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个人信息保护对档案界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批量处理和信息传递变得越来越容易,这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不同程度的伤害,如个人信息的不当收集、恶意使用、篡改等等。为此,各国纷纷努力健全体制消除隐患。在我国,虽然《宪法》《、民法通则》《、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以及银行、邮电、会计、律师等法都有保护公民隐私权的内容,但是过于分散和抽象,更重要的是个人信息并不等同于隐私。个人信息涵盖的内容及范围大于隐私。隐私是不愿告人或不愿公开的个人的事“,是指私人生活安宁不受他人非法干扰,私人信息秘密不受他人…  相似文献   

2.
一、档案开放利用中隐私权的内容档案开放利用中涉及的隐私,是指档案机构所保管的档案中有关个人利益或专属个人特征的,且权利人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人信息。保护公民的隐私权,是维护档案的真实性和保护个人权益的合理要求,档案保管机构应予以配合。《美国联邦法规汇编》的第5章第552条第4款、《德国联邦个人资料保护法》的相关条款和日本《关于保护行政机构与电子计算机处理有关的个人信息法律》的第17条,都对公民的这项权利给予了法律上的肯定。  相似文献   

3.
隐私权与个人档案信息的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隐私和隐私权早在远古时代人类祖先因萌生羞耻感而开始用兽皮树叶遮拦自己的阴私部位时,人的隐私意识就产生了。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观念的变化,隐私的概念不断发展。在现代,隐私概念有了严格的界定。严格按照法律的要求解释隐私,就是一种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的,当事人不愿他人知道或他人不便知道的个人信息,当事人不愿他人干涉或他人不便干涉的私事,当事人不愿他人侵入或他人不便侵入的个人领域。这三个方面又可以表述为无形隐私、动态隐私和有形隐私。总之,隐私是文明人的精神性人身要素,私秘性是隐私最突出的表征。随着社…  相似文献   

4.
炒隐私:媒体明星两相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谓“隐私”?隐者,藏而不露;私者,属于个人的东西。所以隐私就是不愿告人或不愿意公开的个人之事。这是人性使然,所以也是一种人权,是受法律保护的。但这是就一般意义而言的,即对大  相似文献   

5.
薛丽 《山西档案》2006,(2):42-43
隐私权一般是指自然人享有的对自己的个人秘密和个人私生活进行支配并排除他人干涉的一种人格权。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他人不得非法侵扰、知悉、搜集、利用或公开,公民享有不公开自己的隐私,以及隐私不受他人侵犯的权利。档案开放利用中的隐私则是指档案机构所保管的档案中有关个人情报资讯并与特定个人的利益或人身发生联系,且权利人不愿为他人所知晓的私人生活以及私人信息。  相似文献   

6.
一、档案开放利用中隐私权的内容   档案开放利用中涉及的隐私,是指档案机构所保管的档案中有关个人利益或专属个人特征的,且权利人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人信息.   ……  相似文献   

7.
一、档案开放利用中隐私权的内容。档案开放利用中涉及的隐私,是指档案机构所保管的档案中有关个人利益或专属个人特征的,且权利人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人信息。  相似文献   

8.
近来年,新闻侵权案件时有发生,为了有效避免这类案件的发生,笔者拟对其中的几个问题略加探讨。一、新闻侵权的主要表现形式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构成新闻侵权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公开传播、宣扬他人隐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40条规定:“以书面、口头等形式宣扬他人隐私、造成一定影响的,应当认定为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现在有人将隐私理解为“阴私”,即指男女两性方面的一切秘密,如奸情、私情私事等。其实阴私只是隐私的一部分,从广义而言,隐私指的是个人私生活,包括个人生活和行为上所不愿公开的一切秘密,如个人日记、无生育能力、住所等。在新闻报道中,如何避免对他人隐私的侵犯呢?关键要把握好两个标准:一是“适宜不适宜”的标准。  相似文献   

9.
《今传媒》2002,(2)
何谓“隐私”?隐者,藏而不露;私者,属于个人的东西。所以隐私就是不愿告人或不愿意公开的个人之事。这是个性使然,所以也是一种人权,是受法律保护的。但这是就一般意义而言的,即对大众来说是如此。作为公众人物,不管是官员,还是演艺明星,他们必然要失去一部分隐私。这不是法律不保护他们的权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新闻侵权案件时有发生,且有增多之趋势,引起了社会广泛注意。为了有效避免这类案件的发生,笔者拟对其中的几个问题加以探讨,以飨读者。 一、新闻侵权的主要表现形式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构成新闻侵权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公开传播、宣扬他人隐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40条规定:“以书面、口头等形式宣扬他人隐私,造成一定影响的,应当认定为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现在有人将隐私理解为“阴私”,即指男女两性方面的一切秘密,如奸情、私情私事等。其实阴私只是隐私的一部分,从广义而言,隐私指的是个人私生活,包括个人生活和行为上所不愿公开的一切秘  相似文献   

