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伦理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生态伦理学就是要突破人类中心主义的伦理局限,把自然纳入人类伦理关怀的范围,用道德来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使之趋于和谐.  相似文献   

2.
论科技伦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伦理和道德的概念和特点 研究学问,弄清概念极为重要.现在很多伦理道德方面的著作把伦理和道德混为一谈,认为伦理学是道德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既然如此,直接称为“道德学”岂不更准确明了?又有望文生义者认为,伦理指如同玉石的纹理一般和谐有序的人际关系.然而古今中外讨论的伦理问题,远远超出人际关系,也不一定都属于道德范畴,例如科技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伦理关系,而不是人际关系或道德关系.蔡元培先生认为,伦理学有别于“示人以实行道德之规范”的修身书,它“以研究学理为的,各民族之特性及条教,皆为研究之资料,参伍而贯通之,以  相似文献   

3.
机器人伦理的进路及其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机器人是否可以发展出人工的道德能动性,其伦理建构可分为机器人伦理和机器伦理两种平行的进路:机器人伦理学和机器伦理。机器人伦理关注的是,在机器人没有自主性时,与之相关的人的责任和他们应遵守的伦理准则。机器伦理则试图在技术上构建一个新的伦理愿景,让机器人有可能发展为自主的道德能动者,从而使我们可以教会他们分辨善恶并以符合伦理的行为与人相处。  相似文献   

4.
给出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信用伦理学意涵,对信用伦理作不同的道德哲学传统历史叙事、穷尽社会信用伦理缺失的道德根源以及显明社会信用伦理现实建构的基本理路都是十分必要的。将“信用”概念释义与使用重新复归到伦理学视野中来,沿着传统的道德思维路向或伦理学方法,透视信用伦理的道德哲学基础,探究社会信用伦理缺失的诱因,找寻信用伦理历史叙事与现实建构的根本途径。在对信用理念作“自在存在”和“自为存在”两种状态的道德形而上学解读的基础上,尝试着型构信用伦理意涵的“自在自为”的道德生态。  相似文献   

5.
约纳斯认为,传统伦理学在本质上是人类中心论的,这种伦理学对技术时代的文明产生了负面影响.他基于对科学技术的哲学批判和伦理评估,尝试建立一种新型的伦理学,即责任伦理.他从责任的起源、实现及其基础等方面对责任伦理进行了理论探讨,不仅试图回答技术时代的责任伦理何以可能的问题,而且力图将责任原理[命令]运用到技术、医学与伦理学领域,表明这种责任伦理之于技术时代的重要性及其现实效应.约纳斯对责任原理的论证诉诸道德直觉和神学奠基,在责任的实现途径上他既诉诸于集体权力又强调个体责任;而这种不同于以往伦理学的理论尝试根植于他对人类中心论的深刻反思以及对自然和价值别具匠心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略论科技元伦理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出“科技元伦理学”的概念,并视其为元伦理学在科技领域中的体现,或科技伦理向“元”问题的提升,再就善恶、责任、公正、代价等科技伦理的核心范畴展开了元伦理层次的语言分析,力求使科技伦理的这些基本价值词和道德词明晰化,以求科技伦理的道德原则具有更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文化多元与全球化境遇中的生命伦理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命伦理学是文化自我理解的产物,植根于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不同国度背景下的生命伦理学首先是多元的.任何特质的文化道德传统,总是在与其他特质文化道德传统相互交往中成长起来的.当今,不同国度的生命伦理学同时也处于全球化的进程中,生命伦理学无法避免普世价值与全球化的选择.多元的生命伦理学与普世的全球生命伦理学并存,在适宜多元或需要普世价值的不同境况下展示其多元性与全球普世性的面貌,正是当代生命伦理的重要特质.否认生命伦理学的民族特质,或者认为生命伦理学越是民族化、本土化就越好的观点,都是与时潮流相背的.提倡尊重、宽容、合作及相互消融,是当代生命伦理学发展的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8.
康德三大批判哲学提出的科学王国和道德王国的分离与统一问题,由于现代科学技术引发的生命伦理、网络伦理和环境伦理等冲突,而成为一个具有挑战性和学术魅力的课题。调查表明,在当代社会中两个王国的现实冲突、特别是克隆技术引发的生命伦理,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关系。考察一些哲学家特别是德国哲学家关于科学技术与伦理关系的研究成果,为我们探索面向现代科学技术的伦理学,实现科学王国和道德王国的统一,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在日益严重的全球性生态危机中,人们所面对的是整个人类的生死存亡问题。生态伦理教育就是让我们重新认识人与人、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的关系。而高校德育面临现代化带来的人类生存的新危机,面临着道德、伦理学领域所发生的新的变化,也必须扩展德育教育的领域,重视生态伦理教育功能的发挥,以培养和塑造具有完善伦理教育的下一代。  相似文献   

