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国务院批准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的颁布实施,对推动福建研究生教育发展改革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也对提升福建研究生教育质量,调整研究生教育结构提出了迫切要求。加快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适应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推动高等教育办学水平整体提升、改善人才培养结构、推动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
对福建省高等教育结构现状展开实证分析,指出以下问题:层次结构重心较低,研究生教育稍显薄弱;形式结构上民办院校比重较大,公办高校质量亟待提升;区域结构不平衡,高校多集中于经济发达城市;科类结构偏重理工、经管类,人文类学科数量与质量相对不高。进而提出相应优化建议:研究生教育以内涵式发展为主,形式结构优化应“双管齐下”,区域结构平衡要靠“内外结合”,学科建设立足福建,服务国家战略。  相似文献   

3.
吴培 《文教资料》2011,(17):195-196
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结构中的高级层次。医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的迅猛扩大,也使其培养的质量问题凸现出来。如何使研究生课程教学更好地服务于研究生教育,以课程和实践为依托促进教育发展,培养高级创新型医学人才,发挥研究生课程教学在研究生创新教育中应用的作用,是医学研究生教育领域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对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布局结构的透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透过我国研究生教育布局结构的现状,重点分析了其形成的社会历史原因,并从提高高等教育办学效益和研究生教育质量、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教育机会平等三个不同角度对现有的研究生教育布局结构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优化研究生教育布局结构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5.
分析美国博士研究生教育的现状,比较了中国和美国博士研究生教育的规模和结构,探讨了我国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如何为构建高等教育强国作贡献.  相似文献   

6.
研究生教育虽属于高等教育,但不宜提大众化题。我国的研究生教育近年来规模不断扩大,培养规格和模式也都趋向多样化。这些变化多始于我国提出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之前,但在教育理念上则与教育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大众化有关。纵观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趋势,将会进一步调整学术型与应用型研究生教育的结构和研究生层次结构,坚持分层次办学,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结构与高等教育结构相对应,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水平。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结构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专业学位研究生身份不如学术型学位研究生;缺乏规范的专业学位学目录指导;专业学位区域分布发展失衡。为了更好发展我国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必须加大全日制专业学位教育的发展力度,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实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区域间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结构与高等教育结构相对应,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水平。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结构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专业学位研究生身份不如学术型学位研究生;缺乏规范的专业学位学目录指导;专业学位区域分布发展失衡。为了更好发展我国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必须加大全日制专业学位教育的发展力度,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实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区域间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目前教育结构中的最高层次,是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高研究生的教育质量,从研究生教育系统整体出发,分析研究生教育中若干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要素,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现代教育技术随着科技进步而产生,应知识经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求而广泛地运用和发展,推动了高等教育的改革,对高等教育结构体系产生了深远影响。文章从文科研究生的学科特点和学习特点出发,结合现代教育技术的具体技术手段,探讨现代教育技术对文科研究生学习的促进作用及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11.
我国教育经费结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教育经费的增长,经费分配的公平和使用效率等结构性问题将引起更多重视。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我国的历史数据,比较他国的有关数据资料,对我国教育经费的来源结构、分配结构和使用结构进行了回顾与展望。研究认为:1、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主要由于预算内教育经费的增加,我国教育经费来源结构总体上将呈现财政性教育经费占比缓慢提高的趋势;未来更长时期的变化,将主要受政府政策选择的影响。2、在分配结构方面,短期内初等教育经费占全国教育经费的比例会因为政策支持而有所提升,但从长远来看,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将由于规模的扩大而在总经费中占据更大比重。3、在生均经费方面,以绝对货币单位表示的三级教育生均成本将会继续提高,但以生均成本指数(生均成本占人均GDP的比例)来看,未来我国初等教育生均成本指数会继续提高,高等教育的长期趋势有可能是继续下降。3、在教育经费使用结构方面,本文以地方小学的数据验证了人员经费占事业经费比重与事业经费充足程度之间的关系,证明经费的内部结构可以作为监测教育经费充足程度的指标,认为未来随着总体经费紧张程度的缓解,总体上看,教育经费中人员经费在事业经费中的比例将继续降低。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教育体制创新与政府行为的调整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我国高等教育体制创新体现出很强的政府主导型特征 ,改革进程充分显示出政府作用的积极功能。但是政府主导型的制度变迁方式与高教体制改革的目标存在冲突 ,有其局限性。为继续推进高等教育体制创新 ,政府行为应做相应调整 ,要为需求诱致性制度变迁创造条件 ,培育竞争约束机制 ,并强化政府自身的改革。  相似文献   

