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2007年7月间,在石家庄市颇具知名度的一档民生节目曾报道了某县一施工项目与附近村民发生纠纷的事件,其中,工程建设方在记者采访中采取了拒绝采访的方式,而报道播出后,该工程建设方反映强烈.本文试图从采访者与被采访者之间的法律关系入手,就提高记者素质为目的分析拒绝采访的不同情形,及其对策,以帮助新闻记者提高应对拒绝采访的技能,顺利完成采访.  相似文献   

2.
董昉 《新闻世界》2010,(9):47-48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闻媒体在社会事务中的作用不断增强,但阻挠记者采访的事件,也时有发生,这主要是由于舆论监督作用的增强,新闻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和新闻工作者自身的因素造成的。应对记者在采访过程中所遭到的暴力阻挠,作为新闻工作者应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作为社会应该及时立法,对记者的合法权益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3.
采访收费该不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费采访发源于上世纪90年代的日本媒体,这种做法在欧美被形象地称为“支票簿新闻”。在我国.媒体为了获得采访权或独家新闻,向被采访付费已非新鲜之事。但是,近来不断有名人,教授主动向记提出接受采访要收费,一时又成了近期舆论关注的一个焦点。  相似文献   

4.
汪仕林 《新闻知识》2005,(10):59-60
在外人看来,做记很风光,哪里热闹就可以往哪钻。实际上了解内幕的知道,最难做的就是跑突发事件的记,只要一接到读报料,记便要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但是往往到了现场,也是什么情况不让你知道,如何挖到第一手资料幕后东西并不容易。  相似文献   

5.
记者不论在什么地方采访,也不论采访什么样的人,都要注意现场气氛的营造。现场气氛融洽,记者问得顺心,被采访者答得舒心,采访容易获得成功;相反,现场气氛不融洽,采访很可能中途“夭折”,即使硬着头皮采访下去,也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那么,怎样营造融洽的采访现场气氛呢?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有以下几点感受。  相似文献   

6.
苏靖 《新闻实践》2005,(10):58-59
媒体间竞争的激烈,处于采访一线的记者都有体会。如何在一个共同的采访环境下得到采访机会,选取独特的采访视角,并实现采访意图,是许多同行最伤脑筋的事。笔者以最近采写的“西湖论剑”论坛报道为例,对如何利用采访环境、实现独特采访意图,作一初浅分析。  相似文献   

7.
蔚莉 《新闻采编》2012,(5):27-28
提到"记者",大众对这一职业的认知不外乎三点:第一,敏锐地去发现事实;第二,忠实地去报道事实;第三,当好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记者最主要的工作,就是代替广大的民众前往事情发生的现场,或是接触新闻事件的当事人,并将事情的真相及其代表的意义,透过探索与报道呈现于媒体,从而同媒体一道发挥解释、揭示、讨论、教育、娱乐等功能。对记者这一看似简单的定义背  相似文献   

8.
所谓采访现场,即采访者采访被采访者的地方。由于采访大都要进行谈话,因此采访时,一般只要找个能谈话的地方就满足了。的确,许多采访我们就是在这种谈话场所中完成的。但是,有的采访我们却完成得不够好,甚至碰到了"卡壳",有的自以为完成得很好,但如果换个采访场所,我们也许能获得更精彩的材料。试想,《林海雪原》中杨子荣在林海雪原中唱"穿林海—",和在客厅里唱,效果肯定不一样。因此,注重采访场所对采访  相似文献   

9.
赵凡 《新闻与写作》2001,(11):23-24
“徐院士,请给我一个小时,半个小时也行,再不就十分钟,我要采访你关于大陆科学钻探的问题”(采访提纲我前两个小时就已经传真过去了)。 她肯定地说,不行。她的口吻强硬得让人难以容忍,“如果想让我出洋相,你就来吧!”。 我想了想还是去了。最后,这次采访写出的文章《相约第一井》系列之二受到了行业读者的广泛好评。但是,并不是采访的结果,而是采访的过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采访是记者与被采访人演出的戏,戏能否演下去,要看双方是否真正被调动起来,这就是所谓的“互动” 法拉奇曾经说过:“人物采访是一出戏、一场…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地方记者进军营采访的现象比较普遍。在这里,我们专门就地方记者进军营采访必须掌握和具备的一些军事知识谈一谈粗浅的认识,供同行们借鉴、参考和共勉。首先,地方记者进军营采访必须具备高度的保密意识。过去一提起军营,总给人一种神秘感。其实,说军营神秘并不过分,因为军营是军事禁区,禁区有许多军事机密。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军事机密如果被敌人窃取了,就等于把生命交给敌人了。在军事上一直有这样一句警言:保密就是保生命,保密就是保胜利。因此,地方记者进军营必须通过层层审批,采写的稿件也要经过严格把关,惟恐出现泄密事件。在改…  相似文献   

