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随着科学哲学的“修辞学转向” ,修辞学方法逐渐渗透和扩展到自然科学研究领域。通过对科学语言的语形、语义和语用修辞 ,通过对修辞战略、修辞主题和科学共同体的“发明” ,通过对科学和修辞“难题”的解答 ,科学修辞学确立了它具有元分析特征的方法论地位  相似文献   

2.
广告英语的修辞魅力与消费心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告英语中,常用各种修辞手法来加强广告的感染力和号召力,以实现其预期的目标。修辞的魅力就在于它抓住了消费者的心理,引导消费者接受并认同广告。本文将从消费者心理解析广告语言的修辞魅力。  相似文献   

3.
元修辞现象不仅是元语言的一部分,也是人类语言活动的一部分。互动式教学需要应用元修辞语言来生动形象地表达对象语言。元修辞语言在教学语境中的生成可以使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加具有启发意义,使教者和受者能在教学活动中积极互动,相互启发。  相似文献   

4.
王珂  谭红梅 《科教文汇》2008,(6):178-178
修辞是研究提高语言表达效果规律的学科。按传统修辞的观点,“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是修辞的基本要求。但事实上,“准确”目的的实现,并不单纯靠精确,有时要模糊些,才能更准确,模糊也是达到“精确”目的的重要因素。在众多的语言因素中,标点是构成模糊修辞的手段之一。而利用标点来进行模糊修辞,较为多见的是省略号和破折号这两种标点符号。  相似文献   

5.
相较国内科学论文的认知无涉式研究范式而言,国外关于科学文本的研究模式日益呈现出明显的修辞学与语言学转向征象,反映出关于科学文本和科学实践间关系的认识论嬗变.文章探析了对科学论文认知内容进行修辞学分析的原因——科学论文语言的修辞性特征、科学论文对主体性思维过程的修辞转化、科学论文传播过程中的修辞意蕴、科学论文评审体制的修辞学特征.在此基础上指出,修辞建构已从不同路径参与进科学文本内容;进而以问题集簇的方式,从科学论文语言、科学论文发表过程、科学论文的引证、科学论文的文化支持网络四个维度提出了建立科学论文修辞建构研究范式的具体内容框架.  相似文献   

6.
如今的课堂上,师生交流,生生互动时,或是需要学生准确表达自己的见解或思维过程时,学生往往沉默或词不达意或根本无法准确表达自己或小组成员的观点。所以学生的课堂语言对于科学学科非常重要。科学中的概念、现象和解释都需要通过语言来表达,其用词的准确性、结构的严密性、语言的逻辑性比起语文来毫不逊色。因此,我认为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对逻辑经验主义者倡导的传统科学理性所陷入的困境的剖析,以及对历史主义、新历史主义及科学知识社会学为摆脱这种困境而走向相对主义的原因的揭示,阐述了科学修辞语境中的辩证理性的构成要素与优劣之处。文章认为,科学修辞战略为消解绝对主义与相对主义之争提供了一条适当的中间之路,科学修辞语境中的辩证理性为科学家达成科学共识提供了一个有效的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8.
汉字是用于记录汉语的一种书面符号体系。与其他表音文字不同,是由形体直接或间接的表示词义或者语言元素意义的平面方块字构成的体系,与语音中的音节相对应。修辞是对语言的修饰和调整,是语言的综合艺术加工。以下针对与汉字特点相关的各种修辞方法进行初步探究,旨在了解汉字独特的修辞方法。  相似文献   

9.
修辞是运用语言的艺术,一般说来,人们运用语言,首先要符合语法逻辑规律,前后一致,不能自相矛盾.但有时我们为了获得意想不到的表达效果,在语言表达时,可以故意突破常规,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可以故意的制造矛盾,即把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两个概念或词语巧妙地联系在一起,这种修辞方式就叫矛盾修辞或相反相成.  相似文献   

10.
薛俊武 《科教文汇》2007,(11X):195-195
同一思想内容可以选用不同的词语或句式来表达,采用什么样的词语或何种句式效果最好,往往决定于特定的语言环境。一个合乎语法的句子,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只有在语言环境中才能表现出效果的优劣来,所以,语境既是进行言语活动的条件,也是检验修辞效果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修辞与科学知识传播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春泉 《科学学研究》2004,22(2):113-117
科学知识的有效传播离不开修辞,以修辞的方式传播科学知识是可能的和必要的。第一,语言文字是科学知识的最基本的载体之一,以承载科学知识的修辞话语传播科学知识常常能为更广泛的公众所喜闻乐见;第二,修辞方式往往可以给特定科学知识传播以策略上的支持;第三,修辞过程与科学知识传播过程均为且均必为一互动的过程;第四,修辞和科学知识传播的效果都可以通过审美的方式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2.
科学修辞学最为擅长和独到的是对于科学文本进行修辞学的分析,从而探讨文本中所体现出来关于科学的社会建构、历史、认识论等等不同于传统科学哲学的观点。它在分析手法和目标上都杂糅了多个学科,总体来看有宏观的建制研究、中观的社会研究、微观的策略研究。三者在研究对象、方法、理论倾向、分析目标等方面分别有不同的特征和取向,这也构成了科学修辞学多元而极具启发性的研究进路。  相似文献   

