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不用时间单位,人们几乎无法说明任何政治、经济、社会、历史等问题。时间单位用得最多的是年,最容易用错的也是年,而一旦用错,就会贻误读者。本文拟探讨一下“年”的正确使用问题。 一、历史纪年注意用”年”还是用“载” 一般地说,年、载是同义词,人们常说:“一年半载”。但用于历史纪年,该用年处用年,该用载处用载,不能替代。我国西汉时武帝刘彻开始用年号纪年,他即位的那年称建元元年,以后顺序递记。在产生年号纪年以前,是从帝王即位那年算起,如西周共和元年。须要注意的是:唐玄宗使用天宝这个年号的时间为15年,除天宝元年、天宝二年用“年”外,其余13年“改年曰载”,即天宝三载、天宝四载……天宝十五载;唐肃宗使用至德这个年号的时间为3年,除至德元年外,余为至德二载,至德三载。从西汉刘彻至晚清溥仪,我国封建帝王用年号纪年,历时共2051年,只有上述两个例外——用载不用年。可惜很多书稿作者,编校人员不注意,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文学史》是师范专科学校中文专业的基础课,对学生来说,应该重视并认真学好这门课程,毕业后才能胜任中学的语文教学工作。在师专从事中国现代文学教学的教师,更有责任指导和帮助学生学好这门课。为此,需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探求教学规律,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现在,师专中文专业的学生,普遍不够重视中国现代文学的学习。半年前山西省临  相似文献   

3.
自1970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和现代文学史课程都经历了两个方面的重要变化。一方面,学科和课程的重要性逐渐被削弱;另一方面,在学科和课程内部,存在一股将文学与政治、历史完全割裂开来,片面强调文学,轻视甚至排斥政治、历史的潮流。这些变化既受"纯文学"、现代性和新自由主义等话语的影响,也参与了对上述话语的建构与传播。笔者认为,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应该重新重视历史、政治等因素,突破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式的思维,辩证地处理文学、历史与政治等因素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朱栋霖、丁帆、朱晓进几位专家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1997》(以下简称《文学史》)一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 ,《文学史》客观地选评了大量的作家作品 ,特别是一些以前的文学史中见不到的作家作品。这使得《文学史》在作家、作品的选择上给人一种陌生感。恰恰是这种陌生感 ,标示出它与过去一些版本的现当代文学史教材的截然不同。《文学史》站在世纪之交的高度 ,按照文学自身的逻辑追寻其发展的线索 ,在深刻洞悉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的前提下 ,对一些在历史和现实中曾被忽略或者不被重视的作家…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文学史》是中文系主干课程之一,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的中国文学发展过程,包括各种重要的文艺思潮、文学流派,认识中国现代文学运行的基本规律,阅读和掌握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了解重要作家的生平和创作历程、重要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分析能力和鉴赏水平。在多年的教学与研究过程中,我觉得有几点是需要指出的:一、仅在现有的文学史框架内进行教学是远远不够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与中国现代社会的结合程度远非其他文学课程所能比拟,这也是新中国政权重视它并且将之作…  相似文献   

6.
当代文学史教学及其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问:您1956年到北大中文系读书,后来一直在北大。从学生到老师,在教学方面,对北大的历史传统和现状都很了解,请谈谈在这些方面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情商教育的必要性日渐凸显,但很少有高校为此设置专门课程。对人文色彩极其浓厚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而言,教师完全可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将对学生的情商教育渗透进去。在内容上,可以从确立"追求幸福"的价值观、在功利化的社会背景下确立审美的人生态度和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三个方面入手;在方法上,可以通过和学生的情感交流、作品的赏析和自我体验的参与来实践情商教育。  相似文献   

8.
9.
10.
《中国现代文学史》是中文专业本科阶段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内容丰富复杂,学习有一定难度。现提出几点学习方法和注意事项,供自学者参考。第一、注意理清脉络。中国现代文学有七十多年历史,其间,有各种文学运动与文学思潮的发展演变,有众多社团流派的兴衰更替,有各种文学思想的论争,更有众多的作家与作品。如果不注意理清脉络,就会感到头绪纷繁,如一团乱麻。就无法正确认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过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文学史》是汉语言文学自学考试本科段的必修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其他课程的基础课。虽然时间跨度只有30年,但其中流派纷呈,团体林立,名家辈出,作品繁多,给自学者带来一定的难度。怎么学好《中国现代文学史》呢?我觉得应针对学科的性质、特点进行分析,综合形成一套适用于自己的学习方法。一、课程特点《中国现代文学史》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史,是介于“文学概论”和“文学作品选”中间的既有理论性又有作品感悟性的课程。它带有理论性,针对各种流派的观点、文学论争和作家创作思想,另一方面带有感性的作品分析,针…  相似文献   

