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康德的三大批判第一次构建了人类知识的完整体系:知识体系、伦理体系、艺术体系。在认识论领域,确立了理性的主体地位,实现了“哥白尼式的革命”,完成了从认识对象到认识主体的转变;在道德领域,通过探讨自由与自然的关系,确立了以自由和责任为核心的伦理学体系;在审美领域,认为美与美感都属于人的判断力问题,判断力最完美最自由的体现就是审美,美学因而也获得了独立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康德立足于普通人的道德意识而抽象出道德形而上学原理,由此派生出三种表达方式,把道德意识逐步引向自由意志的自我立法,使得行动主体具有了人格的尊严,并激发起"敬重"的道德情感,并最终在实践理性批判中确立了自由意志在人类道德行为中至高无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康德道德哲学中的自由概念是就两种意义而言的,第一种是积极意义上的,即自由就是自决,它指出自由是什么;第二种是消极意义上的,即意志这种起因作用是独立于自然界中的因果律,它指出自由不是什么。但这里的自由概念没有证明人性真是自由的,而是为道德的最高原则——自律而假设的。然而,由于道德律是一个不可否认的理性方面的事实,因此自由一定属于人的意志,而不纯粹是一个假定。  相似文献   

4.
康德不论在理论理性里 ,还是在实践理性里都谈到了自由。但这种自由是纯形式的 ,因而是彼岸的。康德这种自由观对现代西方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对我们现今仍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康德的三大批判第一次构建了人类知识的完整体系:知识体系、伦理体系、艺术体系。在认识论领域,确立了理性的主体地位,实现了"哥白尼式的革命",完成了从认识对象到认识主体的转变;在道德领域,通过探讨自由与自然的关系,确立了以自由和责任为核心的伦理学体系;在审美领域,认为美与美感都属于人的判断力问题,判断力最完美最自由的体现就是审美,美学因而也获得了独立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从意志到自由意志,不仅为“道德”奠定了基础,也为“立法”确立了依据.康德的实践理性不仅仅是关于道德行为的产生,也关系到法权思想的确立.意志自由不是行为的无约束,它受道德律的制约,是对道德律的遵守;受“法”的强制,是对“法”的尊重.康德的“德”法”双重关系的统一,对现代道德现与法治观的结合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康德哲学的出发点就是自由问题。他的这个理论确切而言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先验的自由、实践的自由和自由感。而且三者之间存在着逻辑上的跃进关系。先验的自由为实践的自由提供了一个可能性;而实践的自由是自由本体的意义。而自由感又包含审美鉴赏的自由感和社会中的自由权,这二者虽然不是自由本体但却是自由本体的象征。  相似文献   

8.
在<纯粹理性批判>的基础上,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中阐述了他关于自由的思想.自由在康德哲学中有先验的自由和实践的自由两种含义.自由是道德法则的存在基础.道德法则是自由的认识条件,实践自由的根本规定是意志自律,自由是经验世界和超验世界的联结点.  相似文献   

9.
康德整个批判哲学体系的最伟大之处就是,用先验的方法把自由从自然领域划分出来,并厘定了自由与自然的界限与各司其职。因而,自由概念在其批判哲学中也就占据了核心地位。而作为前两大批判的桥梁,判断力正是在自由概念铺陈展开下完成了其体系的搭桥手术:在前两大批判中,康德分析先验自由与实践自由都属于理性自由,这只是自由存在的应然与必然,而在判断力中,审美主体的自由感的内在心理事实的获得才是自由存在的实然也是自然人向自由人过渡的必然,从而完成判断力批判如何可能。  相似文献   

10.
在《纯粹理性批判》的基础上,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中阐述了他关于自由的思想。自由在康德哲学中有先验的自由和实践的自由两种含义。自由是道德法则的存在基础,道德法则是自由的认识条件,实践自由的根本规定是意志自律,自由是经验世界和超验世界的联结点。  相似文献   

