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4 毫秒
1.
怎样理解“第二自然”晓洲高中语文第二册《风景谈》课后练习三第4小题是:因此,这里的“风景”也就值得留恋,人类的高贵精神的辐射,填补了大自然的贫乏,增添了景色,形式的和内容的。人创造了第二自然![什么叫“第二自然”?试从课文中找出实例说明。]教参的答案...  相似文献   

2.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在审美语境上的差异主要存在两个方面:一、空间构造的差异。中国山水画的形态构成是“动点透视”,具有灵动多变的表现力;西方风景画则严格遵守科学的“焦点透视”法,具有模拟自然的再现性。二、审美取向的差异。中国山水画偏重“精神体验”,人与自然互相交融,追求“畅神”之境界;西方风景画则趋向“直感体验”,人与自然对立存在,追求人在自然中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3.
茅盾散文《风景谈》,题目上“风景”二字与通常的说法有些不同。通常理解的“风景”,是指由自然现象所构成的可供观赏的景致,而在这里指的是风物、景象。如此使用,倒也并非出于杜撰,它本来也可以这么理解,只是与常用义稍异而已。两种用义的区别,在于:一指自然的、静态的景物,一指“加入了人的活动”的地方风物、景象。茅盾之所以用这个文题,大约就是要利用“风景”的两义,从一个不惹眼的角度来写一个敏感性的地方:他要忆述亲见亲闻的延安生活,却又故意写得模糊一点,这也是一种遮眼之术。  相似文献   

4.
芥川龙之介的晚年作品《玄鹤山房》描写了主人公堀越玄鹤患病将死前周围人们的态度和行为,着重刻画了患病前后的玄鹤从追逐权贵、热爱“人工”到淡泊名利、渴求“自然”的心理变化,从而折射出作者晚年的心象风景——对充满虚构的“人工”社会感到疑惑,却又无法融入“自然”的复杂而矛盾的心情。  相似文献   

5.
曹韧 《新作文》2004,(11):1-1
由于工作的缘故,笔多多聆听了一线师生关于作创新的见解,标题靓丽是其中之一。标题犹如人之眼睛,要起到窗户的作用,清澈、明亮,使人一看题目便会对“窗户”内的风景产生知晓的欲望,如此,章算是成功地开了第一笔。这“老生谈‘常’”不知是否有点“窗户”的味道呢?  相似文献   

6.
《愚公移山》中的愚公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断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愚公成为华夏子孙“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行为楷模,“人定胜天”的思想典范。《愚公移山》之所以能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取得如此高的艺术成就,在艺术上主要是大量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愚公移山》中对比手法的运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李培森  周鸿 《时代教育》2007,(9Z):11-11
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的人格特质,大学精神产生于大学文化主体内部要素之间,以及主体与其外部文化环境的交互作用.其中“大学之境”、“大学之人”、“大学之事”构成了一所大学“永恒的风景”。大学精神是一个自然的历史流变过程,需要时间去锤炼.需要历史的反观。  相似文献   

8.
王学华 《高中生》2009,(1):26-27
1.请以“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思路点拨可描述熟悉处的各种“风景”.反思没有感觉到熟悉处有“风景”的原因。如果仅仅列举身边的一些风景现象,自然立意不高。熟悉的地方为什么没有“风景”?这或是因为审美疲劳,或是因为终日忙碌,或者是因为一颗不安静的心。当然,文章还可以去探寻怎样发现熟悉处的“风景”。  相似文献   

9.
“美丽”的课堂在哪里?在名师们的课堂教学里。神定气闲,信口教来。名师的课永远那么自然,那么和谐!滴水不漏,前承后应,名师的课永远那么高明,那么玄妙!是何方神圣.给了名师们如此出神入化的“法术”,把整个课堂教学操作得如此熟捻神灵?全仗——对课堂教学深思熟虑,反复推敲。如此日积月累。精益求精,厚积薄发,自然有如神助,带给听课者亮丽鲜明的教学形象。心悦诚服的心理效应。这是因为。  相似文献   

10.
"杏花春雨江南"的审美意蕴与历史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杏花春雨江南”一语最早出现于元入虞集《风入松》一词中,寄托了他退归江南故乡,摆脱官场险恶的生活理想。关于杏花的描写由来已久,晚唐以来逐渐与春雨相联系,并越来越定位为江南水乡的风景。“杏花春雨江南”这一简单的风景描写中包含着物色风景的优美感受,自然季节与气候的生理愉悦,农业生产与社会生活的美好经验,还有文人世界的优雅情趣等丰富的审美体验和深厚的历史记忆。这些意蕴相互渲染、烘托,使之成为江南区域自然风光的经典写照,获得了中国传统社会生活的文化符号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典园林受中国传统化的长期影响,形成了以“有假为真,苑自天开”的美学思想,从而在具体形式上体现出本乎自然、超越自然的“天然图画”形式。本通过时中国古典园林体系中美学思想的分析,以实际建造手法为基础,得出中国古典园林在具体形式上的三种基本特征,并对同为风景式园林的英国园林作了一定的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2.
试题三则     
1.边界是让人跨越的【提示】世上有各种各样的边界。有形的边界如国界,自然可以跨越,改革开放,走出国门,就是“跨越”;无形的边界如成见、陋习、传统……这些也应“跨越”。2.风景这边独好【提示】这里的“风景”不仅指自然风景,可以扩展为人文风景。另外,“独”字为丰富题眼。3.两点之间一条直线的距离最短【提示】要达到目的地的路线可能有很多条,但要找到一条最短,自然也是最佳的路线。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常不止一种,最好的一种肯定是最简单、最有效的一种。欢迎同学们尝试作文。来稿请寄《作文世界·高中版》编辑部,信封…  相似文献   

