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亮 《垂钓》2004,(12):63-63
我是一名业余的钓鱼爱好者,如果按年头来算也有个十五六年了,在钓鱼的技术上始终没有很大的提高,总是停留在传统的钓法上。自从阅读了《垂钓》,我开始接触“悬坠钓法”,终于创造了我个人的钓鱼纪录。  相似文献   

2.
文四清 《钓鱼》2005,(4):6-7
2004年,在《钓鱼》杂志“我钓鱼,我快乐,我健康”的钓鱼理念的熏陶下,在“2004年为钓鱼推广年”这个伟大倡议的推动下,中国钓鱼运动走过了充满激情和进步的一年!  相似文献   

3.
我是一名计生工作者,工作之余最大的爱好就是邀上钓友南征北战去钓鱼。钓的多了就有了一些心得一些感触,时常写下来,整理整理寄出去。不想有两篇竟在《中国钓鱼》上发表了,这给了我很大的鼓舞。《中国钓鱼》一直是我的好朋友,看到《中国钓鱼》开展的“关注环保,从我做起”的活  相似文献   

4.
人说:“百闻不如一见。”我说:“百看不如一试。” 曾经在许多期《中国钓鱼》杂志上看到“魔力促饿鱼饵”的广告,心里总不以为然。但看多了以后却让我忍不住试上一试。去年8月份,我向安庆德鑫渔具厂邮购了10瓶“消食精”,10瓶“抢吞”,10袋“饿鱼宝”和10袋“醉鳖宝”。“不试不知道,一试吓一跳。”我加入钓鱼行列时间不长,钓技当然很一般,甚至经常“光头”。但是,自从9月份我得了此宝以后,我却成了一鸣惊人的“钓鱼高手”。我是前年参加我们林业学校钓鱼协会的,由于没有钓鱼经验,前年的比赛中,我仅钓了一条可怜兮…  相似文献   

5.
同钓有缘     
去年夏末的一天,我到市场上买小米,准备用药酒浸泡后钓鱼打窝。我问老板两种小米哪种便宜,老板反问我是人吃还是喂鸡,我说钓鱼打窝,老板笑着说:“半小时前也有一老头来买小米,说是钓鱼用。鱼还吃小米?”我告诉他是加工后打窝诱鱼。老板健谈,又说:“刚才买米的老头跟我讲价,说找到一个钓鱼的好去处,鱼好钓,钓多了吃不了就拿去卖,每天卖鱼就能挣一二十元,要是米价便宜以后会常来买……”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我忙问那老头是哪里人,在什么地方钓的鱼。老板说:“哪里人不知道,钓鱼的地方好像在黄泥沟(排洪道名)附近。”  相似文献   

6.
张莉 《钓鱼》2005,(11):6-8,10
2004年新春伊始,本刊发出了中国钓鱼推广年的倡议,如同冬天里的一把火,温暖着神州大地钓鱼人的心,点燃了钓友们参与钓鱼活动的热情。“我钓鱼、我快乐、我健康”,本刊亲力亲为,举办《钓鱼》杂志“读者杯”全国钓鱼巡回赛,以回报读者的厚爱、钓鱼人的支持。  相似文献   

7.
没耐心 钓鱼者:“你看我钓鱼都看了三个小时了,你为什么不自己试一试呢?” 旁观者:“我没有耐心。” 浮子 有一次,有个喜爱钓鱼的人带着他的朋友一起去钓鱼。他的朋友不会钓鱼,但他也想试试自己的运气。 他们俩来到河边开始钓鱼了。忽然,那位有生以来头一次钓鱼的人说:“哎,那些红色的玩意儿值多少钱?” “你是说那些浮子吗?噢,很便宜,你问这个干什么?” “我应该赔你一支,我那支浮于刚才沉下去了。” 进步 我的邻居和大多数喜欢钓鱼的人一样是个乐天派。一天早晨我问他钓鱼的情况怎么样。 “比以前进步了。”他回答,“上星…  相似文献   

8.
邓慧颖 《垂钓》2006,6(7):15-16
经常听哥哥提起“掐鱼”,我不知道那到底是什么意思,只知道钓哥们在一起时总是吹捧自己钓得如何好、如何多!虽然我钓鱼的时间并不长,钓技也很平常,但每次和他们出去钓鱼,我都会在暗地里跟他们较劲,而这一次,我终于如愿以偿外加幸灾乐祸地“掐”到他们闭上了嘴……  相似文献   

9.
刘冬 《钓鱼》2005,(4):48-48
说起钓鱼,我算得上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迷”了。我曾在十年前除夕的寒风冷雨中“蹲点”几个小时,终于“吉星高照”,钓到了红鲤鱼。  相似文献   

10.
郭凤 《钓鱼》2005,(1):54-54
在“我钓鱼,我快乐,我健康”这个主题思想的熏陶下,为了06应《舱》杂志“2004年为钓鱼推广年”的倡议,《钩鱼》杂志社专门为广大读者和钓鱼爱好者精心奉献的《钓鱼》杂志“读者杯”全国钓鱼巡回赛已经在全国17个城市成功打响。  相似文献   

11.
甯夕雨 《钓鱼》2005,(1):23-23
罗泽武钓友在《钓鱼》杂志总46期上发表了一封公开信《给钓鱼大师们的一封信》以下简称罗文),我反复读了几遍,对信中提到的另一篇文章王大禄钓友的《让我们走出“标准池”》一文,我也重温了一遍。我很同意他们在各自文章中所表明的一个重要观点:摆说“标准池观念”桎梏的束缚,多学习更新鲜更精彩的东西。  相似文献   