13.
一个国家合理的高等教育结构是本国高等教育的层次、科类、形式、分布、投资等结构的优化组合。当前,政府对高等教育结构进行宏观指导和调控的目标是:使我国的高等教育结构有利于增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吻合性,有利于杰出人才的脱颖而出,有利于满足国民对高等教育的各种需求,有利于我国高等教育市场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政府的指导和调控必须具有科学性、宏观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4.
巨型大学的出现,意味着一个更为复杂、庞大的大学结构系统的产生,这种结构表现出办学层次多样、方式灵活、学科门类齐全等显性特征和文化多元性、理念与定位的引领性及历史传统的独特性等隐性特征。社会发展要求、巨型大学自身功能发挥及平衡发展,是巨型大学结构优化的基本动因。优化巨型大学结构,是向结构要效益思想的主要体现,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目标,是实施高等教育在优化中增长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大学组织结构的形成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而其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是大学作为其中一个层次的高等教育体系各层次间的权力分配,其他多方面的因素都是通过规定或者影响高等教育体系各层次间的权力分配而间接地影响着大学的组织结构。本文的目标正在于厘清这样的一条逻辑线索:高等教育的相关法律、大学宪章、高等教育传统、大学的资金来源等因素决定了高等教育体系6个层次间的权力分配,而一定的权力分配格局则大体决定了大学内部以及大学与政府之间的组织结构形态。  相似文献   

16.
基于区域经济结构的高职专业结构之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江苏高职教育的发展和专业结构的优化为江苏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人才,专业结构的变化与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需求之间呈现出正态关联性特征,两者处于一种良性的互动状态。运用皮尔逊相关分析法,可以客观地描述江苏省省属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区域经济结构对接的现状。江苏高职院校应稳步发展工学、文学、农学、管理学类专业群,同时应加强和扩大经济学和医学类等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招生比例。  相似文献   

17.
全球一体化作为当今世界不可逆转的时代趋势,必将给世界经济、化等带来新的繁荣与发展机遇。作为“世界动力场”的高等教育领域也不中避免地受到全球化进程全方位的影响与挑战。高等教育结构调整是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关键,是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的基础,是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前提。高等教育结构应在总体上体现多样化、开放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结构问题是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内容,决定着人才培养的类型、规格、人才结构等重要方面。和谐社会建设对高职教育结构提出新的要求,即为合理分配教育资源、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学习型社会作出贡献。构建和谐的高职教育结构,要求高职教育从中心城市向城郊拓展;办学由封闭走向开放;完善层次结构,兼顾就业与升学功能;专业结构由单一化转向多学科融合。  相似文献   

19.
对海南建省以来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学科结构对于产业结构的影响具有多维、双向、非均衡特征:对应学科组与三次产业均具有显著正相关;法学、医学与第一产业具有显著正相关,农学、文学(艺术学、历史学)与第一产业具有显著负相关;法学、教育学、农学与第二产业具有显著正相关,理学、医学与第二产业具有显著负相关;法学、教育学、农学与第三产业具有显著正相关;学科回归系数存在较大差异。为了提高高等教育对海南自由贸易区(港)建设的匹配度与贡献度,建议根据区域产业政策,科学布局学科专业;增设农学特色高校,精准服务第一产业;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产业结构升级质量。  相似文献   

20.
高职教育对接区域产业发展需求的有效性,可具体表现为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通过对2011-2018年间广西产业发展和专业发展相关数据的数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过程中存在中低端人才供给过剩、人才培养效率和质量偏低、专业建设目标与人才需求目标错位等突出问题。需要提升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程度,作为"需求端"的产业界要真正参与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培训的全过程,作为"供给端"的高职院校要主动适应产业发展的多元需求,走特色化专业建设道路,建立起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协同发力、有效对接的良性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