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福利 《职业技术》2006,(8):114-114
一、反诉制度概述 反诉,是民事诉讼诉的一种,是相对于本诉来说的一种诉。原告提起的诉,称为本诉。所谓反诉,是指在诉讼进行的过程中,本诉的被告以原告为被告,向受理本诉的人民法院提出与本诉有牵连关系的,目的在于抵销或吞并本诉原告诉讼请求的独立的反请求。  相似文献   

2.
《邢台学院学报》2019,(4):106-110
强制反诉制度是指与本诉基于同一交易或事实的反诉请求必须在同一案件中提出,否则本诉被告将面临失权后果。外国强制反诉案件判决的承认与执行也应充分体现该制度本身的独特之处,其背后的间接管辖权问题值得思考。在总结此前公约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海牙国际私法会议制定的《承认与执行外国民商事判决公约》在强制反诉案件判决承认与执行方面起到了"管辖权过滤器"的作用。公约要求反诉请求与本诉之间具有密切的逻辑联系,考虑到本诉受理法院的程序法中对反诉可能存在强制性要求,区分反诉原告胜诉或败诉的两种情况,以平衡当事人与反诉相关的利益。结合当下法治环境,中国应当以公约为借鉴,更好地解决外国强制反诉案件判决的承认与执行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反诉概念,并从反诉概念出发论述了反诉区别于本诉、反驳、第三人独立请求的特征。澄清了对反诉的各种模糊认识,以利于法院准确适时受理反诉请求,使提起反诉的被告权益在民事诉讼中得到及时的确认和保护。  相似文献   

4.
消极确认之诉具有提诉强制的机能,面临着对原告诉权之保障与被告防御权之保障的冲突.诉的利益是判断是否具有解决纠纷的必要性与实效性的概念,其有无是均衡原告、被告以及法院三方面利益的结果.诉的利益作为一种筛选机制,可以决定将哪些私人纠纷纳入司法救济体系,因此通过对诉的利益的调整,判断是否允许原告提起这种具有攻击性格的消极确认之诉,应当是可行的.当然,对于消极确认之诉,应当规定更严格的确认利益.  相似文献   

5.
我国民事诉讼法对反诉制度的规定过于粗疏。学界关于反诉的主流观点在审判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反诉的目的是当事人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动摇、抵消、吞并本诉只是某些反诉可能起到的作用;适应反诉制度的立法意图,有条件地允许本诉当事人以外的人作为反诉的主体十分必要;不必把与本诉的牵连关系作为反诉成立的要件,可将与本诉是否具有牵连关系作为标准来划分反诉的类型,并以此为基础,确立我国民事诉讼中的强制反诉制度。  相似文献   

6.
反诉制度是现代民事诉讼中一项提高效益、实现公正的平衡性机制,但我国民事诉讼法对反诉制度仅作了原则性规定。这与我国社会经济生活的复杂化已不相适应,直接导致司法实践中出现无所适从的局面,反诉人的合法诉权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反诉制度中诉讼权能失衡的原因主要有反诉立法的薄弱、反诉制度的价值认识不到位、审判实务中错误观念的制约、反诉的理论研究尚待深入、传统"超职权主义"诉讼模式的影响。笔者以为在借鉴他国立法经验的基础上,应构建我国反诉制度中的平衡性机制,确保本诉被告诉讼权利的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7.
程政举 《红领巾》2005,(2):70-72
我国民事诉讼法虽确立了反诉制度,但内容过于简略,理论界对反诉的诠释分歧较大,实践中掌握的标准也不统一,重构反诉制度显得尤为必要.根据反诉与本诉的实质联系不同,可将反诉分为强制反诉和任意反诉.反诉应在举证期限届满前向受理本诉的法院提起,且反诉的事项不属于其他法院专属管辖;反诉只能存在于通常诉讼程序和一般诉讼案件中,在某些特殊类型的案件中不存在反诉的可能,或虽可提起反诉,但应受到一定的限制.  相似文献   

8.
民事诉讼反诉制度可以提高诉讼效率、平等保护当事人权利、平衡法院职权和当事人诉讼权利.反诉制度是防止法院做出矛盾判决的重要制度,在理论上应当就反诉和本诉的牵连性、强制反诉、预备反诉、再反诉、反诉提起的时间等要点做深入探讨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申请擞诉是当事人行使处分权的诉讼行为之一,也是法院的一种结案方式,法院和被告对原告的擞诉申请都有一定的制约作用。我国应将被告的同意列为撤诉申请生效的要件,并取消法院对擞诉申请的实质审查权,代之以形式审查权。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分析了我国法学界忽视的两个问题:反诉的构成要件和反诉管辖,并认为在此前提下,反诉应以关联性为构成要件.而关联性与反诉与本诉的诉讼请求、事实与证据以及攻击和防御方法有牵连.最后,鉴于强制反诉有诸多缺陷,我国至少目前不能引入该项制度.  相似文献   

