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文艺为人民只做文艺政治学思想阐释是不恰当的。文艺为人民是对文艺史上一种进步文艺思想的发展,它具有文艺价值论、文艺接受论、文艺发展论、文艺伦理学等多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处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文化形态错综复杂,而且中国业已进入传媒发达的信息社会。从文艺创作上来说,思想缺失进一步加深,创作丧失了伟大的困惑感和深渊感,部分文学创作的思维新闻化、写作的趋利性越来越明显。就作品而言,出现了很多堕落性的形式,如无心智的"蠢文艺"大行其道,网络文学则是网络生态产生的一种注水性文学。信息时代的文艺在多样化的同时,更应保有一种精神上的高度,从而排斥全民性的狂欢与堕落。处在传媒引导和信息包围下的受众,其生活可能失重,因为电视等媒介只是宣传的机器和娱乐的工具,消费主义意识形态本身是社会发展产生出来的悖论性结果,人们应在消费主义的洪流中认清本真之我。  相似文献   

3.
二人台是流传在晋西北、陕北、内蒙古西部和张家口一带的一种极富乡土气息的民间演唱艺术,它的形成发展深受所在地的地理环境、民俗风情、生活习惯和方言土语的影响。河曲二人台产生于交通闭塞、偏僻落后的自然环境中,其内容多取材于民间,植根于当地的地域文化土壤中,演唱的是劳动人民中间的事,听起来亲切动人,极易引起群众的共鸣。从文艺生态学的角度对河曲二人台这一民间演唱艺术以及蕴藏其中的民众情感,进行研究分析,有助于揭示二人台产生、发展、传承流变的根源及其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4.
文艺大众化运动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末的革命文学运动,在20世纪40年代形成高潮,大众化运动一开始就与五四新文学运动划开了界限,否定五四新文学和新文化,批判个人主义和人道主义,反对知识分子的启蒙立场,明确提出知识分子通过改变自我以适应大众的主张,它以大众喜闻乐见为艺术的评判标准,以顺应大众心理而鼓动大众热情为艺术指归,完全颠倒了知识分子与大众在文明发展中的关系,最后终于使文学陷入迷途,使知识分子失掉了精神存在的合法性,而这一过程是一个从主动到被动,从自我迷失到被迫归顺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文章论述了文艺副刊在高校报纸中的重要作用 ,并就如何办好高校文艺副刊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文学转型时期的主义之争几乎伴随文学史发展历程的每个阶段。1930年代有关表现主义的争论以及围绕现实主义与表现主义的优劣高下所进行的激烈论辩,构成马克思主义在加世纪初期文艺理论发展的独特思想景观;60年代西方学术界对于这场争论的意义有过积极的反思。卢卡契对现实主义的坚守、布洛赫、布莱希特等对以表现主义为代表的先锋艺术的理性阐释,以及争论中显示出的政治倾向与美学立场,从多个侧面给予后来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论争预设了一个经典的学术范式。  相似文献   

7.
1965年<辞海·未定稿>文艺条目、"文革"期间修订的文艺条目、1979年<辞海(修订稿)>文学分册之文艺条目和1979年版<辞海>文艺条目,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系统,从一个侧面凸现了中国当代文艺思想演变的历史.解读"文艺条目(1976)",兼顾"文艺条目(1965)"、"文艺条目(1979/修订稿)"文艺条目(1979)",不仅对我们理解"文革"文艺思潮,而且对具体把握当代文艺思潮的演变,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8.
"中正"是中国哲学史上的精华之一,儒家学说中的一个重要观点,可长期以来人们误把精华当糟粕,根本不敢讲"中正"。现在,要还"中正"本来面貌,做到取中求正、适中正确、正当中行。"中正"观点是正确的,必须恢复它的名誉、肯定它的地位,但也不能把它绝对化,因为取中求正并非处处都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9.
1940年10月至1945年8月,新四军在苏北根据地积极开展文学、音乐、美术创作和戏剧演出等文艺活动,取得了巨大成就。苏北新四军文艺活动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延安解放区文艺活动对其影响是重要原因之一。苏北根据地在人才培养、文艺组织、文学创作内容和活动形式等方面都参照了延安解放区的文艺活动。  相似文献   

10.
《宜宾学院学报》2016,(8):10-15
20世纪30年代初期,"民族主义文艺"和"三民主义文艺"是国民党官方文学的两个支流,但是两者关系相当微妙,有时甚至还直接对抗。当时的左翼文人把它们之间的矛盾归因于国民党内的西山会议派与CC系的斗争,今天的研究者也多受此思路影响。但通过认真梳理二者的交集,可以发现"民族主义文艺"和"三民主义文艺"之间的关系并不仅仅是对抗,造成其矛盾的主要原因也并非国民党高层的派系斗争,而是文人之间的意气之争。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留下了丰富的地方革命文艺资源,这些文艺资源在斗争精神、斗争经验、艺术品格等方面为地方学校的人文教育提供了鲜活的地方性知识体验。地方革命文艺呈现出的民族斗争精神,为构建新时代青年的政治理想提供了精神动力;地方革命文艺工作者的斗争经验,能够促使新时代青年产生出真诚的道德情感;经典的地方革命文艺作品,将满足新时代青年对艺术的审美追求。新时代青年将从地方革命文艺的斗争历史中汲取力量,明晰时代使命,把自身发展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结合起来,真正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2.
13.
丁玲为初创期解放区文艺的发展做出杰出贡献:一方面大力提倡鲁迅精神,为启蒙思潮开辟文艺空间,并以自己颇有影响的文学创作来引领、推动、参与延安启蒙文艺思潮;一方面通过主编《解放日报》文艺副刊的形式为新老作家搭建文学创作的平台,对延安文学艺术给予全方位的关注,同时注重读者意见的吸收,发挥文学对社会的参与功能,令《解放日报》文艺栏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局面。  相似文献   

14.
15.
《大学生》2007,(7)
  相似文献   

16.
"孙老师,您的书让我走出了最黑暗的时刻。我买了三本,一本送给我的爸爸,一本送给我的班主任老师,一本留给我自己。他们看了,都哭了。他们说他们错了。您说,教育家眼里没有差生。有这一句话就够了。我们不需要谁来可怜挽救,我们自己会努力……"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文艺教育与文艺美育的分析与介绍,阐述了二者的区别与联系,从而着重论证了保障审美教育的前提与条件,并对审美教育的教法及其重要性作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8.
人的发展包括人性的复归和人道主义的实现。文艺创作是描述人性的历史变化和发展的,而作为人的本质力量与社会关系对立统一的人性,其内在精神一般呈现为人文情怀与社会理性对立统一的个性形态。“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文艺创作审美理想的内涵已经成为文艺创作者和欣赏者关注的重要内容。歌颂人道主义美、人性美,鞭挞异化现象,在我国当代文艺中已经形成一种思潮。  相似文献   

19.
文艺欣赏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在这过程中,对于那些谙于艺术、欣赏时又能凝之于神,达到出神入化境界的欣赏主体来说,其神经、经络因受文艺作品的“刺激”,必然产生特殊的兴奋或抑制,从而“致病”或者“治病”。  相似文献   

20.
看了<职业技术教育>第30期对教育产业化的评论,笔者也有话要说. 其一,"教育产业化"的实质是"科研生产一体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