13.
如何理解科学与修辞之间的关系?从传统的科学与修辞二元区分观,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科学与修辞学的三大合流路径(包括修辞学的认知转向、建构主义科学社会学的兴起、科学哲学的语用学转向),科学与修辞之间经历了一次从二元对立到彼此融合的过程,但这融合过程并非完善,一系列方法论难题,特别是关于二者相互关联的机制问题仍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文章借用马尔切洛.佩拉的"科学的辩证法"观念,尝试性地提出了"科学的辩证模型",通过建构以"理由"为中心、以"争论场"为基础的新模型,以期对科学与修辞之间的关系进行新的阐释,并破解科学与修辞具体关联机制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14.
近现代科学采用祛语态化等修辞手段,反映并展现了理想主义科学观,可称之为理想主义科学修辞。这不能反映科学活动的真实状况,需要结合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等的研究成果,重新采用语态化解释等修辞手段,返语境化,尽量还科学真实面貌。不仅如此,复杂性科学、基础应用研究和战略性基础研究的兴起,需要科学修辞的语境化转向:一是更多地走向文学性的语境诉求;二是在科学文本之外,面向社会交往实践,进行外在主义语境修辞。  相似文献   

15.
SSK学者运用科学修辞学的方法对科学争论、科学文本等进行的社会学解读,是SSK流派在社会建构论领域的一大创新。文章从科学修辞学视角,借鉴SSK的对称研究方法,对当前转基因的热点问题进行实证研究,通过“转基因主粮事件”中争论各方使用的修辞资源、论题和手段的分析,试图展现各方行动者之间的一种利益博弈过程。  相似文献   

16.
乔敏 《科教文汇》2012,(29):130-130,208
语言的修辞现象带有很浓郁的文化属性。由于中西方文化和语言特点的差异,中英新闻语言也表现出了很大的不同。本文拟从修辞的角度对中英新闻语言的相似和不同进行探讨,希望能加深读者对汉语和英语语言特点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社会创业者修辞策略的运用关系到合法性和资源获取,是社会创业的研究前沿。本文认为修辞策略的灵活使用最终取决于社会创业者的混合逻辑和利益相关者的制度逻辑的适配。社会创业者应该通过对修辞资源和表达意图框架进行有技巧的选择和组合来构建自己的修辞策略空间。面对由政府逻辑主导的政府人员,社会创业者适宜采取愿景化修辞,侧重讲述社会企业所能够带来的社会福利愿景;面对由专家逻辑主导的公益创投,适宜采取隐喻性的修辞策略,侧重社会企业运行所具有的商业可持续性;面对由职业逻辑主导的员工,适宜采取基于价值的修辞策略,侧重可持续解决社会问题的可行性;面对由社区逻辑主导的志愿者,适宜采取基于情感的修辞策略,侧重共同解决社会问题的必要性。本文拓展了制度逻辑理论在社会创业领域的应用范畴,丰富了制度逻辑、表达意图框架和修辞的密切关系,对于社会创业者如何讲好故事也具有现实启迪。  相似文献   

18.
袁凌 《科教文汇》2012,(28):80-80,86
修辞格属于修辞学的范畴.是现代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修辞格的教学对教师来说富有挑战意味,教师要推陈出新.开创教学的新局面.就需要从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相似文献   

19.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how business research scholars’ internationalization strategies influence their research performance and how this relationship is moderated by the availability of different knowledge-based resources. The authors analyze citations to journal articles authored by business research scholars with German affiliations and examine how the number of citations is determined by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s and a researcher's knowledge resources in terms of language skills, research experience, and foreign market knowledge.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augmentation of complementary knowledge resources (i.e., when researchers lack language skills and foreign market knowledge) positively influences the performance of a collaboration-based internationalization strategy (i.e., collaborations with international researchers). The collaboration-based strategy also improves performance for less experienced researchers, but this advantage diminishes with increasing research experience. The findings provide further insights into drivers of scholars’ research performance and have practical implications for science policy.  相似文献   

20.
王丽峰 《科教文汇》2013,(22):117-117,12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受文化的影响,也反映着文化。每一种语言都与某一特定的文化相对应,其语言结构、语言交际模式、篇章修辞原则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受文化观念的影响甚至制约。阅读作为语言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英语学习中占有首要地位,是掌握语言知识、获取信息、提高语言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