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姗  裴申燕 《视听界》2005,(3):56-58
法国的巴赟曾经说过,人类几千年来有一种“木乃伊情节”,希望通过保存影像来保存生命和人们的精神存在。纪实语言,是纪录片中影像化的承载基础和表达元素。本试图通过分析纪实语言在纪录片中不同程度和方式的运用处理变化,来对纪录片的类别和走向进行一个粗浅的归类和判别。不同的纪录片对纪实语言的运用手法和程度是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2.
电视纪实语言最独特之处就是视听同构,除了可以完整记录媒介人物个体化的言语表述之外,还可以全息展示附着符号和媒介人物所在的信息场,它保留了生活原生态,具有多义性的特点。因为电视纪实语言保存着生活的原生态,传递的是一看就懂的直接信息,因而观众在解读电视纪实语言时的依据,就是日常生活中的视听感知经验。这也正是电视纪实传播人际性存在的另一个基础。很多研究者都曾对电视纪实画面语言的  相似文献   

3.
电视纪实作品是那种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以对实地、当事方采访拍摄为基本手段,力求反映真实时间、真实空间里发生的真人真事,兼有纪录、写实和纪实三种风格的电视作品。可以说,电视纪实作品这一类型包括了一切试图对这世界作“无限接近真实”描述的电视传播样式,它们不仅努力展示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还不断探索对精神世界进行反映和传播,所以理应成为我们认识和把握世界的重要工具。一、纪实作品的生存现状电视纪实作品应该是“无台不在”、广受重视的。但事实却是大多数观众并不清楚纪实作品到底是何物,不清楚它与自己生活的…  相似文献   

4.
付岩 《声屏世界》2007,(6):46-47
电视语言是由“声画字”共同构成其表意系统的,是整体传达“视听读”的平面思维。电视纪录片就是根据电视特有的表现手法来纪录一段生活流程,来展示生活的原貌,让受众在感受生活的同时,又以另样的角度来审视生活。因此,电视纪录片必须遵循纪实的叙事原则,同时不排除艺术手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5.
王洋 《中国传媒科技》2012,(24):198-199
镜头语言是表现纪实性电视作品的重要美学手段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审美层次的不断提高,我国电视纪实作品创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如何运用丰富的影视语言和表现技巧,在坚持主次分明、充足摄影、综合运用等原则的基础上,通过技巧性、富有内涵的"镜头语言",切实提高纪实片的审美内涵和文化品位,创作出艺术表现与题材内容相得益彰、反映现实生活实际和民族审美追求的电视纪录片艺术精品,已经成为摆在电视纪录片创作者面前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6.
电视纪实节目中悬念营造浅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电视节目按照所使用的电视语言,大致可分为电视纪实节目和电视文艺节目两类。电视语言由于素材的来源与性质不同。而有电视纪实语言与电视艺术语言之分。  相似文献   

7.
电视纪录片与我们所生存的特定时代相应合,创作观念发生了根本变化,显现出了不同以往的鲜明创作特色──纪实美的回归。现代观念强调形式本身就是内容。已经步入新阶段的电视纪实语言也应更重视讲究技巧。挖掘电视纪实语言的优势,按照纪实语言的规律对形式和手法的任何创新都将为纪录片创作带来不可估量的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结构、伦理价值和文化观念的重大转移和变化,在当今的社会,人们对他们所生存的社会现实更为关注,对变革的事态发展越来越关心。而电视纪录片恰恰可以把真实的社会生活输送到每一个家庭,将使人的个体融人社会的群…  相似文献   

8.
李冲 《新闻世界》2001,(2):20-21
电视纪实手法大都是利用直观形象的画面,声音语言来直接地向受众叙说事实,表达情感,传递信息的,但在画面和声音语言后面却隐含着大量的隐性信息,隐性信息往往伴随着画面,声音等信息同时呈现在受众面前或进入受众耳朵的,只是因为隐含的深度不一,有的可以被受众捕捉到,有的则没有被受众准确地把握或干脆被受众忽略掉了。  相似文献   

9.
杨卓光 《新闻窗》2006,(1):54-54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基本工具。新闻报道中的人物语言能反映人物的内心和思想境界,是最具感情色彩的东西。新闻作品的语言运用好了,读者就喜欢看,反之,则不会吸引人。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和具有独特语言特色的地区进行新闻采访报道时,如果能汲取一些独特的语言对话,并将之准确地反映和把握,无疑会让其新闻作品添色生香。因此,在新闻写作中提高驾驭语言的本领,是写好新闻的一个关键。笔者在长期的新闻采编实践中,经过推敲归纳后发现,准确把握新闻报道中的语言运用,会大大增强新闻作品的魅力,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新闻语言.有人以书面语为至宝。对于生活中的通俗语言.有些人觉得不能用到新闻写作中,认为生活中的语言.最多也就是在“白话新闻”中露露面,在严肃新闻作品中不宜出现。  相似文献   