11.
伴随新兴媒体不断涌现及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同时,它也导致传统的纸质媒体发展受到巨大冲击。为了在媒介融合的新环境下得到可持续发展,纸质媒体开始深入改革,而关于记者采访便是其中不可忽视的环节。此次从报纸记者采访这一角度切入分析,在结合实际发展后,探讨了媒介融合下报纸记者采访特点、可能面临的困境等等,并详细阐述了提升报纸记者采访技巧的有效策略,望能够为现代报纸记者的采访工作提供有力的参照。  相似文献   

12.
杨光 《记者摇篮》2007,(7):97-97
所谓表演式采访技巧,是指广播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运用语言、表情、肢体动作等手段,在较短的时间内拉近与被采访者的心理距离,取得采访对象的心理认同,让被采访者感觉到  相似文献   

13.
都说记者这行是七分采三分写。而对一个煤炭企业报的新闻记者来说,采就更为重要了,也更加困难,所以,掌握采访的技巧是十分重要的。笔下的功夫不强照样能当一名出色的记者,但不善于进行访问是绝对当不好记者的。美国塔尔萨论坛报记者鲍  相似文献   

14.
在媒体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怎样能将共享的新闻资源做出独家角度?怎样能挖掘出新闻人物内心深处的真实情感、令被采访者面对镜头放松而健谈,实现最佳的传播效果,这都需要记者在采访中具备提问的技巧。得体的提问,当会使采访事半功倍,创造一种良好的对话氛围;但如果记者东拉西扯,或姿态强势,就很容易使对方产生厌烦情绪,对采访带来阻碍。因此,采访过程中的提问技巧是对记者业务水平和社会活动能力的综合锻炼。一、采访时应遵循的原则1.把握采访的主动权威廉·梅茨曾经说:"采访的含义,就是具有既定目  相似文献   

15.
孙静 《记者摇篮》2010,(1):59-59
工作十几年来,经常看到这样的记者:他们对采访不感兴趣,每次下基层采访都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将现成的材料一修一改就完事大吉。久而久之,不仅养成了惰性,而且局限了自己的想象空间,使采写的新闻缺乏灵性,让人提不起精神。其实,记者要在采访中有敬业精神,真正与被采访者实现心与心的交流,实现真正的对话,这样才能采写出精彩的富有感染力的好新闻。  相似文献   

16.
对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采访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就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采访工作面临的形势进行了综合分析,并从六个方面提出了应该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王辛娜 《新闻传播》2022,(14):110-111
21世纪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这一时代背景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趋势越发显著,而现阶段人们已全面步入媒体融合的时代,融媒体时代下记者如何创新采访方式是值得思考的话题,由于采访形式与采访内容直接关系到采访效果,所以本文重点分析融媒体时代下记者创新采访形式的相关内容,给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案例 北大校长周其凤7月中旬回湖南浏阳老家为母亲庆祝90大寿,拜寿时他长跪在母亲膝前,含泪倾诉衷肠,最后母子二人抱头流泪。周其凤拜母的图片最早出现在浏阳论坛,随后被微博转载,各式各样的媒体对此纷纷报道,有大唱赞歌的,有说作秀痛加指责的,以至于周其凤在其后将制作的CD《妈妈的油菜果》送人时,不敢接受记者采访。他说,"我现在哭也不是,笑也不是"。分析媒体热炒,只是对北大校长身份的集体媚俗。在跪母拜母事件中,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革新,现阶段,融媒体发展已经成为了广播电视媒体的主要发展趋势,各个地区的广播电视媒体都在开展融媒体发展活动。此次研究主要就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媒体记者采访形式的创新策略做了简要的分析,目的在于进一步提升广播电视媒体记者采访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20.
韩英 《记者摇篮》2004,(5):61-61
地方记者在工作中免不了要采访国内外享有知名度的名人,面对知名度,社会地位均高出记者几倍的名人,地方记者该如何出手,顺利完成采访报道任务, 这是值得思考的。一、知觉记者所从事的职业是与人的社会活动密不可分的,人们常把记者称为社会活动家,所以,采访是否成功,首先看记者的社会知觉是否准确,采访名人成败与否, 要看对名人的知觉是否准确、灵敏。对名人的知觉:指名人的职业、性别、特长、成就、性格、言谈、形象、风度等等形成的内部动机倾向和品质的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