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考察了“小康”思想形成的历史渊源,并且认识到从邓小平的建立小康社会到江泽民在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是一次理论的升华,而且具有深刻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对中共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思想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这一思想主要包括发展前景、发展目标、战略意义及实现途径等方面,初步形成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轮廓,使得我国21世纪头20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有了明确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3.
“三农”问题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三农”问题是我国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重大任务,没有农村、农业、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农业的现代意义表明,农业实行以工业化为本质的产业化经营,是全面建设社小康社会的主要基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严重状况表明,农村走城市化、城镇化道路,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事实表明,农民收入的增长,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使中国农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道路上,能够与中国城市居民一起真正成为社会主义中国主人翁的必然举措。  相似文献   

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基础和政治保证,只有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科学目标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相照应,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坚定不移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才能推进党和政府各项事业的有效开展,加快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又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基础和条件;人的全面发展既可以作为社会发展的目标,又可以作为表示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人的发展全面性程度的标尺。人的全面发展程度是一个逐步提高的历史过程;在新的社会发展阶段,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更多地被赋予学习与创新的含义,因而仍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方针的新论述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明确了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历史使命,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7.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农”问题的解决是其关键。农业、农民、农村问题,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三农”问题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村尤其不发达,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农民的收入比较低,城乡差距在拉大。“三农”问题极大地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因此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大提出本世纪前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并明确了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具体步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是党的十六大的灵魂.也是确保新世纪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胜利实现的理论基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石。  相似文献   

9.
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要坚持科学发展观 ,统筹城乡发展 ,特别是要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提高农民消费水平。近年来农民收人增长速度减缓的主要原因 :既有农业发展缺乏科技支持、农产品的商品率低的根本原因 ,也有乡镇企业发展速度减慢、农民外出务工机会减少、农民负担依然较重的其他原因。要增加农民收入 ,从短期看 ,既要想方设法寻找新的收入增长点 ,又要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从长远看 ,主要应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 ,减少农民  相似文献   

10.
论文以四届人大为历史起点,延伸到中共十六大,考察了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四个主要历史阶段,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可供今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四条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1.
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是党在新世纪提出的新的战略目标,文章从当代中国科学发展观的角度研究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实现条件。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必须有科学的发展观作指导,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必然选择,全面小康社会又为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提供必要的物质保证。  相似文献   

12.
全面解读小康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的小康社会是对邓小平小康社会概念的丰富和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我们应当抓住这一战略机遇,明确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以创新的思路推进小康社会的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13.
为了消除长期以来人们对“小康”的误解和轻视,文章力图回到“小康”思想的源头——《礼记&;#183;礼运》,考察古代“小康”思想的横向结构与纵向逻辑,并以此为鉴,阐明当前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是一个包含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内容的有机整体,而且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发展过程,从而展现“小康”思想的当代意蕴。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为21世纪头2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绘制了宏伟蓝图,并成为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行动纲领。认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战略和途径问题.有着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根据我国具体国情,邓小平使用有广泛化认同并赋予新意的小康概念,为动员全国亿万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小康社会概念的提出和形成是对我国发展目标的实事求是的调整。小康社会思想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的认识和理解,是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制定和形成新时期符合我国实际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理论,具有极强的实践意义和现实性。  相似文献   

16.
总体上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建立一个较高水平的、全面的、较均衡的小康社会。从“总体上小康”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在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的前提下,解决好制约小康社会建设的三个“瓶颈”。  相似文献   

17.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一个必须经过的、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只有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才能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新的宏伟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本文从具体的数据出发,表明我国已实现了由温饱到总体上实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并从四个方面说明了目前总体达到的小康水平只是低水平的小康生活,还须通过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才能完全实现这一宏伟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提供了基本理论指导。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以科学发展观引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全面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成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图伟业。  相似文献   

20.
在人类进入新世纪之际我们党召开了十六大,全党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庄严、郑重地提出了在21世纪的前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离不开理论创新和全部工作的一系列创新。而党的理论创新和一切工作的创新,必将推动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科技创新在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