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萧乾的小说多采取儿童视角作为叙事策略,本文拟从儿童视角的角度观照萧乾的小说,借用巴赫金的复调理论探究儿童声音和成年人声音在对话中形成的复调,尤其在儿童和成年人、隐含的成年作者和作品中人物两个层面对话的复调中探究小说独特的审美意味。  相似文献   

2.
刘恪是在先锋小说热潮冷却之后,坚守先锋阵地的作家。在刘恪的先锋小说里,始终张扬着“永不妥协的先锋精神姿态”,他的先锋小说被称为“先锋文学的集大成之作”。复调叙事是刘恪先锋小说所使用的一种重要技巧,他认为现代小说应有对象语言和元语言两套语言系统,两套语言系统可以并行、交叉、融合。刘恪的先锋小说运用复调叙事展现了灵魂内在的复杂性和事物变化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在撒旦的阳光下》以多重视角中展现小说叙事的复调现象来揭示主题,作者在叙事中通过多种声音的对话展示生存困惑,人物内心世界、情景和事件来传达了主人公在她人生舞台上潜伏着悲惨的一幕。通过多重视角的转化展示了多尼桑神父内心尖锐的矛盾和行为。  相似文献   

4.
巴赫金"复调"理论具有独特性.它表现在内聚型叙事视点,以思想、对话为核心的结构模式,主人公意识的独立以及超时间观,且"复调"小说与"独白"小说互补共存.  相似文献   

5.
《所以》运用第一人称回顾性视角来讲述故事。作者零距离的叙事情感,使小说的语言呈现出直白而张扬的特色。《所以》叙事视角与叙事语言的完美契合表现在:第一人称回顾性叙事视角的运用使叙事语言脱离了冷静客观而带上了鲜明的个人情绪,而且口语化的短句较多。  相似文献   

6.
多重的叙事视角是《红字》的一大叙事特色。传统叙事模式常采取单纯化叙事视角,多用全知式或人物式,少见多重复合式。霍桑在《红字》中运用多重可变叙事视角,在编辑性全知叙事的同时,使用戏剧式全知叙事和人物叙事,通过视角的变化来渊动读者的鉴赏能动性。  相似文献   

7.
从叙事学的角度看,新闻节目的客观真实取决于通过叙述建构的客观效果。其中,不同叙事视角的设置和运用对增强客观效果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央视一套《今日说法》节目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叙事视角对客观性的建构。叙事者正是利用多元化的叙事视角营造了真实的幻境,成功地将节目的意图缝合于表象客观性中。  相似文献   

8.
“儿童视角”是余华小说的一个重要叙事策略。借助于儿童视角,余华对成人世界、乡村记忆和人类生存境遇作了原生态的还原和真实的敞开。从叙事形态上看,成人视角制导下的“儿童世界一成人世界”、“儿童话语一成人话语”形成了儿童视角的“复调诗学”。从价值形态上看,儿童视角不仅有着对成人世界的理性审视、对儿童本体创伤性心理的关怀,而且也内含着作家的深层审美建构。  相似文献   

9.
儿童视角为叙事文本增添了一种复调审美,其本质是文本中儿童聚焦者与隐含作者间的潜在对话关系。在儿童人物同时担当聚焦者与叙述者的作品中,隐含作者通过控制角色的发声和失声来实现与儿童聚焦者的对话;在成年人物叙事下的儿童视角作品中,隐含作者通过成人与儿童双重聚焦来实现一种双声部的复调审美;非人物叙述下的儿童视角通常出现在第一人称回顾型和第三人称的叙事作品中,则通过叙述者干预实现与儿童聚焦者的对话。  相似文献   