11.
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是指对原告、被告双方争议的诉讼标的没有独立的请求权,但由于案件的处理结果可能与其有法律上利害关系,为维护自己利益而参加到原被告已经开始的诉讼中进行诉讼的人.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56条规定,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对原、被告进行的本诉中的诉讼标的是没有独立的请求权的,他只是因为案件的处理结果有可能会与其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才参加到诉讼中来的.  相似文献   

12.
原告申请撤诉权是我国民事诉讼法赋予原告的一种重要诉讼权利,是原告行使处分权的体现。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理论界和司法活动均将原告申请撤诉行为等同于民事法律行为,并以是否符合民事法律行为的要件为标准来审查原告的撤诉申请。而且,我国现有的申请撤诉制度仅是以法院为中心的单一诉讼法律关系的体现,忽略了原告和被告之间已形成的争诉法律关系。上述错误认识既损害原被告双方的利益,也有违民诉平等原则。因此,有必要在争诉法律关系和审判法律关系的层面重构申请撤诉制度。  相似文献   

13.
14 民事诉讼中的诉1)诉,是民事主体向法院提出司法保护其合法权益的。2 )诉有三个特征(  )。 A 诉是民事主体获得司法保护的一种请求 B 诉是保护民事主体合法权益的一种诉讼手段和法律制度 C 诉是法院行使审判权的前提和起点 D 诉是民事主体请求法院司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权利3)程序意义上的诉,是指民事主体向法院提出的请求。实体意义上的诉,指的是原告通过法院向被告提出的的要求。4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程序意义上的诉是诉的形式 B 程序意义上的诉是诉的手段 C 实体意义上的诉是诉的目的 D 实体意义上的诉是诉…  相似文献   

14.
14 民事诉讼中的诉1)诉 ,是民事主体向法院提出司法保护其合法权益的。2 )诉有三个特征 (   )。 A 诉是民事主体获得司法保护的一种请求 B 诉是保护民事主体合法权益的一种诉讼手段和法律制度 C 诉是法院行使审判权的前提和起点 D 诉是民事主体请求法院司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权利3)程序意义上的诉 ,是指民事主体向法院提出的请求。实体意义上的诉 ,指的是原告通过法院向被告提出的的要求。4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 程序意义上的诉是诉的形式 B 程序意义上的诉是诉的手段 C 实体意义上的诉是诉的目的 D 实体意义上的…  相似文献   

15.
确认不侵权诉讼是自21世纪以来在我国知识产权领城出现的一种新型诉讼.它改变了通常权利人是原告而涉嫌侵权人是被告的传统.由于现在我国还没有这方面的法律规范,实务界和理论界感到很困惑.本文在剖析了"不应单独成诉说"、"侵权之诉说"和"确认之诉说"后,认为确认不侵权诉讼具有确认之诉的性质.  相似文献   

16.
反诉是民事诉讼中一项重要的制度,它是被告所享有的民事诉权,也是一项基本诉讼权利。针对我国反诉制度现状,结合外国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对提起反诉的时间、主体、牵连性和强制性反诉等若干重要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我国司法实践中若干问题进行评析,以更好地完善反诉制度。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金融机构参与诉讼的民商事案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主要涉及的案件类型有借款纠纷、担保纠纷、抵销权的行使纠纷等等.在这些案件中,不管是作为原告还是作为被告,金融机构都经常由于举证不力、超过诉讼时限、被告主体不合格等原因而败诉或被迫撤诉.该文在分析金融机构涉诉案件败诉原因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对依法维护金融债权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8.
2006年7月13日,美国新泽西州出现了一起引人瞩目的教育讼诉案,有评论称这是一起“里程碑”式的教育诉讼案。主原告是一位名叫Van-Ness Crawford的新泽西州居民,他起诉的主要被告是新被任命的州教育专员Lucille Davy。  相似文献   

19.
《教育》2012,(22):39
案例何某是武汉市某商业学校的女教师,因不堪原教研室副主任盛某的性骚扰,遂向法院提起诉讼。原告诉称,被告利用工作之便对原告进行性诱惑,被拒绝后仍不死心。一次,学校组织教师春游,被告尾随至原告房间,对原告隐私部位抚摸,强行亲吻。此后,便肆无忌惮地对原告实施"骚扰行为",并给原告发黄色短信息。原告认为,被告对原告进行言语挑逗、行为骚扰,对其身心健康造成了  相似文献   

20.
案例 《教育》2012,(8):39-39
何某是武汉市某商业学校的史教师,凶不堪原教研室副主任盛某的性骚扰,遂向法院提起诉讼。原告诉称,被告利用工作之便对原告进行性诱惑,被拒绝后仍不死心。一次,学校组织教师春游,被告尾随至原告房间,对原告隐私部位抚摸,强行亲吻。此后,便肆无忌惮地对原告实施“骚扰行为”,并给原告发黄色短信息。原告认为,被告对原告进行言语挑逗、行为骚扰,村其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伤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