11.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在政治法律领域中出现了一种现象:国家的公权力和公民个人的私权利从各自的维度上都得到了相当程度的扩张。而这种“双赢”的局面是以社会契约理论为基础的古典自由主义所无法解释的,然而对这一看似矛盾的问题的解释,我们依然只能从自由主义理念内核与发展历程中去寻找答案。本文就是笔者在这个方面做出的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2.
契约自由原则是近代契约法的核心和精髓。是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结果。本就我国现行合同法中对契约自由原则既要坚持,又要防止契约自由的无限滥用。要求人们在尊重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前提下实现自己的合法利益。  相似文献   

13.
“自由”是王国维美学体系中一重要范畴,王国维在其“境界”理论中追问了自由的内涵、分析了人类生命活动何以不自由的因素,进而为自由寻找出路。他认为,人类对自由的追求.只有通过审美活动、特别是在艺术的审美境界中把功利的实践活动转化为非功利的审美活动.生命活动才可能自由.  相似文献   

14.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一直成为不少的哲学家和法学家广泛探讨的问题,近现代的实证法学家们提出法律与道德的不相关性,而代表自然法学派的法哲学家富勒则提出法律与道德的相关性观点,将社会的道德分为义务的道德与愿望的道德,认为义务的道德是维持社会得以正常进行而遵守的道德义务,是一种底端的要求。而愿望的道德是促使个人得以很好的发展及社会更加进步而崇尚的道德规范,属于一种高端的要求。二者有着内在的逻辑性,表现在义务的道德是愿望的道德的逻辑基础,愿望的道德以义务的道德为奠基并成为其必要性,二者共同成为了法律的内在逻辑要求,并赋予法律以内在的道德性。  相似文献   

15.
黑格尔的政治观集中体现在他关于“现实”、“合理”及其关系的阐述中,虽然具有保守性的一面,但绝不是为当时的普鲁士政权涂脂抹粉的,它实质上以晦涩的哲学语言表达了德国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也是德国资产阶级两面性的集中体现。从黑格尔的政治观中可以饱览德国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相似文献   

16.
网络作为一种全新的、独特的通信媒介,它赋予了网络言论自由新的特征,如何在保护言论多元化的同时对网络言论的侵权现象进行遏制,这是网络立法的重要问题。网络言论自由应以不侵犯他人正当权利及社会公共利益为其实体边界,形式上则应结合网络媒介的特殊性对禁止性言论作出特别列举。通过兼对“人肉搜索”现象进行分析,恶性贴子的实际发布者应承担侵权责任,网络服务商若不能证明自己尽到了审查、通知等充分注意义务则同样应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  相似文献   

17.
萨特的戏剧《苍蝇》《魔鬼与上帝》中的不同人物从不同侧面表现了萨特的存在主义自由观,即自由是人类生存的本质,人类在虚空中面临生存困境时的孤独和挣扎,从自在自由到自为自由的奋斗。萨特的自由现也有他自己的困惑,但这样一种不断寻求自己存在理由的自由观却给现代人的生存提供了一个参考纬度。  相似文献   

18.
从元伦理学基本教义的角度看,自由并非随心所欲,相反,“自由即限制”。在一个宽容的社会和宽松的经济环境下,企业的自主自由经营决不意味着企业可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毫无限制地谋求利润最大化。企业经营的自由自主特性恰恰在对诸多必然性规范的自觉遵循的基础上才能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19.
从康德对于人的两重性的理解出发,阐述他对于两种自由的理解,并阐述自由的实现的方式:对于个人来讲,是通过公开的运用理性的自由; 对于社会来讲,是建立一个健全的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20.
伊莎贝尔·阿切尔是亨利·詹姆斯国际题材小说杰作<-位女士的画像>中的"美国女孩"形象,她的行动演绎并塑造着美国民族文化.伊莎贝尔在三个不同类型男子之间的情感选择,彰显了美国式自由精神及超脱一切的理想化本质,而其对于家庭责任感的道德恪守,不仅昭示出清教精神渊源,更是亨利·詹姆斯对美国民族文化的想象性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