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历史是人类社会变迁的真实记录,她承载着日益深厚的知识、经验与教训,汇成人类源远流长的文明长河,可以源源不断地为人类的子孙后代提供思维的内容和养料。所谓“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究天人之际,穷古今之变”,难隆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  相似文献   

2.
话题小引     
●历史,本来是活生生的、多姿多彩的、有灵有性的、日新月异的、生动嬗变的;教育,本应是活生生的、动态可变的、开放生动的、思辨探究的、质疑创新的。所以,我《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早已向人们发出“心灵的呼唤”,倡导一种不与现实割裂、不与大众割裂的“活生生”的历史教育,紧密关切“人”的生存、生活、发展乃至创造,主张以“传承”与“创新”互动为契机,深刻认识人类文化遗产,竭力张扬人文精神和科学理念,欲使久罹冷落的“历史”真正体现其作为“全世界的思维活动”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冷落乃至削弱历史教育,对我社会将危害多多,本刊…  相似文献   

3.
常言道:读史使人明智。见多识广,思维活跃的人皆是知识储备丰富之人。而人类所有创造出来的物质、精神财富都是历史的产物。所有的人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讲述历史、体验历史和创造历史。历史学之于人文学科的地位正如数学之于自然学科的重要性,它是人文学科的母体和  相似文献   

4.
国务院决定实施“夏商周断代工程”,列为“九五”重点,得到历史和考古学界的热烈支持。自忖历史知识浅薄,没有多少发言权。但想到,中国古代文明属于全民族,属于世世代代的人民,是全人类珍贵的遗产。读史爱国,人人有责。在“工程”开始实施之际,不揣浅薄,发一点议论,奉闻于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们,实出自为历史科学效劳的至诚。爱国需要读史。人们说,无论是学社会科学的,学自然科学的,都应看一部关于历史的简明而可靠的书。“历史上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将来的命运。”(鲁迅:《华盖集》)学习和了解历史是人类共同的追求。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  相似文献   

5.
“读史使人明智”。科技发展的历史是人类文明发展史的一个反映,是人类认识、利用、改造自然的智慧结晶。结合自然教材,对学生进行科技史教育,是对儿童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既可以启迪儿童智慧,激发儿童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引起他们独立探索的兴趣,又可以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勇于献身科学事业的精神。科技史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思想教育、知识教育和科学方法论教育,它对儿童的学习和成长具有特殊的教育作用。 (一) 激发学习动机。小学生很爱听故事,结合教学内容,穿插讲一些生动有趣的科学家发明创造的故事,让学生  相似文献   

6.
历史思维能力是学习和研究历史问题的能力,主要涵盖辩证思维、发散思维、创造思维及逆向思维等。在初中历史课堂培养和提升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既可以在学史、读史中积累大量学习经验,也能“以史为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历史观。基于这一思想,历史教师应当不断拓宽教学视野,创新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导入史学资料、引述历史故事、构建真实情境的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历史思维能力快速提升。  相似文献   

7.
当前文学创作中,人们对“比喻”这种修辞方式的运用,存在着“比喻定型化”的弊端,因而使比喻缺乏新颖性、创意性。作家毕淑敏主动跳开这一俗套的局限,突破人们固有的思维定势,革新“比喻”,给它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使她作品中的比喻修辞非定型化、反类同化。体现了她个人的历史主动性和新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8.
心灵的呼唤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3,(8):M0002-M0002
《中史参》倡导一种不与现实割裂、不与大众割裂的“活生生”的历史教育,紧密关切“人”的生存、生活、发展乃至创造,主张以“传承”与“创新”互动为契机,深刻认识人类文化遗产,竭力张扬人文精神和科学理念,欲使久罹冷落的“历史”真正体现其作为“全世界的思维活动”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9.
心灵的呼唤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0,(3):M0002-M0002
《中史参》倡导一种不与现实割裂、不与大众割裂的“活生生”的历史教育,紧密关切“人”的生存、生活、发展乃至创造,主张以“传承”与“创新”互动为契机,深刻认识人类文化遗产,竭力张扬人文精神和科学理念,欲使久罹冷落的“历史”真正体现其作为“全世界的思维活动”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读史的视角非常独特,他总是从别人意想不到的地方提出问题,加以剖析,发掘出新意,并且又不受古人的局限,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形成了他个人独特的风格。而这种独特的风格主要由五个方面的要素构成:在读史方式上不拘泥于室内空间,毅然走出书斋,融入社会,走的是“游历读史”之路;在读史体裁上突破了条条框框的限制,使历史小说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小说,而是成为反映当时社会的“更深层次”的史学著作;在读史方法上,诗史互读将诗与史高度地融合,让诗浓缩多彩的历史画卷,而让史阐释诗的微言大义;在读史内容上,将触角伸入到被传统史家忽视的下层空间,关注方志、村史、家史的研究,充分肯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读史的范畴上,读报是在读史,这是因为“报纸是活的历史”。毛泽东对读史的方式、体裁、方法、内容和范畴进行延伸、拓展和深化,实际上是他空间观念强烈的一种表现。从毛泽东读史的独特视角中,我们可以获得深刻的历史启示和教益,即读史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求真与致用的统一以及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都说学习历史可以活跃思维,启动智慧,丰富生活;历史是一位不会说话的老师。但会使我们懂得许多道理,让人聪明,“读史使人明智”。于是我秉着这种理念和执著长久地啃着由生活抽象浓缩而成的教材,拼命地领悟历史语言。面对晦涩的历史术语,有时我还真是搞不懂,这些编辑们干嘛非要去编写一本只有通过消耗极度的耐心才能看得懂看得下去的书?  相似文献   

