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出立证法由日本学者柳田国男提出并使其发展成为日本民俗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后经过千叶德尔等学者在长期民俗调查实践中的批判和修正,最终使重出立证法的研究方法不断完善,丰富了日本民俗学的研究内容和学科体系。重出立证法应用到中国民俗学学科体系建设中富有借鉴价值,将为中国民俗学研究提供新的思维视域和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
历史民俗学是中国民俗学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关于民俗事象的历史研究与历史社会民俗事象、民俗记述及民俗评论的研究,通常包含民俗史、民俗学史、文献民俗志三方面。它与历史社会学与历史人类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又具有自己的学术特点。历史民俗学概念最早出现在日本民俗学界,钟敬文是中国历史民俗学的倡导者与建设者。历史民俗学有自己特定的研究范围、学科特征与研究方法,是一门正在生长的新型学科,它在中国民俗学研究中有着独特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3.
提起日本的民俗学或民俗学史,首先会想到三个人,一位是日本民俗学鼻祖柳田国男;另一位是以独特的思维方式对口承文学、宗教等予以解释的折口信夫;还有一位是对民俗学领域的物质文化做过贡献的原财界著名人士涉泽敬三。当然,构成民俗学主流的还是柳田与折口,其中,柳田的民俗学是日本民俗学的中流砥柱。  相似文献   

4.
受北京师范大学的邀请,日本神奈川大学教授福田亚细男先生于1998年11月2日至12日在北京师范大学进行讲学活动。福田教授是日本当代著名民俗学家,曾担任日本民俗学会主席。讲学期间,福田先生对柳田国男的民俗学思想作了较全面的介绍和分析,并对日本当代国内民俗学、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情况和前沿动态作了较详细地讲解,提出了一些颇具启发性的观点。本刊特编发《民俗研究》主编叶涛先生对福田教授的专访文章。  相似文献   

5.
一、意义与方向历史民俗学是民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民俗学是研究历史上的民俗事象与民俗理论的学问。历史民俗学是具有世界文化意义的新兴学科,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注意对历史民俗学的研究。历史民俗学在中国尤其具有民族文化建设与学术建设的现实意义。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  相似文献   

6.
黄石与中国现代早期民俗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石是中国现代民俗学运动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早在20年代初就投身于宗教学、人类学及民俗学研究领域,翻译和编译出版了关于家族制度和神话的著作,并陆续发表了多篇民俗学方面的学术论文,尤其在妇女民俗方面做出了较大成就。其研究特点在于既注重利用文献资料做历史的考察,也注意尽量利用田野调查的材料;既注意吸收国外相关学科的理论,又专注于对中国本土的民俗事象的研究,是当时民俗学运动中比较出类拔萃的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7.
本文试从民俗学和文化人类学的视觉,对王统照乡土叙事中的民俗意象进行研究。王统照自觉的民俗学意识和扎实的民俗学学养,使他在乡土叙事之中尤为注重民俗意象的描写,特别是将社会民俗心理、民俗信仰与乡土世界的原生形态有机地结合起来,凸显出浓烈的民间意识。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文学与中国现代民俗学自起步阶段起便结缘.源于共通的审美品性,中国现代文学作家自觉表现民俗事象,创作中的民俗叙事开创了现代乡土小说独特的地域性、民俗性的审美品格.文章从现代文学与现代民俗学的结缘及密切关系;民俗对创作主体、客体的影响;现代民俗学的“文学化”倾向等几方面对现代乡土文学的民俗文化视角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9.
鲁迅民俗观的形成,主要与国外人类学派民俗观、中国现代民俗学运动的影响有关。与借民俗以研究历史或表达人生情趣不同,鲁迅的民俗观是一种启蒙致用的民俗观,但其部分观念并没有超出同时代的其他人物。人类学派民俗观与中国现代民俗学运动,成就了鲁迅的民俗视野,但同时也弱化了鲁迅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
民俗旅游是社会热点,也是学界显学。民俗旅游研究火爆,旅游民俗研究稀少是其现状,建立旅游民俗学的学科框架迫在眉睫。旅游民俗学是以民俗学的视角对于民俗旅游与旅游民俗进行科学研究、对于民俗旅游产业和旅游民俗文化事业开展社会服务的一门科学。旅游民俗学有着四个方面的重要研究内容:一是可用于旅游的民俗资源及其转化研究,二是对于民俗旅游的经济研究与服务,三是对于旅游者与从业者的研究与服务,四是对于旅游与民俗文化传承及其社会发展问题的研究。民俗学首先需要更新自我对于民俗的解释,才可能为民俗旅游产业提供服务。民俗的核心属性是构建认同,叙事是民俗的存在形式,通过民俗叙事拓展民俗旅游研究的空间,是民俗学家的独特优势。以语言叙事、仪式表演行为叙事和景观叙事为一体的民俗大叙事观,是旅游民俗学的研究入口。大叙事学说,民俗认同学说,可以此为基础构建旅游民俗学研究的话语系统。民俗表演的观赏性与民俗景观的观赏性,都是民俗叙事的再生产的重要内容。把民俗叙事研究定位为旅游民俗学的学科基础和前提,是因为民俗旅游不能离开民俗叙事而存在。  相似文献   

