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电影在发展历程中,受到了中国传统审美思想的影响,特别是古典文学作品意境的审美影响到了电影的意境审美。在古典文学作品中,冲淡、虚静、幽寒都是典型的审美范畴,中国电影作品中自觉不自觉地运用了这些审美观念和审美技巧构成了电影的画面,使得中国电影呈现出不同于西方电影的审美风格。  相似文献   

2.
正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学生接触到的悲剧作品较多,如何让学生在阅读悲剧作品时培养起审美心理,是很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将结合实例谈谈高中语文悲剧作品阅读审美心理培养。一、引发阅读动机,培养审美感知在培养学生悲剧阅读审美心理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引发学生的阅读动机。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悲剧作品是比较  相似文献   

3.
审美意识之于声乐艺术具有很重要的导向作用,不同的审美经验、审美趣味会直接影响表演者的风格。歌唱家作为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者,应在表演中融入自己的审美意识,并从歌唱技巧的审美、音乐心理感觉的审美、情感的审美、形象塑造的审美等方面,对作品进行分析、理解,赋予演唱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绘画作品的欣赏过程是审美同质性与异构性共同作用的过程。审美同质性作用于审美主体 ,审美异构性表现为作品本身的艺术形式与创作技法  相似文献   

5.
高中语文教学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育素材。从作品阅读的朗朗上口美,读养审美情趣;从作品人物心灵的美丑评析中启迪审美情趣;从作品意境的匠心独运美,感悟审美情趣;从作品和谐韵律的音乐美,熏陶审美情趣;从作品的精粹语句的永恒美,激励审美情趣。通过教学,让学生把美的旨趣根植于心中。  相似文献   

6.
学作品的深度解读需有完满的审美心理的参与。只有将作品中美的语言对象化于学生的语感和美感,将作品中美的情感、美的意境对象化于学生的心灵,才能使学生与作品产生生命的交流与融会。章从形成正确的审美态度,深化主体的审美感受,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方面论述了审美心理机制的建构;并提出审美心理机制的运作须特别关注“澄怀味象”、“内觉体验”、“量质转变”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唐朝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不仅是脍炙人口的诗歌杰作,也是一篇艺术鉴赏的典范作品.本文从艺术鉴赏中的审美感知、审美想象、审美情感、审美实现等方面对作品进行解读,以此解释艺术鉴赏的一般原理.  相似文献   

8.
学作品的深度解读需有完满的审美心理的参与,只有将作品中美的语言对象化于学生的语感和美感;将作品中美的情感,美的意境对象化于学生的心灵,才能使学生与作品产生生命的交流与融合,进而形成正确的审美态度。为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构建审美心理机制,可用“澄怀味象”、“内觉体验”、“量质转化”的原则加以运作。  相似文献   

9.
师范音乐教材汇集大量古今中外经典音乐作品,这些作品有着极高的思想性、艺术性和审美价值,对于培育和提高青少年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审美趣味、思想修养,促进他们身心和谐发展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新闻语言的审美选择,就是新闻作者在新闻写作中,从审美意图出发,选择语言表达实体,并运用审美框架我新闻语言系统。新闻语言的审美选择包括三个方面:新闻作品词语的审美选择,新闻作品句式的审美选择,新闻作品语篇的审美选择。  相似文献   

11.
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利用优关的作品,开展积极有效的审美教育活动,才能很好地实现人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而在艺术中专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受教师、学生和教学方式三个因素的影响,审美教育的效果不佳。因此,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搞好语文教学;要把握学生专业特点,灵活运用审美教育形式;利用表演揣摩文中人物心理,开展审美活动;利用音乐烘托作品主题,促进审美教育;利用绘画重现作品意境,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2.
陈建英  金丹 《考试周刊》2011,(51):215-216
本文通过生活实例提出在美术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想象力、重视学生的作品、肯定学生的作品,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  相似文献   

13.
此文是运用美学的观点与方法,对我国古代文学作品进行评析的尝试。文内,着重从审美形象、审美情志、审美艺趣等三个方面对作品进行了剖析,以辨认吴敬梓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4.
庄武昌 《考试周刊》2013,(34):31-31
人们在阅读作品时,可以从作品中得知一定的道理,从作品中获得审美愉悦。就文学作品而言,这两种功能同时具备,教师在教学文学作品时不能只停留在求知的层面上释然,还要在审美层面上获得愉悦。本文从审美心理出发谈谈文学作品教学,旨在突出作品的个性,提高学生乃至教师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及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5.
文学作品的共鸣是鉴赏者在鉴赏作品时产生的一种精神现象 ,鉴赏主体的认识方法、审美水平、生活实践等与作品的审美内容适应与否 ,是主客体共鸣能否产生的重要因素。作品新颖别致的艺术形式是引起共鸣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6.
舞蹈作品的审美意蕴是渗透在作品中的内涵、情感以及创作者要表达的某种精神或主旨。优秀的舞蹈作品能够带给观众视觉和精神的双重享受。在舞蹈创作过程中,技巧、构图、表现手法等都与作品的审美意蕴息息相关。学生创作的作品往往只有结构框架而缺乏内在灵魂,是舞蹈编导课程要克服的最大难题。从舞蹈教育的内涵着手,在系统分析当下舞蹈教育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帮助学生提高舞蹈创作审美意蕴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文学作品是作者用来表达思想感情和审美观点的,语文课的审美教育也源于作品的语言,我们可以通过对作品语言的剖析,让学生感知语言的形象美、内涵美和思想美。也可以运用朗读,使学生的审美感知的指向隐含于审美对象的美,激发起审美主体心  相似文献   

18.
审美体验是美感的深化,与美感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触类旁通,不即不离是审美体验的重要特性,它还具有超实感性与类似性。对这种微妙的心理过程需要通过“亲证”加以体察,它可以意会而难以言传。在写作抒情性作品时只有借助审美体验才能准确表达内在的复杂感情,在抒情性作品的阅读鉴赏中,也只有通过审美体验“披文入情”,才能体察作品情感发展变化的动态流程。传达审美体验是抒情性作品的重要表现手段。  相似文献   

19.
中师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提高与教师的能力、作品的选择密切相关。本通过音乐教学实践,对教师素质、作品推荐及作品的审美分析、判断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侧重对网络作家安妮宝贝的作品所表现的审美倾向予以分析 ,并进一步讨论作品的时代背景———中国当下社会的审美取向 ,由此观照安妮宝贝创作的得失。文章从城市文化、消费文化和审美距离等几个方面切入 ,论述当下审美文化同安妮宝贝创作的交互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