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喧哗与骚动》小说文本从章节题名到人物意识流动无不展现了福克纳小说创作中独特的时间意识和时间哲学。小说中的人物被时间化,而时间则同时在人物的意识中被主体化。时间是整部小说的主题,它体现了福克纳对时间以及现代人生活的深刻理解,时间构成了人的实体或存在。  相似文献   

2.
崔新燕  孙静 《海外英语》2014,(3):164-165
时间在福克纳小说中极富张力的表达和作者对各种时间变体的描述受到批评家们的一致关注,福克纳所讲述的是时间带给人们的伤痛,是人们面对变革时的焦虑,而他本人对时间的看法都暗含在修辞、结构、和叙述节奏等创作风格中了。该文从对现代小说创作中的时间理论的介绍与梳理开始,探讨了福克纳的时间观及其在小说《喧哗与骚动》创作中的体现,具体分析了在这部小说中作者对时间变体的运用,时间在结构和人物塑造方面的寓意。  相似文献   

3.
W.福克纳是美国南方文学最优秀的代表作家之一。神话因素的运用是福克纳作品的一大特点。他的《喧哗与骚动》被推为20世纪杰出的意识流小说。但许多读者对该小说的无时空性和神话因素感到难以理解。以弗莱的神话原型理论为基础,从圣经原型人物分析角度出发,探讨这部小说中的人物与圣经中人物的置换与对应,则可为我们提供一个赏析作品的新视角,进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福克纳的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4.
威廉.福克纳、加西亚.马尔克斯都是世界上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尔克斯的小说同福克纳的作品极为神似,本文从主题与题材,创伤技巧、深层意识上探讨了福克纳对马尔克斯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社会历史背景,对福克纳约克那帕塔法家世小说中的两个主要人物———托马斯·萨德本和弗莱姆·斯诺普斯进行比较,分析了他们二人所追求的美国梦的不同之处;进而从两个角度———传统地方主义作家和现代主义作家———剖析福克纳及其创作风格,并探讨“弑父”在福克纳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借此从本质上揭示了福克纳作为“美国小说创作传统”的弑父者,将传统与现代的对抗与冲突融入小说之中的创作意图。  相似文献   

6.
《寓言》是福克纳后期创作的一部小说,该作品表达了福克纳对人的信念和对人性的关怀,体现了福克纳的基督教人道主义思想,小说中的三位主要人物在面对邪恶时表现出不同的态度。文章认为,福克纳创作《寓言》这部作品的目的不是为了赞美或是谴责人类,也不是对人类做出最终的评判,他想强调的是人类可以通过与邪恶抗争而不断进步,这种进步的希望可以帮助人们实现自我救赎。  相似文献   

7.
<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一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小说,作品以生动的创作题材和独特的艺术手法代表了他创作的最高成就.本文采用普遍分析与典型例证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小说题目的象征意义以及小说中墓督教原型人物和意象的象征意蕴,揭示了福克纳对人、对社会,特别是对他自己进行的深刻、客观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威廉·福克纳(WiilinaFaulkner,1897-1962),美国著名作家,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公认的南方现实主义巨人,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人物。福克纳一生笔耕不辍,硕果累累。其创作可分两个阶段:早期创作和后期创作。福克纳年青时服过兵役、参加过战斗,战争对他的人生历程和创作影响很大,因而他早期的作品大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有关。其后期作品则多以美国南方的历史为背景、以死亡和变迁为题材,为广大读者描绘出了一幅美国南方广阔的生活画面和相应时期的典型南方风俗及人物活动。可以说,福克纳后期创作的每一部作品就是一部腐朽没落…  相似文献   

9.
作为美国南方代表作家之一的威廉·福克纳曾创作了小说《我弥留之际》.该作品自问世以来,就因其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创作手法受到了读者和批评家的一致好评.福克纳所采用的多重聚焦手法为作品增添了巨大魅力.通过对福克纳采用的内聚焦、外聚焦,以及多重聚焦之间的相互转换,可以看出福克纳在《我弥留之际》这部小说中运用多重的叙述视角,体现了人物不同的内心世界,改变了传统小说的叙述模式,极大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成功塑造了一个多重的话语世界.  相似文献   

