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一名小学教师,只有耐得住寂寞与清贫,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全身心地投入,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取得不平凡的成绩!——题记一、爱岗敬业,就要有一股“魔气劲”打铁先要自身硬,教学需练基本功。刚走上讲台时,我和所有初为人师的年轻人一样,紧张、拘谨,板书不流畅,语言不生动,课上学生的反映总是不能尽如人意。为此我伤透了脑筋,开始寻找提高自身素质的途径。于是,天生不服输的我下决心从一点一滴做起,苦练教学基本功。为了练习板书,我买来字帖,每天练习三笔字。在办公室我在本上练,学生放学后在黑板上练,晚上回到宿舍在旧报纸上练,就这样,…  相似文献   

2.
流星的启示     
亮光一闪打破了深夜的宁静,在夜幕上深深地划了一道。转眼之间,它已消失在无垠的天边,原来是一颗流星。夜幕重新合拢,把它留下的惟一轨迹也不经意地轻轻抹去了。记忆之中,只有那瞬间的一亮。这样的一颗流星是多么渺小呀,若不是我随意向窗处望了一下,又有谁会知道它曾经在夜空中划过呢?我忽然惊诧了,这颗星不就是我吗?除非人们闲来无事看看街上来往行人,谁也不会注意独自漫步在路旁的我。在这样的大千世界中,我竟是如此平凡!既然这样,整日的忙碌又为了什么呢?"放松放松吧!打打精神再前进!"我想。  相似文献   

3.
一、扣提示,领悟表达特色师:(播放歌曲《为了谁》)同学们,你们熟悉这首歌吗?它的歌名叫《为了谁》,歌颂那些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们。在咱们今天学习的课文中,也有一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学生齐答)老  相似文献   

4.
一、扣提示,领悟表达特色 师:(播放歌曲《为了谁》)同学们,你们熟悉这首歌吗?它的歌名叫《为了谁》,歌颂那些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们。在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中,也有一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学生齐答)老汉!可是,课文的题目却是——  相似文献   

5.
8月11日 晴 我,是那种一走进人群就再也找不着的女孩。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我性格内向,从不主动与别人交往。有人说我冷漠,有人说我清高,是的,谁能知道一向十分自卑的我一层又一层地用硬壳包裹自己,只是为了避免生活中的点点伤害罢了。因为我那颗原本脆弱的心真的承受不了那么多。  相似文献   

6.
老王     
看见他,我就想起了杨绛笔下的老王。他平凡得不能再平凡,谁也不去关注他,他姓甚名谁没有人知道,为方便取笑他,同学们就叫他“老王”。  相似文献   

7.
我们谁都知道自己难免一死。但是这一天的到来,似乎遥遥无期。当然人们要是健康无恙,谁又会想到它,谁又会整日惦记着它。于是便饱食终日,无所事事。有时我想,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看作是生命的最后一天该有多好啊!  相似文献   

8.
古往今来,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有自己的基本功。教师这一行当然也不例外。教师的基本功如何,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学质量。 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基本功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一般基本功,包括普通话口语,钢笔、粉笔、毛笔字,教学简笔画,板书设计等等;二是学科教学基本功,包  相似文献   

9.
搞怪留言     
我读大学的时候,学校里人流最密集的地方是第三教学楼,那里有一块公用的黑板,大家用粉笔在上面写留言,发布寻物启事或者失物招领启事等等。有一天,黑板的右下角忽然多了一行字,很多人都围着看热闹,原来那上面写的是:“文文,请于明天晚上9:00在校门口的石膏像下面等我,如果你我之间有灵犀的话,你当然知道我是谁,如果你连我是谁都猜不出来,那我们就没有见面的必要了!”第二天,原来的那行字的下面多了一行娟秀的文字:“我当然知道你是谁!为了方便起见,请于今晚8:45来女生楼下接我,请手捧999朵玫瑰并高呼我的名字,这样我就会很快来到你身边,不见…  相似文献   

10.
有道题,三年来一直困惑着我,困惑着我们一起教学的老师,因为它不是有多个答案的题目,而用多种方法解答却答案不同,分析每种方法还都有它的道理,这实在令我们哭笑不得。我们不解地问:“到底谁偷走了张大娘的两个鸡蛋?”这学期我们又讨论这道题,一次不经意的画图,解了我们多年的困惑,终于知道谁偷走了鸡蛋。  相似文献   