11.
档案开放利用中涉及的隐私,是指档案机构所保管的档案中有关个人利益或专属个人特征的,且权利人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人信息。其主要内容包括:(1)隐私保密权,即档案中个人生活信息不被他人非法知悉的权利。权利主体与公众无关的个人信息和资料,权利人有权不对外泄露。(2)隐私维护权,是指权利主体有权禁止他人非法知悉、收集和传播涉及个人隐私的档案,  相似文献   

12.
黄芳 《兰台世界》2006,(18):30-32
在档案活动利用中,侵害隐私权的现象时有发生。本文从两个案例出发,分别探讨了公民应有隐私知悉权、隐私修改权和应制定《个人数据保护法》以保护个人隐私权。  相似文献   

13.
隐私,从词义上讲是不愿告人的或不愿公开的个人的事。社会认同现实生活中个人隐私的存在,就是承认个人隐瞒纯属个人私事或秘密的权利,即隐私权。隐私权是随着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公民个人的独立自由、人格尊严日益受到重视而出现的一种新型的、独立的人格权.是现代文明的标志。数字档案馆的网络环境使传统环境下不太明显的用户隐私权保护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由用户隐私权而产生的法律纠纷将影响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和运行。  相似文献   

14.
隐私,从词义上讲是不愿告人的或不愿公开的个人的事.社会认同在现实生活中个人隐私的存在,就是承认个人隐瞒纯属个人私事或秘密的权利,即隐私权.隐私权是随着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公民的个人独立自由、人格尊严日益受到重视而出现的一种新型的、独立的人格权,是现代文明的标志.数字档案馆的网络环境使传统环境下不太明显的用户隐私权保护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由用户隐私权而产生的法律纠纷将影响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和运行,因此,我们有必要加强数字档案馆用户隐私权保护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个人数据信息隐私权研究在欧美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私权一词源于英文Privacy,在《美国隐私法》一书中定义为:“隐私就是我们对我们自己的所有信息的控制;隐私就是对他人接近一个特定个人的限制。无论是身体的接近,还是对个人信息的接触”。  相似文献   

16.
冯馨雨 《湖北档案》2014,(12):12-14
一、公民档案隐私权的概念和内涵 隐私权一般是指自然人享有的对自己的个人秘密和个人私生活进行支配并排除他人干涉的一种人格权。公民档案隐私则是指档案机构所保管的档案中有关个人情报资讯并与特定个人的利益或者人身发生联系,且权利人不愿为他人所知晓的私人生活以及私人信息。公民档案隐私权当属民法意义上隐私权的组成部分,但又具有独特的法律内涵。  相似文献   

17.
档案利用中的公民隐私权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档案法》所称档案的利用,是指对档案的阅览、复制和摘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和组织,持有介绍信或者工作证、身份证等合法证明,可以利用已开放的档案。” 在公民档案意识增强的同时,其法律意识也日益提高。档案开放利用中涉及的隐私权保护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探讨。 一、档案开放利用中隐私权的内容 档案开放利用中涉及的隐私,是指档案机构所保管的档案中有关个人利益或专属个人特征的,且权利人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人信息。 保护公民的隐私权,是维护档案的真实性和保…  相似文献   

18.
隐性采访的法律限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公民的隐私权不受隐性采访的侵犯。新闻侵犯隐私是指新闻媒介作者未经当事人允许,在作品中披露当事人与社会生活无关的个人信息、个人事务及其他与社会公益无关的私生活情况。隐私的内容包括:1.个人健康情况、生理缺陷和身体残疾的情况;2.恋爱、婚姻和家庭生活;3.私人日记、信函、录音等。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人身自由和权利不受侵害。最高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解答》第7条3款规定:“未经他人同意,擅自公布他人的隐私材料或以书面、口头形式宣扬他人隐私,致使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按照侵害他人名誉权处…  相似文献   

19.
加拿大联邦政府对个人隐私十分尊重,有两部关于个人隐私和个人信息(档案)保护的联邦法律:《隐私法》和《个人信息的保护和电子文件法》(以下简称《个人信息保护法》)。在联邦政府内部设有专门的隐私保护委员会和隐私督察,接受和调查个人或组织的投诉。对于收集、利用、公布个人信息也作出了专门的限制,并且赋予了个人查阅和要求更正本人信息的权利。本文着重介绍的是《个人信息保护法》以及对档案工作的影响。本文所指的私有档案,包括私有组织的档案和这些档案中包含的个人信息。  相似文献   

20.
《全国新书目》2012,(8):62-62
《男人和女人,女人和城市》王安忆著新星出版社定价:28.00元《男人和女人,女人和城市》用白描的手法记录了上海这座城市以及生活于其中的男男女女。因为所有的印象都是和杂芜的个人生活掺和在一起,王安忆对上海的书写几乎带有隐私意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