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每一个数学教师差不多都有这样的经历:一道难题在课堂上怎么讲也不能使学生明白,有时只怨学生不喜欢动脑筋,恨不得发明一种灵丹妙药让他吃下去变成聪明的孩子.其原因往往是由教师的启发诱导不得法,学习波利亚的《怎样解题》表能帮助我们如何启发学生思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县教研室在我校举行了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研讨活动。会上.四位教师就同一个课题《轴对称图形》(青岛版三年级下册)进行了同题异教。每一节课教师都进行了精心设计.并且达到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会后笔者在思考:我们还能不能让学生在相同的时间内获得更大发展.实现从有效到高效的过渡?高效的课堂离我们很远吗?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因此。在今天的语文课堂里,交流,成了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那么.是不是课堂上只要有了学生自主交流的活动.就能使我们的课堂变得生动、高效呢?在听了一位教师的课之后,我陷入了思考。这位教师所讲的是浙教版第九册课文《小珊迪》。  相似文献   

4.
当重新读了30年前叶老给《中学语文》复刊的题词后,我认识到,一堂好课应该从发展性上进行观察思考,要看教师在课堂上把握发展性、落实发展性含义上的功夫。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过程中进行。”这就意味着师生的关系应该是互为主体的平等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接纳。这时的教师已不再是简单的教学管理者,也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应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平等中的“首席”。基于这一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进行了大胆地尝试,以下是课堂上的一些语录摘要,希望能引发大家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杨活荣 《广西教育》2009,(25):22-22,38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可见,运用数学语言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极其重要。但是,如果在数学课堂中仅仅是教师单方面注意运用数学语言,而不强调对学生数学语言的培养和运用,这样的课堂不能称之为有效的数学课堂,也不可能获得理想的教学实效。下面是笔者的一些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7.
付东宏 《湖北教育》2006,(10):13-13
课堂上尽量使用多媒体去创设情景能代替其他的教学手段吗?我的回答是否定的。如:小学语文《十里长街送总理》,你设计再好的课件去创设情景,可由于年龄特征和时代变迁,学生对文本当时的环境、气氛感觉不到,孩子们绝对产生不出我们这一代人对总理的敬仰之情。而如果教师真情实感地朗读,学生一定会被震憾,试问,教师的朗读能被别的代替吗?再如:小学数学《圆柱的认识》一课,圆柱体是孩子们生活中处处能见到的,每人准备一个易拉罐,让学生动动眼、动动手、动动脑不就解决了圆柱体里的各种数学知识,而教师用多媒体去展示圆柱体的底面、高、侧面,反而显得多余。还有,小学自然课《动物与环境》一课,对于农村孩子来说,蚯蚓是常见的,课堂实验也是极其容易完成的,如果教师用多媒体来展示蚯蚓喜欢潮湿、阴暗的环境不是显得画蛇添足了吗?  相似文献   

8.
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习思考往往从问题开始。因此,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有效的课堂提问。如能科学设计问题和提出问题进行教学,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语言的表达,锻炼学生的思维。也正如陶行知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指出:"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那么,课堂教学设计怎样的问题才是有效的问题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一、紧扣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问题我们的教师都知道,有效课堂的核心就是预设和生成一  相似文献   

9.
美国教师讲授《灰姑娘》一文的过程,使我们看到中西课堂德育方式存在差距。由于德育环境的不同,试将这一课移植到中国课堂,结果却并不成功。我国的课堂德育不能仅从形式上模仿,而应该综合考虑自身独特的环境,找到属于自己的出口。  相似文献   

10.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精神的贯彻和落实,是以课程的有效实施为载体的。教师是课程有效实施的关键,教师的专业能力是落实《纲要》精神的核心和关键。我们着眼教师的专业发展,充分发挥教研部门的专业引领作用,通过多种教研方式和有效的园本教研,引导、鼓励教师在实践、思考、梳理、提高中,增强教育实践的“行动理性”,实现教育理念向教育实践的跨越。  相似文献   

