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声训就是因声求义,是中国传统的释义方法之一。时至今日,声训在词语的考证和训释中仍起着重要的作用。声训的定义、发展史、依据、材料、方式、作用以及局限性等方面都是声训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声训上述各方面做了一个系统的论述,希望能对声训这一训诂学方法有一个全面而又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梦想     
当我们让自由之声响起来,让自由之声从每一个大小村庄、每一个州和每一个城市响起来时,朋友们!自由就离我们不远了!  相似文献   

3.
刘媛 《铜仁学院学报》2007,1(3):73-74,83,114
人类的歌唱艺术中,"换声"是歌唱者演唱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而"换声"对任何一个声部又是一个难点,但又往往不会引起人们十分重视,导致很多演唱者在"换声"环节上出问题,达不到自己满意的演唱效果。本文就换声问题中"换声点"产生的原因和如何解决"换声"问题进行论述,提出一些见解,力求引起同行专家的重视,以期达到歌唱艺术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固然脍炙人口 ,“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也是有口皆碑 ,然而要对它们进行诗意分析 ,又确非易事。就拿“鸡声茅店月”这句诗来说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鸡声”是报晓的鸡声 ,“茅店月”是晓天的残月 ,这两个意象属于同一个时间。另外 ,“鸡声”是从茅店传来的 ,残“月”也低挂在茅店的屋角上 ,耳闻的鸡声和目睹的残月又是属于同一个地点的。但是 ,也许不把“鸡声”和“茅店月”的关系固定下来更好。这句诗只不过借着一个声的意象和一个色的意象的直接拼合 ,表现了一个早行旅人的孤独感和空旷感 (袁行霈《中…  相似文献   

5.
1父亲的葬礼之后,我留在家里收拾行装——送走父亲,我的返程日期也到了。门铃响。母亲开门后"呀"了一声,轻轻说:"是你呀!"接着我听到一个男人的声音。我走出卧室,看见门口站着一个人。他的目光转向我,叫了一声:"小雪。"我在心里"啊"了一声,可是嘴里说不出  相似文献   

6.
“因声求义”是训诂学上一个重要的研究方法,它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开始萌芽,从汉代的“声训”、到宋代的“右文说”,再到清代的“因声求义”理论,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现就其发展过程进行简单概括总结,从而理清其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7.
傻女孩故事之一一个冬日的周末,清晨6点半,黑暗还逗留在小城的每一个角落,空气潮湿寒冷。一声推门的“吱呀”声打破了宿舍楼的宁静,一个扎马尾、背小包的女孩  相似文献   

8.
香泡泡     
请根据下面这组音响,展开想象,编一个故事。一个东西掉进很深的水坑声、肚子饿的声音、下雨声、欢笑声。  相似文献   

9.
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和我组成了一个欢乐的天堂。虽然一家人总是吵声不断,可我仍感到十分快乐。今天是星期天,上午我家要大扫除。自然又少不了一家人的吵声喽! 瞧,这不就来了吗?  相似文献   

10.
漫仪抱着枕头,跌坐在床沿。外面的世界,雨下得没完没了,一声比一声沉闷,一声比一声歇斯底里。但是,这都与漫仪无关。她在房里的世界。放假后也不知道怎么了,突然很怀念小学的三个死党。一个没了音讯,两个离开了城市的这一端,到了另一端生活。算起来,有一年多没见了吧。漫仪抱紧  相似文献   

11.
两年前的一个夏天,下午放学后,我和王曼凝同学在一起做作业。我望了望天色,外面刮起了大风,乌云密布,闷雷一声接着一声,这一切都告诉我:暴风雨快来了。  相似文献   

12.
我们知道大班教室,一般是以封闭闭合空间为声场环境。然而作为在声场中扩音,最头痛的问题是声反馈。由于闭合空间声反馈的作用,使扩音音量受到某种程度的限制。特别是当采用远距离拾音方式扩音时,在闭合空间声反馈严重的情况下更是一种梦想。如何使梦想成真,确实是一个艰难工作。声反馈是一个国际性难题,解决的方案主要是靠抑制某种声反馈  相似文献   

13.
周日上午,我漫不经心地拿过一个苹果,戳到削苹果器上面。正准备削,只听“呀”一声,妈妈一个箭步〉中上来,一把抓过苹果;紧接着又是“呀”一声,鲜血从妈妈指缝间渗了出来。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声波在二维声子带隙材料中的传输特性 ,把声子带隙材料作为一个散射体进行处理 .在远场近似下 (kr 1) ,计算了声波在有限范围内声子带隙材料中的传输系数 ,得到了与带结构符合很好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5.
读你千遍     
本正经搞学习,想不到还是一个道貌岸然的花花公子!我用眼睛的余光往他座位那边扫去,突然发现了他诡秘的神色。教室里仍就闹哄哄的,争论声、窃窃交谈声,此起彼伏。  相似文献   

16.
书缘     
当我的手指在平滑的书页间轻轻开始划动,字里行间许多令人心醉的景象纷纷呈现,那些悠扬的丝竹声、豪放的吟诗声、水乡的船桨声、大海的波涛声以及铿锵的战鼓声、隆隆的炮声……也就会在耳畔响起。我把阅读看成是一个求知者的孤独跋涉,好似那盏清澈的明灯,照亮了我深夜行进的道路。我深信书本上的文字能比现实生活给我带来更多的教益,它更接  相似文献   

17.
孙慧明 《现代语文》2006,(4):127-128
声训就是因声求义。中国古代的声训,兴起于先秦,如《易经》。到汉代,声训大行于世,如董仲书的《春秋繁露》、班固的《白虎通义》中都大量运用了声训。汉代杰出训诂学家郑玄也多用声训。东汉刘熙的《释名》,更是自觉地运用了声训系统探求词语的语源义。宋代又出现“右文说”,为后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却没有形成较系统的理论。清代训诂学家将声训推向更高发展阶段,并出现一批集大成者。王念孙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的《广雅疏证》立足声训考释词义,多有创见,较少有主观臆测,代表了清代声训的高水平。他使声训成为语言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并将其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相似文献   

18.
【精彩导入】 我要是有一个魔法袋就好了,遇到老师的提问,“嗖”地一声从魔法袋中跳出一个纸娃娃,给我送来答案;我要是有一个魔法袋就好了,遇到作文的难题,“滴”的一声从魔法袋中吐出一张美文卡片,为我解除烦恼;  相似文献   

19.
合唱教学在师范音乐教育中占有重要位置。合唱技巧的训练是一项整体的训练工程 ,要达到合唱的完美统一 ,合唱的起声训练也是关键的一环。如何训练合唱的起声 ,作者主要阐明了一个观点 ,即用“激起”为主的起声训练 ,要达到起声划一的音响效果 ,必须做到音色、音量、吐字三个统一。  相似文献   

20.
曹艺能 《新作文》2014,(12):13-13
<正>我有一个爱打呼噜的爸爸。每到晚上,爸爸睡着的时候,呼噜声就响起来了。只听那呼噜声一会儿快,一会儿慢;一会儿轻,一会儿重,就像是春天的雷声。这时候,妈妈总会说:"我们家的雷公公又开始工作了。"而我,每天都伴着这呼噜声安然入睡。因为有呼噜声在,就有爸爸在,他是我的保护伞,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