10.
以构建"约克纳帕塔法"世界而享誉文坛的著名美国作家福克纳与营造出一个"高密东北乡"文学世界的作家莫言可以说是东西方家族小说的代表人物。这两位既不同时,也不同地,分属于不同文化圈的作家在创作上却颇有相通之处。本文从这两位作家的家族小说入手的人物以及他们之间亲情等方面,分析其创作的异同与相似之处。福克纳与莫言通过对笔下若干家族历史图景的描摹和营构,探寻家族沦亡衰败的复杂成因,进而展露出作家对人的生命力渐趋萎缩现象的焦灼关注。  相似文献   

11.
美国.南方文学'派乃是以威廉?福克纳为代表的一大批小说创作者.这一流派的作品往往具有强烈而鲜明的乡土气息.同时福克纳又是"南方文学"派的创始人之一.可以说是他的作品体现了这个文学流派的"辉煌顶点".本论文的出发点在于,客观地正视福克纳的创作及创作上的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美国旧南方的荣誉与暴力这一角度展开论述,分析了美国南方文化对福克纳创作思想的影响,并对福克纳小说的荣誉与暴力进行了探讨。论文第一部分介绍了美国旧南方荣誉观的形成和暴力的表现形式,说明了人们的荣誉观心理和暴力背后的文化心理原因。论文的第二部分聚焦于福克纳的小说《八月之光》,着重对其中的施暴人物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暴力事件后所体现的不同荣誉观类型。  相似文献   

13.
古典小说往往比较重视故事情节,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比较注重对人物的语言和行动的刻画,而较少去关注人物的内心世界。而鲁迅先生在进行小说创作时.除了继续使用传统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外.也更多地去关注作品中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来揭示人物当前的一种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14.
福克纳通过《喧哗与骚动》的创作展示了其独特的时间意识与时间哲学。其小说从章节题名到人物意识无不是福克纳独特时间观的具象性表现。福克纳的时间观是二相时间观——过去与现在,而非常识的三位时间观.即过去一现在一未来;在时间与空间之关系上,则体现为空间上的暂时悬搁与此时的趺落;在人物行动上则是无限期的延异与沉潜于既往;在事相呈象上则是以实为虚、化实为虚。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好地欣赏与理解福克纳的杰作《喧哗与骚动》,章采用普遍分析与典型例证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小说题目的象征意义以及小说中基督教原型人物和意象的象征意蕴,揭示了福克纳对人,对社会,特别是对他自己进行的深刻,客观的探索,达到了对福克纳进一步了解,获得一种新认识的效果,对于欣赏和理解福克纳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与艺术特色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弥留之际》是福克纳在1930年创作的一部展示现代实用伦理与传统伦理冲突的意识流小说。在这部小说中,福克纳独具匠心地运用多声叙述、内心独白、双声等多种叙述技巧来表现传统伦理被现代实用伦理异化和替代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17.
论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中的现代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威廉.福克纳是享誉世界的现代小说家,也是美国意识流小说的先驱。20世纪现代哲学和心理学的发展为福克纳的创作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范围。本文以福克纳的小说《喧哗与骚动》为例,并结合对现代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来探讨现代主义文学作品的特征,从而有助于中国读者更全面深刻地了解现代主义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8.
威廉.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运用多种现代主义文学创作手法及实验性艺术技巧,在文学界意义重大、影响深远。通过女主角凯蒂这一隐含的中心,展示福克纳创作的审美意识和独特的叙事方式,看似逐渐消失的凯蒂,实为各个叙述者的指向中心,形成叙事多元的美学效果,为更深刻理解小说人物隐含意义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莫言与福克纳的小说以其独特的乡土地域魅力引发了读者和研究者们的兴趣。本篇论文将从莫言和福克纳的小说着手,对莫言与福克纳隐藏在小说中对故土的爱恨交织的复杂情感,以及这种情感对莫言和福克纳小说创作的影响,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20.
从文体学理论入手 ,对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进行解读。其独特的叙事视角、情节建构、象征隐喻 ,在表达情感、揭示人物内心世界、扩展小说的审美维度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充分体现了福克纳在小说创作中注重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结合 ,使小说的主题思想得到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