10.
《雷雨》的主题是生存境遇中人的困惑与挣扎。这一主题是和曹禺的创作本意相关的,是他苦闷心灵的产物。《雷雨》既写出了人自身肉体和灵魂的矛盾,又写出了自我与他人与外部环境的冲突。在曹禺笔下,人是一种崇高与卑微,可能与必然的综合体,从而使困惑与挣扎的主题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哲理性,《雷雨》也因而成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11.
李洱是一个对细节极为敏感的作家,对细节的张扬造就了李洱小说独特的时间景观。论文通过文本细读,从不需要向故事时间复原的碎片时间、叙述时间上强烈的节奏感以及文本所呈现出来的涡卷图案的叙述线条三个方面,论证了时间在李洱小说中所具有的修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崛起于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新感觉派小说,以新、奇、怪的特点给新学带来了新鲜的感觉。探讨新感觉派的叙事艺术,对正确认识新感觉派小说的艺术价值、风格、特点具有较大的作用。本从叙事入手,分别从叙事角度、叙事时空、叙事结构三方面进入小说的阅读空间,来捕捉并体味这种“新感觉”,从而把握此小说流派的主要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3.
简论新闻话语的叙事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事学一般是研究文学(主要是小说)的叙事话语,对新闻话语进行叙事学分析还远远滞后于文学。本文着重从叙事学角度探讨新闻话语选择叙事视角的艺术,结合新闻报道实例分析了新闻话语中常见的全知视角、固定式限知视角、转换式限知视角和纯客观视角等四种类型的叙事视角。  相似文献   

14.
"三言"作为中国古代叙事作品的杰出代表,深深地刻下了"史传叙事模式"的烙印,呈现出独特的叙事风貌,具体体现为叙事题材的真实性、叙事内容的宏富性、叙事方式的客观性、叙事情节的完整性和叙事倾向的鲜明性。  相似文献   

15.
《朝花夕拾》采用的是第一人称的回顾性叙述,在叙事视角上由两个部分组成,即“叙述者从目前的角度来观察往事”的“叙述自我视角”和用“当时的经验眼光”来观察的“经验自我视角”;而“经验自我视角”在《朝花夕拾》中又具体分为儿童视角和成人以后的“我”的视角。鲁迅在《朝花夕拾》中,细致地区分和使用第一人称视角进行叙事,用极具文学性的文字,完成了对人生的一次自我剖析和反思。  相似文献   

16.
《库兰》是当代文学和其消费者共同合谋的结果。当代中国精神领域中的某种复杂心态在《库兰》中得到极其自由、自然的表述。通过成人世界的童话等各种视角改写历史 ,取得虚幻的胜利而最终得到精神满足和快乐 ,成为当代小说自我逃避的方式之一 ,也成为当代中国精神满足和快乐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叙事是叙事性文艺作品的一种重要的表述手段。影像叙事和文学叙事在叙事的时空感觉、叙事的视点确定、叙事的结构安排,包括一些细节的处理,都有一些相同之处。但影像叙事,还有作为一种与文学不同的具象的、艺术的、技术的表达方式,影像叙事在叙事中通过技术体现出一种对时空的超越性、影像叙事视点的居高临下、影像叙事结构的多姿多彩、影视叙事细节的强烈冲击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袁群  詹婷 《宜春学院学报》2009,31(3):116-118
纳撒尼尔·霍桑的<红字>采用奇特的情节,描写自然与超自然的景象,深刻的心理描写和象征手法的运用.而使这些表现淋漓尽致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叙述方式的变化.本文借助叙述学的研究成果,从叙述结构,叙述时间,叙述视角,复调四方面入手,以其揭示<红字>内部的构建,进一步剖析文本的叙述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9.
王蒙小说中的准自传型主人公叙述视角往往具有双重性,即一个是追忆往事的主人公的视角.一个是被追忆的主人公在当时正在经历往事时的视角。这两个视角是成熟与幼稚、超然事外与不明真相之间的对比,于是构成叙述张力。由于主人公视角的双重性,就使这个视角同时成为叙述人视角;由于主人公的准自传身份,实质上又折射出作者的声音。这样,王蒙的小说就成为由两个世界叠加而成的立体世界,一个是作者所在的现实生活世界,一个是虚构的小说世界。这两个世界的相互审视,就使王蒙小说具有了历史的纵深感。  相似文献   

20.
历史小说采取的是编辑型全知视角。其叙述者是文人式叙述者、说书式叙述者、史官式叙述者的融合,具有文人的趣味、民间的色彩、史传的风格。其叙述声音属于公开的叙述声音,主要是说书式叙述者与史官式叙述者的声音,前者能建构一种虚拟情境,后者表达某种史识,达到劝善惩恶的目的。其叙事焦点的转换比其它类型的小说要快得多,以多条线索连贯起所叙的历史全景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