11.
《美术课程标准》的制定,引发了我们对传统美术课堂的反思,我们都在试图构建一种与“新课标”最为合拍的课堂。在此,笔者想将这种理想的课堂称为“绿色课堂”。本文试就什么是理想的美术课堂——绿色课堂,作一些粗浅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数学与生活     
对新课程背景下的一些课堂现象作冷静思考,不难发现,由于没有准确把握《数学课程标准》的内涵,课堂教学实践中出现了一些形式主义的做法,值得我们深思。作为新课程实践的一线教师,应该反复阅读《数学课程标准》,深刻理解其实质,理性打造真实课堂。  相似文献   

13.
听特级教师魏星老师执教的《古诗两首》(《墨梅》和《石灰吟》),能清晰地感觉到师生的生命在课堂上跳跃、舞动,课堂不是行云流水的快节奏,却让人鲜明地感受到了师生的智慧在流淌,真正感觉到了“丰富的安静”;课堂里没有教师刻意为之的预设,但却感受到了教师个人解读的深刻,引领学生一步步地走向最远的终点……看似不经意,看似不精致,细品起来却韵味十足,这也就是我们追求的本真课堂了。  相似文献   

14.
杨蕾 《语文天地》2014,(2):50-51
语文教师进行小说的阅读教学时,如《林黛玉进贾府》、《祝福》和《老人与海》等,由于作品篇幅较长,课前的有效阅读成效不明显,而课堂阅读不但占用时间多,而且相当一部分人不能全身心投入,甚至连字词疏通都不能落实到位,导致走马观花的不良效果。  相似文献   

15.
当代知识观启示我们:知识的主体性是存在着的,那么,语文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创设合适的情境,让学生这群能感受、会创造的主体跑着掌握知识呢?在教授《读碑》这一课时,我进行了有益尝试,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说起这个话题,应从我校“同上一课”教研活动谈起。三年级有6位语文教师,推出3人同上《掌声》。听课中,三种“上课观”给我留下不尽的思考。一位教师正式上课前,为了学生在课堂上能有精彩的表现,私下里给几个学生做了特别交代。可想而知,他的《掌声》留给学生和听课老师的印象是——假!另一位教师课前让学生“好好自学”了一下,结果,学生的朗读比较流利,感情丰富,发言又积极,兴致也高涨。课堂结构组织得更是严密,一环扣一环,似乎无可挑剔,  相似文献   

17.
李振村老师说:“当课堂上缺少了故事,语言中缺少了情感,教学也就变成了风干的丝瓜,了无生趣,苍白干瘪。”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用生动有趣的小故事为课堂增姿添彩,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如笔者在本校举行的评课活动中,听了一位年轻教师执教苏教版语文第六册《鹬蚌相争》一课后,引发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的制定,引发了我们对传统语文课堂的反思,我们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我们部在试图构建一种能激发孩子们的情感渴望,点燃孩子们的心灵火花,使语文学习更具生机和活力的绿色课堂。是的,课堂是师生生命成长的重要场所,是教育生态化的重要平台,在生态化的课堂上张扬教师的个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状态,应该是我们绿色课堂的追求。  相似文献   

19.
《学记》有言:“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意思是说,好的歌手一首歌就让人深受感动并想继续听他的歌,好的教师稍加点拨提示就能使学生按他引导的思路思考下去,以致豁然开朗,融会贯通。由此可见,教学贵导。课堂上,教师循循诱导于先,学生孜孜求学于后,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20.
朱瑛 《辽宁教育》2007,(12):34-35
识字、写字、组词、了解词意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基石。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教师注意了有意识地进行识字、写字、组词、了解词意的训导,但却缺少必要的练习。课堂上“君子动口不动手、不思考”的现象普遍存在。语文教学始终在有效与无效之间徘徊。那么,怎样才能改变这种“高耗低效”的局面呢?《窗前的气球》教学的正反两个案例能给我们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