11.
洁白的墙壁上有一张四方形的小小荣誉证书,下面歪歪斜斜的有一行小字:为自己的第一次喝彩!这并不是一向极富哲理的名言,而我却把它尊为心灵的支柱,铭刻在我的脑海。忘不了,忘不了那个第一次,一个并未成功的第一次……儿时的我像墙角沉默的二月兰,生活在自卑与怯弱中的我从不知道什么是所谓的自信,什么是泰然自若、胸有成竹,什么是大庭广众下的毛遂自荐。我,一朵深藏在绿叶中的小花,平静地享受着自己平凡的生活,平凡得竟连被人发现的奢望都没有,更不用幻想被人欣赏怜爱。  相似文献   

12.
【原文】望柳庄王宗仁(1)不少人都是通过我的笔知道了格尔木城的这个望柳庄。可是,有谁知道格尔木城起始于望柳庄,有谁知道望柳庄的第一棵柳树何时栽下,又有谁知道一位将军在飞雪的戈壁滩播种春天的故事。  相似文献   

13.
语言鉴赏是语文教师的一项基本功 ,也可以说是一项有一定难度的真本领。谁具有这项基本功和真本领 ,谁就可望把语文教好 ;谁不具备这项基本功和真本领 ,语文教学定难获得成功。因此 ,每位语文教师 ,都应该扎扎实实训练这项基本功 ,认认真真学会这项真本领。一、语言鉴赏的意义西方接受美学认为 ,一部作品的最后完成必须包含两个方面 :作家的认真制作、修改和读者的认真阅读、鉴赏。也就是说 ,作品只有通过阅读、鉴赏 ,才能最后实现其自身的价值而成为作品。中学语文教学中 ,阅读教学特别是文学阅读教学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部分 ,而文学阅读又决…  相似文献   

14.
十年前,祖海的一曲《为了谁》红遍大江南北。这首歌深情讴歌了人民子弟兵的无私奉献、坚强不屈。优美的歌词,动人的旋律至今让人回味无穷。我想,它最有特色的应是"谁"字。歌中"你是谁?为了谁?"的反复回环;还有"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谁最美,谁最累"。这一系列的"谁",虽然指  相似文献   

15.
在我家门前有一片竹林。我不知道它起源于何时 ,更不知道是为谁所栽。当我带着疑问去问爷爷时 ,爷爷说 ,这是爷爷的爷爷栽的 ,这是片子孙林。后来祖父又在竹林边栽了一棵板粟和一棵柑桔。我和伙伴们经常在竹林里读书、做作业、玩耍  相似文献   

16.
有道题,三年来一直困惑着我,困惑着我们一起教学的老师,因为它不是有多个答案的题目,而是用多种方法解答的答案却不相同,分析每种方法都还有它的道理,这实在令我们哭笑不得。我们不解地问:“到底是谁偷走了张大娘的两个鸡蛋?”这学期我们又讨论这道题.一次不经意的画图,解决了我们多年的困惑,终于知道是谁偷走了鸡蛋。  相似文献   

17.
行道树     
古往今来,有人喜欢美丽优雅的桃树,有人喜欢四季长青的松树,也有人喜欢千丝万缕的柳树。可又有谁喜欢那平凡的行道树? 行道树虽然与我们朝夕相处,可我们又有谁关心或了解过它!我们对它唯一的了解就是它是一棵树,一棵无论春夏秋冬、阴晴冷暖都会屹立在马路旁边的树。  相似文献   

18.
我班有个“比一比”专栏,上面有全班小朋友的名字。哪天谁做了好事、受了表扬,我就在他名字后面贴上一朵鲜艳的小红花,以此督促小朋友向榜样学习,规范自己的行为。可后来我又把它撤下来了,你知道为什么吗?  相似文献   

19.
在语文知识的所有门类里,修辞大概可以算是最有意思的知识了——教学中什么时候都离不开它,但好像谁都说不清它到底是什么东西;实际运用中谁都离不了它,但都不知道所用的就是修辞知识;它是最实在、最有用、最有活力的知识,但在人们的心目中,除了考试时应付那几道试题,似乎没有什么别的用处,既枯燥乏味又玄虚。  相似文献   

20.
近两年,语文教学似乎又是问题多多了。跑了许多地方,听了许多课,终觉语文课新名堂多了,语文味淡了,浮躁气重了。听了陈建先老师《钱学森》一课的教学,八个字直撞心门——高潮迭起,回肠荡气。何出此言?看了下面的教学实录,我想,大家会找到答案的。师:同学们喜欢看电影吗?生:喜欢。师:说到电影,我想请教一下,你们知道世界上最著名的电影大师是谁吗?……生:我在电视里看到的,说卓别林是电影之父。师:对!电影之父!(板书)在电影这一行业里他算是祖师爷了,谁还知道哪些“之父”?生:音乐之父贝多芬。生:钢琴之父李斯特。……师:在中国,有一个人被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