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简谈陈白露     
《日出》中的陈白露是个充满着矛盾的人物。她初出场时,作者对她所作的介绍最好地说明了她:“她爱生活,她又厌恶生活。”她爱生活,是因为生活里充满着欢乐,充满着美好的东西。她又厌恶生活,是因为她所想望的欢乐,她所喜爱的美好的东西,却又是必须通过她所非常厌恶的方式,必须忍受着最残酷的桎梏才能取得的。对她的生活感到不满、痛苦与厌恶,鄙夷她周围的一切人,这是陈白露高傲、清醒的一面。她在她的生活圈子里,  相似文献   

3.
曹禺的话剧《日出》和俄罗斯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白痴》都对金钱社会进行了深切的揭露和批判,并且都对“日出”所包含的希望表达了期许,有展开比较研究的价值。最能体现两部作品的可比性的是作品的女主人公陈白露和纳斯塔霞,这两个艺术形象体现了各自时代女性解放的艰难性和矛盾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诗意的角度对陈白露的形象进行了直观的美学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5.
话说陈先生     
<正>与其把我们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称作"陈老师",还不如沿用前人的习俗,叫他一声"陈先生"好了。众所周知,鲁迅写过一篇纪念老师的文章《藤野先生》,不称老师,我想自有其道理。先生先生,先于后生,无论学识与人品,均为后生之楷模。陈先生德高望尊,博学多才,桃李天下,如此称谓,一则亲切,二则雅致。诚然,先生的鼻子不够小巧,脸庞不够清秀,身材不够标准,自然不属帅男之列。但或许你不知  相似文献   

6.
7.
白露之晨     
耿慧 《山东教育》2020,(1):112-112
  相似文献   

8.
陈白露和茶花女分别是曹禺《日出》和小仲马《茶花女》中的人物。她们两人都是文学中典型的妓女形象,都经历了几近相同的悲剧命运。文章把陈白露与茶花女这两个不同时代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有着相似的境遇而又有着不同个性的文学形象放在同一视角下进行审视和比较,通过这两个悲剧形象所呈现的复杂的社会内涵来剖析其悲剧意义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陈白露是曹禺戏剧中的经典女性形象之一,一直受到大家的关注。她聪明、美丽、有才华,然而却在腐朽的环境中堕落了,沦落为上流社会的交际花,最终难逃孤独死去的悲惨结局。陈白露的悲惨命运是有其必然性的,从她生活的时代,复杂的性格,还有与周围人物的关系来看,都注定了她的人生要以悲剧落幕。  相似文献   

10.
《日出》中的陈白露与《茶花女》中的玛格丽特,在从妓女生涯走向死亡这一点上具有共同的悲剧命运;但二者的性格内涵又有质的区别。陈白露屈服、依赖于黑暗势力而自甘堕落,而玛格丽特却始终保持着独立与自由,并最终挣脱金钱的羁绊而追求真挚的爱情。因而,陈白露的悲剧是社会悲剧,玛格丽特则表现为信仰的悲剧  相似文献   

11.
"茶花女"玛格丽特和"臭水沟里的白莲花"陈白露都是让人又恨又爱的人物形象,她们的悲剧命运让无数人动容。让玛格丽特和陈白露堕入深渊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既有相似之处又存在差异。从自身来说,她们"二重性"的性格是导致人生悲剧的本质原因,爱情悲剧的因素也占有极大的部分,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她们所处的社会背景,在那个黑暗丑陋的社会里,作为交际花的玛格丽特和陈白露是逃脱不了悲剧命运的。  相似文献   

12.
《日出》是曹禺的代表作品,陈白露是剧中的主要人物,本文从主观原因和客观因素两个方面,对陈白露的悲剧成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现代旧中国社会中,曾经存在过象上海那样在当时已畸型繁荣的资本主义土壤,世界性的大都市,以及生活在其中的“现代人”,尤其是一些不仅在生活方式而且在思想(观念)方式也相当“现代”化或资产阶级化的知识分子或“时代女性”。象上海那样的“现代”化都市文明及生活在其中的“现代人”或“时代女性”,当然不是一个孤立的封闭的存在,而是与整个开放的现代资本主义世界联系在一起的。那么,《日出》对现代(都市)文明的“残酷”所作的批判中,是否寄寓着对整个代现文明的危机和现代人人生困境的揭示呢?从这一视角,重新探讨一下陈白露的矛盾性格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玛格丽特和陈白露两者命运的分析,说明在男权社会里,被置于"第二性"的女性只能依附于男性而存在,否则等待她的命运只能是堕落.为避免堕入卖笑生涯,只能以死亡达到对自身的救赎,以反抗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  相似文献   

15.
曹禺说过:“《日出》里每个角色都应占有相当的轻重。”但是,陈白露的形象仍然是全剧的中心,下面就结合作品的内容作一简要分析。陈白露的性格交织着错综复杂的矛盾。作为一个交际花,我们看到腐朽的生活给她的性  相似文献   

16.
著名剧作家曹禺描写的女性大多是以悲剧收场,本文以蘩漪、陈白露为例试图从其情感制约、生存观念及其性格因素三个方面关注造成她们悲剧命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鲁迅小说《伤逝》中的人物子君与曹禺戏剧《日出》中的陈白露有着极强的可比性。她们都受到个性解放思想的熏陶而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爱情,在爱情追求中经历着从追寻、失望到挣扎的过程。婚姻失败后两者选择的生活道路并不相同,但最终的结局却一样。通过对两者“殊途”的剖析,可以探寻到子君和陈白露性格、生存的差异及其悲剧性结局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8.
话剧《日出》作为时代经典作品之一,剧中角色均可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但经过曹禺改写、虚构、嫁接与凸显等,使得角色较之原型更为丰满、深刻.如此一段匠心独运的创作,实际伴随着启蒙思想与左翼思想的竞争与博弈.而博弈的结果决定了曹禺采用何种故事策略与叙述机制,把原型王右家蜕变为充满多义性与复杂性的陈白露.  相似文献   

19.
优秀的文学作品应是人类生活的一面镜子,它们是那样的莹洁明亮、光鉴毫芒,照得出人类生活中的善恶、美丑与真假,把人类生活的本相清澈地映现出来;它们应是人类生活的教科书,阐述出深邃精辟的真理,传达出丰富深沉的感情,给人以启示、鼓舞和力量。曹禺的《雷雨》和《日出》不正是这样的作品吗? 《雷雨》和《日出》描绘了不同的人物,展示了不同的生活场景,再现了不同的人生悲剧,但却揭示出相同的真理,并且互相补充,使真理的表现更充分、更全面、更有力。这一点我们从《雷雨》和《日出》中的女主角——周繁漪和陈白露这两个形象的身上就可得到证明。  相似文献   

20.
《日出》并不是一部严谨的现实主义作品,它不是“忠实地再现生活”的结果。陈白露的悲剧命运虽有一定的现实根源,但她的伦理缺憾更多的来源于遥远的基督教原罪说。陈白露的现世生活是一种变相的寄生生活,在曹禺的人类学哲学的生命视野里,这一部都市交际花悲情传奇,其历史底本是存放在《旧约·创世记》所载的那个神秘的伊甸园中的。研究陈白露这一形象是准确把握《日出》甚至是全面理解曹禺早期创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