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当前农村殡葬改革的调查与反思:以河南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行殡葬改革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党和政府一贯倡导的一项移风易俗的社会改革。近年来,殡葬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在推行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为了更好地推进殡葬改革,有必要从如下方面入手:找准"突破口",努力提高宣传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充分发挥"体制外精英"的作用以及农村自组织团体的规范、服务、宣传作用;相关部门努力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在农村实行平地深埋或者其他更符合发展方向的葬法。  相似文献   

2.
可持续发展视野下的殡葬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6年4月,我国开始了从传统土葬到火葬的殡葬变革.50多年来,我国推行的这种殡葬变革确实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社会问题甚至人权问题.为了推动我国殡葬改革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必须尊重传统殡葬文化核心价值取向,必须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3.
殡葬改革工作虽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引发公众对其公益性质疑。理应进一步深化殡葬管理体制改革:明确政府在殡葬事业中的角色定位;构建全新的殡葬事业管理经营体制;规范殡葬服务市场,强化殡葬行业监管;改善落后殡葬习俗,推行文明生态殡葬;夯实殡葬执法队伍,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实现公益与效益的平衡。  相似文献   

4.
推进殡葬改革以来,国家在节省资源和丧葬世俗化的旗帜下试图以行为的改造去改变村民的丧葬观念,村民却不顾丧葬观念的变化一直以火化后再葬或者偷埋等变相的土葬方式来回应。一直以来国家视角之下的传统丧葬被看作移风易俗的对象,在村民的日常实践中丧葬却是一场重要的道德仪式。从处于国家法规与习惯道德之间的利益计算的角度去解释村民的规避行为,从国家制定法没为村民提供他们能实现其利益的有效的行为方式这一方面可以去理解村民坚持土葬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我国殡葬活动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已经严重地阻碍了社会主义物质明和精神明建设的顺利进行,加强殡葬制度改革成为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而深化殡葬制度改革的关键,在于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教育群众,大力宣传和普及科学知识,从根本上转变人们错误的生死观念。  相似文献   

6.
殡葬改革属于自上而下的政府推动型移风易俗,其运行具有反复性、规避性的特点。从法社会学角度看,社会心理因素及基层政权的操作是影响殡葬改革实施效果的主要因素,而制度(建构秩序)与习俗(自发秩序)的对撞与博弈乃是影响殡葬改革成效的主要矛盾。  相似文献   

7.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的机制不活、效益不高等弊端逐渐显现,事业单位迫切需要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用人机制。加快和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建设一支高素质、社会化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己成为国家整体改革和发展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基层治理往往受困于多方面的合法性标准和目标。对安徽省安庆市Z县Y镇Y村殡葬改革的一项社会调查,为理解这一点提供了经验上的依据。殡葬改革无疑有着合理性和紧迫性,但殡葬改革的合法性在社会舆论与实际民意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落差。现代化目标的多层次性也使得殡葬改革的合法性并不能在所有层面都能够得到同步实现。村干部作为改革具体的实施者,其所采取的也只是一种处于制度"灰色地带"非正式的合法化策略,这只能一定程度搁置实体性争议。协商民主对于解决合法性争议有着严重的局限性,不仅可能牺牲其他合法性目标,而且还忽视了中国现代化基于自上而下的"赶超战略"所形成的时间紧迫性。基层治理合法性的多重困境不可能被完全解决,而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再造熟人和主观程序正义被缓解。  相似文献   

9.
大地伦理是关注人地关系的环境伦理,在全球生态危机大背景下,作为世界农业大国的我国平原农业地区,如何在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优化生态环境、保护耕地资源的原则下,积极规划和推进殡葬改革,逐步引导农民实施"树葬",以"树葬"文化取代传统殡葬文化,中止浪费能源、污染环境的"火葬"方式,这无疑将是中国世代人和全人类的福祉。  相似文献   