12.
补订提醒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5,(8):M003-M003
《中史参》倡导一种不与现实割裂、不与大众割裂的“活生生”的历史教育,紧密关切“人”的生存、生活、发展乃至创造,主张以“传承”与“创新”互动为契机,深刻认识人类文化遗产,竭力张扬人文精神和科学理念,欲使久罹冷落的“历史”真正体现其作为“全世界的思维活动”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3.
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实证,教师应基于“设置悬念,引发兴趣”“渠道多样,来源多种”“组合教学,手段灵活”这三种教学思路,运用“辩证思维,矛盾统一”“对比思维,纵横构建”“以史读史,借力发力”方法来开展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4.
一提到创造性思维,人们总是认为它很神秘、高不可攀,只是少数杰出人才的“专利”,其实创造性思维也是人类思维的基本类型,普通人通过培养也可以具有这种思维。数学教学就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王定峰 《甘肃教育》2010,(16):27-27
培根曾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思维精密;哲理使人思想深刻;伦理说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可以说,阅读是人类最重要的文化技能,是人类心灵健康的体操。作为高中学生,加强课外阅读,扩大视野,积累知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人类对于自然界和社会的认识,总是伴随着思维进行的。就象任何客观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惯性一样,人的思维也有一种“惯性”,它既是以往实践和认识的成果,又是新的认识的前提。思维的这种“惯性”就是思维模式。本文试图就思维模式在  相似文献   

17.
历史学是一门研究和阐述人类社会发展具体运动过程及其规律的人文社会科学 ,它与人类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活动密切相关 ,具有“以史鉴今” ,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功能 ,“读史使人明智”。中学历史学科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 ,通过历史教学 ,历史教师要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 ,从历史的角度去关注人生 ,去认识人与人 ,人与社会 ,人与自然的关系 ,从历史中汲取智慧 ,提高人文素养 ,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从而更好地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历史教师是人 ,是社会生活中的人 ,不是吞吐历史知识的机器。…  相似文献   

18.
论原始思维发生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是对原始人类文化遗存的分析 ,还是对现存原始民族思维活动的考察 ,到处可以看到在原始人类的思维活动中存在着神秘性因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加以研究 ,就会透过层层神秘的迷雾 ,看到原始人类思维发展的历史必然性。思维对实践活动的依赖性 ,决定着原始人类思维的发生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它首先是客观的 ,继而是不断发展前进的。从思维发展的进程看 ,原始人类的思维是不断地由具体向概括、由形象向抽象的方向发展的。对于这个过程 ,我们完全可以从物质的发展过程中得到科学的说明  相似文献   

19.
所谓形象思维是指用形象去反映和把握客观事物,因而它具有直观性、具体性、情感性和生动性等特征。在初中历史课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形成典型化和概括化了的历史画面,以便更形象、更生动、更深刻地再现历史。一、运用形象思维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历史是有血有肉,多彩多姿的,但又是瞬息即逝,无法再现的。活生生的历史真实已经在永恒流动的时空中消失,学生们今天所学习的,只是由于受到篇幅的限制而高度浓缩了的历史教科书。当然,在教科书中,仍有不少内容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提供了形象鲜明…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人们把形象思维看成是文学、艺术创作时的一种特殊思维形式,因而形象思维又被称作“艺术思维”。现在看來,这是一种狭隘的认识。我们认为:形象思维是人类的一种普遍的和基本的思维形式,它和抽象思维一样,同属于人类思维中的一个大类。本文拟从艺术思维的领域之外,对人们日常生活中广泛运用着的一种形象思维形态——笔者姑且取名为“再现性形象思维”,作一些粗浅的考察和分析,并就这种思维能力的培养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