12.
子牛 《钓鱼》2004,(10):24-24
去年秋天听长子说过,在南京市南郊的花神湖常看到有人钓鱼,而且收费很低,建议我去玩玩。苦于钓鱼无去处的我一直向往前去过把钓瘾,但始终因故而未能成行。今年“五一”节那天,长子又给我带来了新的消息,说花神湖今年钓鱼不收费了,有不少人在那里钓鱼。我问他钓鱼人的战况如何?他不太清楚,但说风景宜人,湖水清澈,空气清新,是个休闲“鱼”乐的好去处。经他这么一渲染,早就埋在心底的“垂钓花神湖”的欲望顿时升腾起来,要他乘“五一”放假的机会带我去一趟。他立即答应:“只要天不下雨,明天就去”!  相似文献   

13.
桑世泽  范宁 《钓鱼》2004,(15):6-7
原定于去年举行的全国钓鱼大赛因“非典“肆虐,未能按原计划在银川扬竿。这一变故,对于主办者之一的银川市政府和承办者之一的银川市体育局来说,坏事变成了好事,他们反而有了充足的时间准备,更加细致地谋划2004年全国钓鱼大赛,并把这样一项群众性体育运动项目宣传得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笔者几次乘出租车和司机聊天,他们都兴致勃勃地向笔者介绍银川正在举办的全国钓鱼比赛;无意中走进小店,营业员谈论的事也是钓鱼的新闻。在银川,大街上,公园里,全国钓鱼大赛的宣传标语一幅连一幅,本刊今年第一期杂志上卷首语中提倡的“我钓鱼、我快乐、我健康”成为宣传垂钓最响亮的口号、最耀眼的标语。  相似文献   

14.
半个钓鱼人     
谢立娟 《钓鱼》2005,(8):34-34
我是个不会钓鱼的女人,但我却喜欢去看钓鱼,因为我老公经常去钓鱼。刚开始时我看他钓鱼,见他一脸专注的神情,仿佛进入一种忘我的境界,根本就忽略了我的存在,我常常在等待他钓鱼时不知不觉中睡着了。待收竿时,他才会想起身边的那只“睡猫”,然后拖着迷迷糊糊的我向家的方向走去。这种甜蜜而又浪漫的故事常常发生,我也乐此不疲。  相似文献   

15.
外国的月亮     
刘博 《垂钓》2006,6(12):17-19
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一场由中央电视台5套转播的钓鱼比赛——一场在英国举办的名为“钓鱼爱好者”的钓鱼比赛。  相似文献   

16.
张友 《钓鱼》2006,(12):70-70
我这个钓鱼迷是从退休以后才开始学钓鱼的。记得在孩童时代,自己也曾经钓过鱼,还到河里摸过鱼,那时感到钓鱼、摸鱼很好玩,很有意思,很新奇。参加工作后,看到有人去钓鱼时,我总认为这么大的人了,还去“玩鱼”,是思想落后、不求进步、不务正业的表现,我可不能去。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女婿骗我去钓鱼,结果跟他钓了没几次,我就上了“贼船”。俗话说得好,“上船容易下船难”。此后我对钓鱼的痴迷便一发不可收拾,越陷越深,久而久之就成了钓鱼迷。钓鱼为什么会这样吸引人呢?因为钓鱼给人们带来的益处实在太多。第一,有“鱼获”,可以做美味佳肴,改善…  相似文献   

17.
美丽的危险     
李浩 《垂钓》2004,(3):58-58
做海员十多年了,和绝大多数海员一样,我也是个钓鱼瘾君子。但我的钓鱼经历告诉我,钓鱼可以“竿不择鱼”,吃鱼可不能“饥不择食”。真看准了,那次就是,钓鱼没什么,吃鱼时倒吓出了一身冷汗。  相似文献   

18.
沈永兴 《垂钓》2006,6(3):21-23
我学钓鱼起步很晚。起初我胡乱地买了根钓竿、一副预制好的羽管散标钓组,便把自己“武装”成了钓鱼人。之后我又购买了钓鱼书籍,订阅了钓鱼杂志,学到了很多钓鱼方面的理论知识,知道了什么是传统钓组、什么是台钓钓组,以及它们各自的优缺点,也终于明白了我买的是传统钓钓具,用的是传统钓钓法,于是我把自己归类为“传统钓钓者”了。  相似文献   

19.
王润来 《钓鱼》2013,(11):19-19
在一间12平方米的钓具店里,一位服务员闲时在柜台里看报纸,我无意中瞟了一眼,就叫她给我拿包太空豆,交完钱猛地想起报纸好像有”钓鱼”二字。这钓鱼人都有个通病,那就是看到“水”“鱼”总要多看两眼,更何况“钓鱼”二字,肯定跟自己有关。看完报纸,出了店门在回家的路上想,要每周去钓具店蹭《钓鱼》报看去,从此我就成了这家钓具店的常客,也就喜欢上《钓鱼周刊》。  相似文献   

20.
海娜 《中国钓鱼》2004,(11):36-37
北京时间2004年8月31日上午8时,赴比利时参加第五十一届世界淡水钓鱼锦标赛的中国队员们,身着绣有中国国旗标志的队服出现在首都机场国际出发大厅。当时的国人们还沉浸在我体育健儿在雅典奥运会上带给我们的喜悦之中,所以机场里不时有人满面笑容地问队员:“你们是什么项目?”“钓鱼。”问者好奇:“钓鱼也有世界比赛吗?”“是的,我们就是去参加世界钓鱼比赛的。”“太有意思了。祝你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