11.
日本学者白川静的"诗经学研究"植根于日本民俗学研究,受日本《万叶集》民俗研究的影响,从古代汉字的构造原理出发,认为古代歌谣原本带有咒语性质,是人与神交通的产物,具有预祝意味。由此对《诗经》中的"兴"加以民俗学阐释,提出"兴的发想法",进而探究《诗经》所反映出的民俗现象。分析白川静《诗经》中"水占"习俗研究可以窥探其《诗经》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2.
<正>一门独立的学科大都有它的结构体系,民俗学也如此。这门学科的内容,应该包括对民俗原理的探索与阐发、对民俗史和民俗学史的研究与叙述、民俗学的方法论、以及对民俗资,料的收集保存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的探讨。这些方面的有机结合,就形成了民俗学的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13.
当下开展历史经典中的民俗母题研究,与当代人文科学研究方法范式的变迁有关系。自20世纪80年代之后,国际民俗学界吸收巴赫金的理论,从民俗学的文本研究转向文化研究。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民俗学界又吸收新马克思主义学说,在文化研究的基础上,再转向民俗的社会性、物质性和宗教性研究,而所有这些转向都在直面文本,促进交叉学科研究和综合性研究。在这些转向中,历史经典中的民俗母题研究也成为热点。事实上,中国富于历史经典和民俗母题,两者都是国家整体文化的重要财富和民族骄傲,中国民俗学者可以通过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对外提供中国经验。  相似文献   

14.
民间文艺学,它的学科名称订立日久,但它的学科性质却有争议。在西方民俗学史上,民间文艺学是被纳入民俗学的范畴的,有时也与人类学和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有些瓜葛。钟先生本人所熟悉的日本民俗学和欧美民俗学皆然。这是一种西方主流分类框架,在这个框架内,民间文艺学者被统称为"民俗学者"。但是,本文要讨论的是,钟先生所创立的民间文艺学是不能完全用西方民俗学主流框架所套用的。中国的民间文艺学是一门独立学科,由于中国的文化史、社会环境、现代条件和教育制度等原因,  相似文献   

15.
民俗模式:民俗研究的操作单位及其属性高丙中民俗模式是民俗学的基本命题。在现代民俗学近一个半世纪的学术史上,全世界的民俗学家积累了大量有关民俗模式的思想资料。并且,在近几年里,“民俗模式”成了一个特别引人关注的话题,它也频繁地在各种文章中出现。可是,当...  相似文献   

16.
城市民俗研究由钟敬文先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倡导,20多年来经过民俗学界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文章将当代城市民俗研究分为开拓期、精进期加以总结,并对其发展态势作了前瞻性分析,同时辨析了城市民俗与都市民俗的不同语根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城市民俗是从空间划分民俗得出的客观存在。从城市在世界上开始生成那天起,城市民俗也即应运而生了。我国民俗研究肇始于本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当时,人们对民俗概念的认识非常偏狭,从歌谣出发,局限于信仰的仪礼的及口头文学的研究。1840年民俗学鼻祖英国的威廉·汤姆斯在创造“民俗学”一词时,指出它是“关于民众知识的科学”,所以,在很多民俗学家的意识里,民俗就是存在于乡村村民中一种世代相传的风俗习惯。匈牙利两位民俗学者出版的一部民俗学著就叫《农民的圣经》。①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国民俗学界也接受了这一观点。按这一观点,民俗是过去时代民众创造的,今天存在的民俗只是过去的遗留物,当今民众不会创造民俗,民俗随时代发展也将完全消亡,城市居民也不可能存在民俗。其实,“有人就有民俗。”“所有的人群——无论其民族、宗教、职业如何,都可以构成一个独特的民间,并具有值得研究的民俗。”②城市民俗亦即如此。正如《当代中国民俗学》一书所说:“自奴隶社会古代都市  相似文献   

18.
朱自清的力作《中国歌谣》作为未被认识的研究成果,集中反映了朱自清在中国歌谣理论研究亦即民俗学研究中的杰出成就。它不仅是现代中国歌谣运动中宝贵的理论成果,也是朱自清人生哲学,民俗思想的集中体现。由于某些因素的干扰,使朱自清成了现代中国民俗学者队伍中的一个“背影”,但学术的发展,科学的研究,都迫切需要给现代中国民俗学中的朱自清一个恰如其分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常民"作为柳田民俗学的重要概念,首先被柳田国男所使用。"常民"是民俗的物质承担者(即民俗通过"常民"来体现),是民俗传承的主体。"常民"是民俗学的专业术语,它与人们经常说的大众、民众、人民等词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所区别,彼此的概念有时容易混淆。  相似文献   

20.
张恨水笔下的民俗描写属于艺民俗学范畴,这些民俗内容丰富、门类齐全,形象地反映了二十世纪初中国社会某些地域特有的生活类型,着力刻画描写了社会前进中中国某些地域特有的民俗生活波澜,显示出了中国人民独特的形象性格和风貌气派。挖掘、研究张恨水作品中民俗,不仅能给当代通俗学创作提供借鉴,而且具有民俗化旅游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