12.
如何学好︽中国现代文学史︾李惠敏《中国现代文学史》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它讲述的是“五四”文学革命以来的文学运动、文学思潮和文学创作发展的基本情况。时间跨度并不大,从1917年—1986年,共70年的历史,与古代文学、外国文学相比,...  相似文献   

13.
【真题回放】阅读下面的短文,根据你的感悟作文。一天,父亲同我去公园,他指着园内的两棵树问我:"你知道那些是什么树吗?"我一看,高大的是白杨,显得十分矮小的是银杏。父亲说:"这两棵树是同时栽下的,栽下时都一样高。它们享受同样的阳光、同样的水土,到后来,为什么白杨长得高大,而银杏却生得矮小呢?"父亲见我回答不上来,接着说:"孩  相似文献   

14.
守正出新及其他——关于中国文学史的编写与教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5年暑假我接受了国家教委的一个任务:新编一部中国文学史。当时有两种选择,一种选择是从我的身边请几位比较年轻的老师做助手,由我一个人撰写,这样可以写出个人的特色。另一种选择是请多位学者与我合作,集体编写,这样可以集思广益。经过反复思考,我决定采取后一种方式。主要是考虑到教材应当建立在广阔的学术背景上,博采众家之长,我一个人的知识和见解很有局限,难以保证书的水平。按我的设计,这部书一共分为四卷九编,除了我本人兼任一编的主编外,又聘请聂石樵先生、李炳海先生、罗宗强先生、莫砺锋先生、黄天骥先生、黄…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改革之我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现代学史的研究历史至今已近80年,而在大学讲坛开设学课程也有70多年的历史。特别是建国以后,《中国现代学史》课程成为高校汉语言学系必修课程之一。新时期以来,高校中国现代学史的教学与学术界的研究进展出现了严重脱节的现象。鉴于此,可从四个方面进行改革:一是要重视教材的建设与选用;二是必须改革教学内容与授课方式--侧重学术性和师范性;三要有的放矢,建立良性循环的课程结构体系,开设系列选修课;四是对课程评价体系作相应的改革。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主讲教师的录音课与教材体系不一致,责任教师与主讲教师有时口径不一致。解决问题的办法有:一、分类辅导,各有侧重;二.抓重点、难点,处理好录音课与辅导课的关系;三、理解主讲教师与责任教师的教学要求,搞清教材和讲义的体系、内容及其差异。  相似文献   

17.
1993年,外文出版社出版的英译本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由唐弢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编》翻译而成。为了适应海外读者的阅读需要,英译本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编》进行了增删。一方面,它根据现代作家作品的海外传播情况,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编》所述的作家作品群体进行了调整,删除了一批仅提及名字的作家作品,同时增加了海外传播较广的作家作品的评述;另一方面,又通过增加历史背景知识的注释,通过删去关于作家作品的某些思想性评述,力求叙述的平实稳妥。英译本对现代文学的起点、性质、基本主题及发展方向等的界定,没有超出简编本,但其内容上的调整、增删以及弱化思想观念对文学历史叙述的影响等述史实践,使其具有自己的独特性,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编纂和对外译介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从1922年胡适创作的《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算起,中国新文学史的编撰至今已有80余年的历史,其间出现的中国新文学史(或日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史、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著作已远远超过了200部。但是,历史的悠久和数量的繁多并不意味着该项工程的完全成熟或业已竣工,相反,时至今日,中国新文学史的写作却前所未有地成为学科研究中最受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9.
近代以来的中国文学史书写经历了一个多元化发展的历史过程,对此一过程的梳理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文学史书写的诸多相关问题,并对当下的文学史书写有着多方面的启示和借鉴意义。本文主要从宏观层面论述这一学术梳理和研究工作的相关问题,包括研究的现状及其特点,进一步研究的研究思路,方法和手段,以及相应的写作策略,结构和叙述方式,体例安排,选录标准等等,以便为更加深入具体的研究打下坚实的方法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史料对于历史研究的重要性是众所周知的。没有史料就无法进行历史研究。然而,有了史料,若不用马克思主义去加以鉴别,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也写不出可靠的史学著作。特别值得警惕的是,如果对史料不加鉴别信手拈来,发挥成章,或者把别人片面地运用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