10.
师专的课程改革应该关注学生、关注师范性、关注地方性和基础性.  相似文献   

11.
泸县得胜中学《优化初中各学科教学》课题组,按课题实施方案展开的实践,取得了一些明显成果。兹将其中的课堂教学现状调查与改革尝试简述于后。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朱熹祖籍地婺源公山“杉树王”及朱氏先人墓葬的考察,由民间传说入手,同献与实物互为印证,从而提出与前辈学关于“朱熹绝无风水信仰”截然不同的结论,即朱熹不仅有风水信仰,而且提出“葬涉祸福论”(葬先荫后论)。现实的状况有如“中国又现‘活人墓’”,既触目惊心又令人堪忧。人们怎能不鉴往知来?,我们认为,传统“孝”论的合理内核仍是民族的伦理精神资源,介“孝”道的载体必须随着社会的进步而迁移-公墓、安息堂或生态陵园亦可成为人们祭尊先人,寄托哀思的场所。因此,从殡葬改革的层面进行深刻的人反思,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劼 《柳州师专学报》2005,20(3):134-137
为了解广西目前新课程改革的现状,对已参加和即将参加新课程改革的教师进行了调查.调查这些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途径、必要性、难处等情况的认识,以及参加新课程改革的教师培训方式、适应性、教材对比等.通过调查分析认为,应从教师观念、课程支持、课程设置、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等五个方面进一步加强改革的力度,为全面铺开新课程改革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的殡葬土葬利大于弊,它虽然占用土地,但不污染环境,节省能源,属自然回归。现代的火葬有害无益,占用土地,污染环境,滋长了殡葬业的暴利倾向。环境伦理主张新土葬不占用土地,不释放污染物,无能源消耗,美化环境,形成了生物链之间的自然消解与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学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 ,我国中学生物科技活动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不同地区 ,不同学校的活动开展极不平衡 ,经济发达地区和山区县 (市 )在科学意识、科技投入各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而 ,如何立足山区 ,因地制宜 ,搞好山区县 (市 )的中学生物科技活动是值得我们中学生物学教师重视的一个问题。1 山区中学生物科技活动的立项要因地制宜许多教师缺乏对本地区资源的调查和了解 ,因而在选择科技活动项目上无所适从 ,认为没有什么可做 ,或者总是等待上面分配科研课题 ,未能依照本地的实际情况 ,灵活立项 ,因而许多中学无法正常开…  相似文献   

16.
自21世纪以来,家乡民俗学异军突起,展现了民俗学者一种温馨的研究立场。同时,家乡民俗学者也因其主体的双重身份,在本土的田野调查中显示出独特性。立足于民俗学田野调查的基本知识,结合家乡田野作业的切身体验,对调查的得失进行梳理和反思,以期给从事家乡田野调查的研究者提供有益的参照。  相似文献   

17.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在世纪之交启动,广西贺州市在2002年9月开始进行实验,现已实验一年多了。贺州市小学新课程实验状况如何,参加这次新课程实验的领导、教师和学生对这次新课程改革如何认识,贺州市各所小学是否具备较好的课程实施条件,在实验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需要我们进行认真的调查了解并作出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一、课程改革的目标1、课程改革的六大目标①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变为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和良好道德培养 ,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②体现课程设置的综合性、均衡性、选择性。③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和适应性 ,改变以往课程多、繁、深、旧的状况。④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和创造能力、实现学习方式的改革。⑤建立课程评价项目多元化 ,评价项目多样化。⑥建立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模式。2、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各国专家普遍认为 :科学素养应被看作社会公民和消费者应具备的、最基本的对于科学技术的理解。包括三个方…  相似文献   

19.
中学校长权力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琦 《中学教育》2000,(9):18-19,48
  相似文献   

20.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由于多媒体技术介入数学教学之后,给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对丰富和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供了技术支持的平台。广大数学教师正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变革数学教学,实践并推动新课程教学的先进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