10.
生命伦理:认真对待权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利问题是现代生命伦理中的基本问题,以权利为基础的权利伦理理论是生命伦理学的重要理论基石。在协调和缓解生命伦理中的权利紧张与权利冲突以及构建生命伦理学中的权利伦理理论时,文章提出以下基本立场:生命伦理中的权利不是绝对的;公益论是权利论的必要延伸;以平等对话方式解决权利观念多样化所带来的道德困境。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门学科而言,经济学从诞生之初就与伦理学关系密切.古典经济学家如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斯图尔特·米尔斯等,他们有的认为经济学是一门伦理学科,有的非常关注经济政策的伦理效应和社会行动者的社会责任.近年来世界经济危机之所以层出不穷,一个关键原因就在于经济学与伦理学的脱节,这些脱节表现在经济要素和伦理要素,经济观念、行为和伦理观念、经济规则和伦理规则等方面.复兴全球经济伦理学的呼声不绝于耳.我们需要将企业社会责任、公共政策的伦理责任、企业经理的伦理培训、社会资本等纳入一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性议题之中.本文分析了经济学需要更多伦理要素的原因,厘清了当前世界经济面临危机时伦理问题的凸显,并提出了重新思考经济学与伦理学的大纲.  相似文献   

12.
动物福利和动物伦理的相关讨论都植根于对集约化饲养场农场动物的关怀和悲惨生活的不忍,动物福利科学和动物伦理学相互交织,共同形成现代畜牧业变革的道德文化力量。动物福利概念和动物福利科学的兴起蕴含着革命性的道德主张,要求我们重新思考人与动物的道德关系以及我们关怀和保护动物的道德义务,系统变革非人道的现代畜牧业生产体系。讨论动物伦理问题和现代畜牧业的道德转型,不应低估动物福利科学发展的重要作用。构建面向人与动物和谐共生的动物伦理学,不仅需要道德价值和动物伦理的引导,也需要动物福利科学的经验支持,需要动物福利科学家、动物伦理学等利益相关者的协同合作和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3.
从信息伦理看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伦理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伦理学研究中存在或可能发生的问题与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伦理建设具有相关性,对图书馆在从事信息活动中所遭遇的道德困境起着一定的借鉴作用.图书馆应从加强信息资源建设、完善规章制度、对馆员及用户进行信息伦理教育等方面完善自身的伦理建设.  相似文献   

14.
"双赢"理论作为经济伦理中的最高目标,其内容和含义是符合伦理学的优良道德的,同道德总原则之间是相符合的。本文通过"双赢"符合道德总原则理论三方面内容,简述"双赢"理论是符合道德总原则。  相似文献   

15.
行政成本增大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伦理问题。行政成本增大从伦理角度来说,至少可以是由行政道德失范,行政制度不完善,社会道德调控力度弱化造成的。由此,本文从伦理学的角度提出了一些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我们人类带来了不可想象的福祉和危害,使我们科技人员不得不不思考科技与伦理间的关系。本文通过对科技与伦理的思考,科技与道德的辩证关系,科技发展的道德和发展伦理方面深度剖析了科技伦理学的内涵。充分发挥科技与伦理的关系,建立美丽新中国。  相似文献   

17.
现代科学技术,t9发展在人类社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带来人类丰富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了伦理的困惑与精神的失落.科技发展呼唤法治,法治则以伦理学为道德基础.没有伦理的指导,科技发展就失去了方向.制度建构也丧失了基础.功利主义作为重要的一种伦理学流派,对现代社会起着重要影响,其理论可为科技立法提供思想资源.古典功利主义发展至今,其优势和缺陷都为科技立法带来了启示.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伦理学视角探讨科学传播的问题。首先,提出科学传播是否具有伦理属性这一问题,并给予肯定及论述。然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科学传播伦理的道德责任如何,并在科学家、传媒、受众和政府之间分析其道德责任关系。  相似文献   

19.
从伦理学的视角出发,对建筑行业活动的各种道德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建筑管理的伦理原则,底线、目标、手段和监督。并希望能让建筑行业自觉运用伦理学来规范建筑工程活动中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20.
伦理规范与道德传统,总的来说,主要阐述了道德和伦理的含义、范畴、道德与伦理的异同,应用伦理学及其分类,中本文论理渊源与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本文介绍了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是指调节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本文通过对丁玲的《我在霞村的时候》与宗璞的《红豆》的再分析,发现革命少女贞贞在精神内部所面临的根本困境,而“情”不自禁的江玫在为革命放弃爱情的过程中其实有着一丝一缕的“不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