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茅盾先生的散文《风景谈》构思精巧,结构严谨,一向为人们所称颂。文章融情于景、情景交融,表面写风景,意在歌颂人,描写的六个画面看似信手拈来、毫无关联,实则有机结合、缺一不可,实在独具匠心。  相似文献   

2.
在《山东教育》今年1、2月合刊上我读到了常丽华老师的一篇文章,名为《一本让你静静流泪的书》.写的是她引领学生读《一百条裙子》的经历和感受。[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茅盾不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屈指可数的小说大师之一,而且可堪称散文大家。就他人选于中学语文教材的部分散文来看,这些散文对于学生美育方面的培养,是极为生动的教材。《风景谈》可以说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作者的美学观点,在这类教材中具有典型性。  相似文献   

4.
5.
孙绍振 《河南教育》2005,(12):24-26
孙绍振,1936年生,1960年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曾在北大中文系短期任教,现为福建师大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福建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上个世纪80年代曾经以一篇《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为新时期的思想解放呐喊,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三崛起”之一。主要著作有:《文学创作论》《美的结构》《论变异》《当代中国文学的艺术探险》《审美价值结构和情感逻辑》《挑剔文坛》《孙绍振如是说》《幽默逻辑探秘》《幽默学全书》,等等。90年代中期介入基础教育改革,《炮轰全国统一高考体制》引起广泛关注后,担任教育部初中…  相似文献   

6.
王晨 《文教资料》2010,(5):27-28
海明威是“迷惘的一代”的代表。本文通过对其代表作《永别了,武器》中多场雨景的分析,透视一代人对战争、好社会、对人生的迷惘。  相似文献   

7.
《中文自修》2005,(12):16-18
茅盾有自己的文学信仰,那就是文学要“反映人生并指导人生”,从20年代的《蚀》、《卖豆腐的哨子》到30年代的《子夜》《林家铺子》再到40年代的《腐蚀》《霜叶红似二月花》《风景谈》,茅盾以他丰富的创作实践着“为人生”的文学主张,绘制了一幅幅多彩的时代人生画卷。走进这些作品,走进作品中的人物,我们似乎仍能感受到那风雨飘摇年代的动荡不安,各色人物的苦闷和挣扎,以至最终摆脱困境,走向新生。[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中文自修》2008,(2):52-55
运用类比构思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我们“写作不形象,缺少新意”的问题。类比构思并不深奥,比如冰心的《霞》和《谈生命》(节选),作者选取“霞、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一棵小树”等物象来描述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借助物象来表达自己感悟与思考。这就是类比构思,可以很好地改进表达效果,使文章形象生动,甚至一定程度上让文章产生新意。下面请大家一起来尝试。[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阅读好的传记作品 ,能使我们更全面、更准确地实现对伟大人物的体认。优秀的传记 ,不仅提供了深邃睿智的思想范本 ,又写尽传主内心的甘苦冷暖。但是 ,当我们怀有这样的期待时 ,并不是每一本传记都能给我们带来愉悦与满足。所以如此 ,原因之一就在于某些传记作者对传主的定位还存在一些问题。而这无疑影响着作品的根本品质。作为对庸俗社会学方法论的反拨 ,作为对政治甚至政策统率文学的反拨 ,伴随着整个 80年代学术界对主体性问题讨论的张开、深化 ,下述言论在传记写作中被奉为圭臬 :“关于莎士比亚 ,关于拉辛 ,我们所讲的就是我们自己” ,(…  相似文献   

10.
鲁迅的《伤逝》和茅盾的《创遣》都可以看作是对五四运动启蒙本身和启蒙者进行双重反思的重要文本。阅读这两篇小说时需要两种不同视角。鲁迅的反思认为理性的启蒙逻辑并不等于生活的逻辑.他对启蒙者的反思集中在启蒙者对其理论的理解力、行动能力和性格缺点上。《创造》既有着茅盾对于启蒙结果的体现者——被创造者在大时代中的迷失感到的困惑,也有着对启蒙的发动者一——创造者天真、不切实际思想的批判。相对于鲁迅反思的清晰和彻底而言,茅盾的反思则带有一定的犹疑和彷徨色彩。  相似文献   

11.
茅盾的《读〈呐喊〉》及时、中肯地对《呐喊》进行了评论。他肯定了《狂人日记》反封建、反礼教的“总宣言”的历史地位,肯定了通过阿Q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等。最重要的是揭示了鲁迅小说思想的深刻性,肯定了鲁迅在形式上的探索,肯定了鲁迅小说对青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赵婧 《中学教育》2004,(12):36-36
《风筝》是鲁迅先生写的一篇回忆性的散文。文章说的是:小时候不允许弟弟放风筝,当发现弟弟偷做风筝时,粗暴地毁坏了。长  相似文献   

13.
14.
樱花 往常只听人艳说樱花。但要从那些“艳说”中抽绎出樱花的面目,却始终是失败的。 我们这一伙中间,只有一位Y君见过而且见惯樱花,但可惜他又不是善于绘声绘影的李大嫂子,所以几次从他的嘴里也没吸出樱花的色相。  相似文献   

15.
前不久,收到段志坚先生的《与时俱进论教育》(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年3月),欣喜但并不意外——像他这样“一辈子都交给了教育”,并一直处在教育改革发展“前沿”的人,出版论著,全在意中。相识先生,是20世纪70年代。那时,笔者偶有短文在《湖南教育》刊出,在编辑部见过。真正相知,在1982年秋:先生与胡宏文、任晓峰来采写郴县典型,地、县教育局分别派笔者、李让恒参与其事。  相似文献   

16.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一篇叙事散文。文章用不足2000字的篇幅,生动地叙写了闻一多先生的光辉事迹,表现出他作为诗人和学者潜心钻研、严谨治学的态度,以及作为革命家和民主斗士敢说敢做、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李谋哲 《红领巾》2008,(4):19-19
我曾读过一篇文章《荔枝》,文中的妈妈吃掉小荔枝留下大荔枝,这个细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想起我和妈妈之间的一件事情。  相似文献   

18.
《落花生》借物喻人,以质朴的笔触从父亲对落花生的评价娓娓道来,对作者和读者都是一种心灵的启迪:“做人,就要做有用的人,做有益于社会的人。”本文因处于第四组,应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明白道理,学习作者细致入微的感触生活的方式;在平凡而质朴的生活中,用心去感受生活中蕴含的大爱、大美,去体会生活这部“无字书”所给予的真理。这既是文章的重点,也是文章的难点。而突破的关键则是:引导学会用心朗读文本,走进文本,受到启发一走出文本,联系生活一再回文本,感动于心。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政治老师的思想认识:要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念,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要全面理解人才内涵.  相似文献   

20.
经郁达夫介绍,鲁迅1933年初开始为《申报·自由谈》栏目撰稿并将1月底至5月中下旬的投稿编入《伪自由书》中集结出版。不同于《伪自由书》前言中的简略记载,在鲁迅正式投稿前与最初投稿时曾与郁达夫有过一段频繁的互动。同时经郁达夫引荐,鲁迅与时任《自由谈》主编的黎烈文相识并频繁有书信往来。这些都为鲁迅持续投稿《自由谈》提供保障,成为日后集结出版《伪自由书》必不可少的契机。此外通过对鲁、郁、黎三人互动关系的爬梳也可以为《鲁迅日记》中一些因记载简略导致的悬念提供解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