13.
《小学生》2014,(12):14-17
童年无限多彩,风景处处多姿。“风景”是广义的,是自然景物萃取,是大好河山呈现,但更值得珍藏的,却是童年里珍贵品质的获取和难忘技艺的习得。“选材”是“童年里的风景”这一主题最为关键的一笔。请以“童年里的风景”为题,写一写童年生活中最为难忘的记忆,勿忘真实。题意分析:童年里的“风景”无处不在,最典型的,最富有个性的,才是风景的“精彩”,才是最难得的“珍贵”。“风景”的呈现讲究别具一格,你会勾勒自己的个性吗?你会叙述自己的故事吗?  相似文献   

14.
茅盾的散文《风景谈》是中国现代散文发展史上的杰出抒情名篇。它通过风景场面的描绘,热情地歌颂了延安的革命景象,生动地展示了革命人民崭新的精神面貌和崇高的理想境界,景与情巧妙交融,给人以一种强烈的美感作用和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本文仅就《风景谈》中的自然美,试作粗浅分析。 所谓自然美,是指存在于自然界的事物的美。即大自然的美。按照与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关系,自然美可以分成两大类。 其一,未经人们直接加工和改选过的,但己为人们所认识与掌握的自然物的美。如《风景谈》中”茫茫一片”、“纯然一色”的沙漠,黄土高原上蓝天、明月、黑魆魆的山,延河岸边满天的彩霞,汤汤的河水,以及“沉闷的雨天,寂寞的荒山,原始的石洞”等等。 其二,经过人们直接加工、改选过的自然物的美。我把它叫做第二自然或人化了的自然。如文中“层层的梯田”、“丛密挺立的谷子”、“荞麦、大麻、玉米、石阶”、“断碣”等。 以上所述,是传统美学中关于自然美的两大分类。在我看来,第二自然还有一种形式,即主观自然,这种自然,渗透了作者的精神活动。  相似文献   

15.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卞之琳有诗云:“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在这首广为流传的诗中,“风景”无疑是一个中心意象。事实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在各种场合用到“风景”这个词,不同的是在其他的场合中,“风景”自然有着不同的含义。  相似文献   

16.
看到“风景”一词,读者头脑里闪现的往往是小桥流水、大漠孤烟,大多是些清新明丽或苍莽道劲、富有诗意的自然画卷。现代诗人辛笛笔下的《风景》却迥异,向我们展示的是旧中国一派萧瑟颓败的病态景象,很是令人扫兴。诗歌标题给予读者的阅读预设与诗歌文本所蕴涵的主题内容,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相似文献   

17.
具有“平民歌手”、“抒情诗人”美誉的柯罗,是法国十九世纪杰出的风景画家,他为了呕歌自然和艺术而终生未娶。其笔下的风景、人物包容着不俗的睿智、才华和天生的敦厚、仁爱。他机智地吸取了古典艺术的精华而逐步远离了“精典”;甚至把康斯太勃尔的色彩技法和朴素画风推向极致。柯罗的“面向自然、对景写生”的口号,鼓励着不同形式的外光派画家一次次在冲击古典风格的同时,把绘画和色彩的革命进行得轰轰烈烈。  相似文献   

18.
准确地把握《风景谈》的结构,这是理清这篇散文文脉,掌握作者构思,深入理解文章内容的关键。认真钻研课文,不难发现其间的议论已经明晰地显示了文章的脉络,即“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第一节末)——“自然是伟大的,人类是伟大的,然而充满了崇高精神的人类的活动,乃是伟大中之尤其伟大者”(第四节)——“如果你也当它是‘风景’,那便是真的风景,是伟大中之最伟大者”(第十节),茅盾先生构思的奥妙及对主  相似文献   

19.
日出杲杲,玉兔西坠。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似乎透着自然惬意而原始的农耕气息,也似乎演绎着生命周而复始的刻板更替,但凌宗伟校长的“日出日落”的系列风景,却是别样的多姿、多思、多智。  相似文献   

20.
“人化自然”与人类"人化自然"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是人的智力、体力外化、物化的结果。"人化自然"一方面是自然的人化,另一方面又是人的自然化,因而它体现了主体与客体的统一。虽然如此,但从主体性的角度看,"人化自然"本质上是属人的。因此我们说"人化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