  相似文献   

10.
朱元璋的“壁画” 明太祖朱元璋对子女的教育非常严格。他既重视教育孩子求知,更重视帮助他们“正心”,即品德教育。他经常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诫儿子们要艰苦创业。内宫建成以后,朱元璋命人将古人行孝和他自己艰苦创业的经历画在殿壁上。他对儿子们说:“我本是农民出身,祖父辈积德行善,以至荫及于我。现在绘成这些画面,就是要使子孙后代知道创业的艰难,多多磨砺自己。”他还立下两条规矩:一是子孙除办公外,  相似文献   

11.
<正>【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孔子曾经说过:“君子不忧不惧。”并指出“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也曾经说过,“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孔子这些话中的“惧”与“畏”其实都含有“怕”之意。但是为什么孔子既说君子要“不惧”,又说要“畏”呢?这其中包含着圣人的大智慧。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是如何理解孔子的“惧”与“畏”的,又有什么思考和启发?请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子日:“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按圣人言,我们应该有敬畏之心。  相似文献   

13.
罗杰 《阅读与鉴赏》2009,(10):56-56
四个最佳答案告诉我们什么样的人最快乐。 英国《太阳报》曾以“什么样的人最快乐”为题,举办了一次有奖征答,最后从应征的八万多封来信中评出四个最佳答案:  相似文献   

14.
1“大格局”思考:每个人都有追寻快乐的权利,再大的目标总有切实可行的办法达到,关键是敢于想像。  2要有自己创业的心理准备。如果理想的职业没办法找到,你就要问自己是否愿意自己创业。  3列出你“最珍视的价值标准”。当你做了你想做的事,觉得快乐得不得了,你会有深深的满足感、成就感。  4每天对照“人生最珍贵的价值表”:时常重读一下,体会一下“我最喜欢做又最值得做”的每一个内容,与你平常所作所为比较,你会发现,哪些小过错大可避免,哪些地方做得不够好,离自己的人生目标差太远。  5开发“意象”的…  相似文献   

15.
英国《太阳报》曾以“什么样的人最快乐”为题,举办了一次有奖征答活动。从应征的八万多封来信中评出四个最佳答案:  相似文献   

16.
孙宝灵 《现代语文》2006,(3):110-110
由教育部高教司组编,徐中玉、齐森华主编的全日制高校通用教材《大学语》,是目前最流行的《大学语》教材。此教材以“素质教育课程”定位,把“增强人精神的培育”放在任务的首位。钱钟书的《论快乐》就是作为现代史以来人精神的优秀代表之一,出现在学生面前的。在课后“提示”部分,编这样说:“作承认快乐是短暂的,‘永远快乐’不能实现。但同时指出,快乐是由精神决定的,对快乐的‘希望’是人生永不悲观的精神源泉,并且强调:‘发现这个真理,和发现是非善恶取决于公理而不取决于暴力一样重要’;而执这一前望,世界上就‘没有可被武力完全屈服的人’。在抗日战争最困难的时期,在‘呐喊和投枪已不允许’的情势下,能似不经意地发出这样的声音,就不仅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微阐发,而且隐蕴有反抗侵略、鼓励抗战的社会现实意义了。”但选《论快乐》表现了怎佯的人精神呢?我的理解与教材中的“提示”有重大分歧。  相似文献   

17.
德国著名诗人歌德说过一句话“:一个真正有才能的人能在工作过程中感到最高度的快乐。”可见,在工作中享受职业的幸福与快乐才是有价值的快乐,才是真实的快乐。  相似文献   

18.
何献忠 《中学文科》2004,(12):43-43
明初翰林学士解缙主持编纂《永乐大典》,堪称一代文才。一天,朱元璋对解缙说:“昨天宫里出了喜事,你吟首诗吧!”聪明的解缙一听,便知道是皇帝得了儿子,于是开口吟道:“君王昨夜降金龙。”“金龙”两字显然是拍皇帝的马屁。谁知朱元璋说:“是个女孩儿。”解缙马上改口道:“化作嫦娥下九重。”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教育?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使承传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经验的基本途径——教科书上是这样说的。但我更赞成皮亚杰的说法:教育学足一门既是科学又生动地学问。因为教育是生动有趣的,所以学习也是“快乐”的。尤其是今天的教育,她要培养的是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的是有个性、有主见、有创新精神的人,所以“快乐”学习足很重要的。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永远“快乐”着呢?笔者认为:[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快乐是什么?     
不快乐是因为生活与预期不符。我们的要求不能满足,认为人生不是它“应该”有的样子,我们就会快乐不起来。所以我们会说:“要怎样怎样我就会快乐。”但人生没有那么完美的。人生常出现愤怒、沮丧、成功、失败,提出快乐的条件其实是自欺。境由心生,快乐得靠自己决定。很多人一生的生活方式,好像有一天他们会抵达一个名叫“快乐”的公车站。他们以为,有一天所有的事物都会变得完全符合理想,到时他们可以喘口气,说:“我终于找到快乐了!”所以他们的一生都可以用“只要怎样怎样,我就会快乐”作一总结。我们每一个人都得做一个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