11.
纪录片常常以"人"为关注点,表现人的存在方式和内心世界。2008年的纪录片《红跑道》把一群练体操的孩子作为主人公,用纪实语言呈现他们的日常生活和训练。本文从叙事方式、视听语言特点、主题表达三个角度对《红跑道》进行分析,解读其纪实语言。  相似文献   

12.
纪实作品良莠不齐白烨近年来,纪实类作品一直以稳步上升的趋势占据着图书市场的一方天地,即使“陕军东征”、“布老虎丛书”等长篇大潮汹涌而来,充其量也是与之平分秋色而已。纪实类作品有着如此稳固的地位,根本的原因既在于社会生活的剧烈变化和纷繁多样为它提供了取...  相似文献   

13.
法国的巴赞曾经说过,人类几千年来有一种“木乃伊情节”,希望通过保存影像来保存生命和人们的精神存在。纪实语言,是纪录片中影像文化的承载基础和表达元素。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纪实语言在纪录片中不同程度和方式的运用处理变化,来对纪录片的类别和走向进行一个粗浅的归类和判别。不同的纪录片对纪实语言的运用手法和程度是不一样的,我们把它分为三类:表现、表述、表达。  相似文献   

14.
所有的新闻作品最后都靠语言体现。语言创优关系到所有新闻类作品创优。语言问题,是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新闻类作品使用的语言统称新闻语言。  相似文献   

15.
正电视是一门综合的视听艺术,它是以画面为基本元素,与声音共同构成了电视语言。如今,电视节目的种类多种多样,而电视纪实作品又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种。电视纪实作品,又称为电视专题片,它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如果说新闻节目是电视台的支柱,那么,电视专题就是电视台的血肉。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一大批堪称艺术精品的电视纪实作品《沙与海》、《西藏的诱惑》、《最后的山神》、《藏北人家》和《望长城》已经冲出国门,并掀起了中国纪实作品的新运动。电视纪实作品中的声音主要包括语言、音乐和音响三部分,也叫做声音三要素,语言是用来表意的,音乐是表情的,音响是表真的,他们一同构成了丰富的声音世界。电视  相似文献   

16.
电视(或更早出现的电影)为纪实美学创造了一个崭新的天地,也只有这种时空艺术才使全方位意义上的纪实成为可能。电视纪实让人们能以生活自身的形态来反映生活,以真实时空中流动的事件来结构作品。 德国人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在他的《电影的本性》中说,纪实的本质特征包含着两个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主要功能,即:纪录的功能和揭示的功能。揭示总是包括在纪录之内的,但纪录则不一定需要揭示。 这里有必要提及人们熟知的纪录片大师尤里斯·伊文斯的一段话。他说:“只有通过天天如此辛苦而反复地工作,才能真正了解纪录片是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人们的审美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电视是人们娱乐、学习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是一种传播媒介,要保证电视节目的吸引力,我们应重视拍摄各种纪实作品,纪实作品和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在观赏节目的同时能够引发观众思考,以此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本文将就电视纪实作品摄像艺术的审美选择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丁涛 《新闻窗》2006,(4):31-32
电视创作是“形象、理念、感情”三者的统一。电视的特点决定它主要是以画面语言即用“形象”说话的,但说什么话,对谁说,以什么方式说,这里就涉及“理念”和“情感”的问题。对此,在电视界存在声画“两张皮”现象的今天,电视新闻画面的“细节”问题就显得格外重要。笔者认为:要拍出令观众满意的电视新闻作品,使电视纪实语言凸现出“人本化”的新理念,就要突出“细节”描写,这是电视新闻创作中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9.
徐光 《视听纵横》2002,(6):68-69
熟悉作家老舍先生作品的人都知道,老舍作品的语言具有独特的风格。口语化和浓厚的地方风味使其成为现代杰出的语言大师。口语化的一个显特点是儿化的运用。如果朗读老舍先生作品时把词句中该儿化的地方都省去不用,只按字面读音来处理,那只能使听“听懂了”,但要达到欣赏、享受的境界还远远不够;同样,假如我们用口语化的对白来说事,而都用书面语的声音来表达,这就如同看有些三四十年代的国语片的对白,显得不自然、不对味儿。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化的融汇、发展,广播电视的口语化要求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随着央视的《焦点访谈》、东广的《媒体大搜索》等等节目影响的扩大,更说明广播电视的口语话是贴近生活、贴近百姓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手段。  相似文献   

20.
近来媒体忽然对我们的母语感起兴趣来,新闻、报道、文章多有涉及我们的语言能力,讨论我们的汉语水平。从学生作文,到汉语言知识比赛,都有证据说明我们当代的语言教学、语言水平之低,有文章题目就是:“20年后,中国人还会用汉语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